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 发表于 2011-12-18 00:53:28

[健康百科] 冻伤

       病因

       冻伤图片气候因素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孩子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其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冬雨 发表于 2011-12-18 00:54:21

临床表现

       局部冻伤

       局部冻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反应前期(前驱期),反应期(炎症期)和反应后期(恢复期)。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手冻伤   

       伤损伤范围和程度,随复温后逐渐明显。其临床表现如下:   

       一度冻伤最轻,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疤痕形成。   

       脚冻伤   

       脱落后,肉芽创面形成的阶段。此期可出现:   

       ①浆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②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③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   

       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冻僵   

       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肌电图和心电图可见细微震颤,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而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冬雨 发表于 2011-12-18 00:57:09

预防冻伤措施

      1、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

       2、注意保暖,保护好易冻部位,如手足、耳朵等处,要注意戴好手套、穿厚袜、棉鞋等。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出门要戴耳罩,注意耳朵保暖。平时经常揉搓这些部位,以加强血液循环。

       3、在洗手、洗脸时不要用含碱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洗后,可适当擦一些润肤脂、雪花膏、甘油等油质护肤品,以保护皮肤的润滑。

       4、经常进行抗寒锻炼,用冷水洗脸、洗手,以增强防寒能力。

       5、患慢性病的人,如贫血、营养不良等,除积极治疗相应疾病外,要增加营养、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供应,增强抵抗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百科] 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