特比亚 发表于 2011-11-14 17:09:35

成语典故: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
【释义】
            貉是形似狐狸的小兽。同一小丘上的貉。比喻彼此没有差别,都是坏人。
【出处】
            汉 · 班固《汉书 · 杨恽传》。
            汉宣帝时期,杨恽在朝廷做中郎将,他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的父亲担任过大司农、御史大夫,还代理过丞相,是朝廷的大官,杨恽也由于告发霍光谋反有功,而被封为平通侯。
         杨恽因为受到皇帝的器重,自以为了不起,把朝廷的大臣们都不放在眼里,还常常议论、讽刺汉宣帝,因此遭到一些人的嫉恨。不久,太仆戴长乐被人告发,被捕下狱,戴长乐怀疑是杨恽密告他的,因此在狱中写了一封信,向皇上告状,说杨恽诽谤朝廷,咒骂圣上。他在信中写道:“有一回,杨恽听说匈奴单于被人杀了,他发议论说:昏庸的君主不采纳大臣们的善计,自然要得到如此的下场。秦二世胡亥宠信奸臣,杀害忠良,所以灭亡。若是他任用贤臣,也许秦朝会持续到现在呢!总而言之,古与今的昏君都是一丘之貉。这是杨恽引亡国之事,诽谤当世,违背人臣之礼... ...”
         听说杨恽有这样的言论,汉宣帝非常气愤,但念他过去有功,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削职为民。
         貉是形如狐狸的小野兽,是一夫一妻制,喜欢夫妻住在一起。有时也找几个伙伴,共同住在一个洞穴里。因此人们在一个山包上往往会看到几只貉,这才有了“一丘之貉”的成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语典故: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