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海鲜识小录(增补版)
本帖最后由 樟树外婆家 于 2012-5-23 18:02 编辑象山港海鲜识小录
宁波人爱吃海鲜,尤其是象山港海鲜,素有象山港海鲜才是最正宗的海鲜的说法。从地图上看,象山港犹如一只强劲的豹脚抓入大陆架内部,造成中国沿海最深进大陆腹地的港湾,面积范围涉及两市五区县。犹为神奇的是奉化栖凤至宁海强蛟这一段,山势陡然收拢,形成相距不过几百米的对峙局面,像两扇即将紧闭的大门,又像蕴齿微张的狮子嘴巴,这就是“著名”的狮子口。狮子口是象山港的最深处,当地人笑称是象山港的尾巴,但这条尾巴并不真的就似针尖、尾巴末梢的形式,而是一片广阔的横,一横几十公里,溪流、滩涂、湿地、沙滩等各具形态,是象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华天宝,海产丰饶,特殊的地理环境蕴育出象山港无数鲜活的小生灵。。。
牡蛎(生蚝、海蛎子、蛎黄) 牡蛎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实际上它还是有点季节性的,冬天是牡蛎收获的季节,寒冬腊月天吃牡蛎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味道也是这个时候最佳。春天到,南风一出,牡蛎就容易变质,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前有“南风出,牡蛎带不到上海”一说。牡蛎可以说是海鲜中之极品,有海洋牛奶之美誉,营养自不必说,尤其是那鲜头,真让人有种重新投胎、不妄此生的冲动与感慨。要知道海鲜到底有多鲜,牡蛎肯定能给你想要的答案。据宁海县志记载,“南宋咸淳四年(1268),西店石孔村进士冯唐英,见海边岩石牡蛎丛生,遂教民聚石养殖”,开了牡蛎人工养殖之先河。
苔生(海苔) 宁海的霞客饼、奉化的千层饼要不撒点苔生粉,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苔生跟牡蛎一样,冬与春是它们成熟收获的季节,不同的是,牡蛎是半人工养殖的,苔生则从头到尾都是野生的。你也可以叫它们为苔潮。没错,见惯了活蹦乱跳的鱼虾,苔潮的一抹绿色一定会给你一丝惊奇,海里生长的蔬菜实在不多啊。回过头说,既然苔生与牡蛎同季节成长与收获,那么做菜时它们自然能搭配在一起。苔生蛎肉汤,能鲜掉您的舌头。苔生的另一种吃法是采洗后在太阳下晒干,剪成段可生吃可油烙,与花生米、腰果什么的拌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癫婆娘(割香螺)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割香螺在上海被禁,随即宁波市场上也禁止出售割香螺。可谓红颜多薄命,美味多舛难,要不也就不会有拼死吃河豚的传说了。但割香螺却很无辜,因它本身没有一丁半点的毒,只怪运气不好,加上它们爱叮食腐烂之物,大概哪一年发猪瘟、禽霍乱什么的,大量禽畜尸体抛至海里,为预防传染病发生,所以索性禁止割香螺上岸。其实什么事都没有。割香螺恐怕是螺类里面最美味的,肉质又细又嫩又韧,加葱油一炒,香气扑鼻。夏日海边,常见一户人家搬一小桌小凳,一壶绍兴老酒,一盘红烧割香螺,伴着海风,那味道实在是赞足啦。
毛蚶 毛蚶跟银蚶最明显的区别是,毛蚶长毛,银蚶不长毛,但价格却是银蚶比毛蚶贵出数倍。近几年,银蚶多以养殖为主,毛蚶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野生本质。因为野生,毛蚶是又一被禁品,且被禁止历史比割香螺还要悠久,至今上海市场还没对其开放,都是当年甲肝什么惹的祸。其实您就放心大胆地吃吧,死不了人,也传染不了什么病,最有力的依据是,象山港一带海边人家从来就没有被禁食毛蚶,一直在吃。当然,这里之所以推荐,并非因为被禁的缘故,而是因为其价廉物美,就口感而言,要比价格数倍于它的银蚶鲜美许多。
瓜子海 瓜子海海瓜子都一回事,叫法不同而已,宁波人习惯上称瓜子海。瓜子海外壳有着让一个画家都很难调配出来的颜色,其中的淡褐色与青蓝色那两种花纹极具古典意味。瓜子海长在海沙里,每天经历海潮的洗礼,肉质干净细糯。用瓜子海做的汤少有海腥味,味道平和清丽宜入口,无腻味,是贝类里最适合做汤的。
扇贝扇贝是摆得上台面的一道菜,由于外形漂亮,做菜时一般只去半个壳,另一半盛着贝肉排列在盘子里,上面铺些粉丝、葱绿、姜末等,看上去有款有形。象山港沙滩上的扇贝不那么大,下小海时经常能拣到,只是大多略显单薄过于小巧玲珑,不能给人带去那种大惊喜的感觉。要使象山港扇贝变大,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要对其进行品种改良就行,可惜养殖户们趋于选择那些经济价值大的海鲜品种去养殖。扇贝在象山港一直就是野生的,搞不好有灭绝之危险,与瓜子海一起。
海匣空(海胆)小时候,没少吃海匣空的苦头。小孩子去海里总不肯穿鞋,海匣空又像刺猬一样遍布整个沙滩,一不小心就会碰着它们。好在海匣空的刺没毒,又极脆,因此一般不会扎得太深,回家把小脚板洗干净让外婆挑出来再涂上些碘酒就行了,当然难受上好几天那也是对淘气小歪应有的惩罚。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东西竟是可以吃的,而且营养还是非常的丰富,大有“暴殄天珍”的感慨。海匣空外壳极松脆,一捏就碎,以前常用于烧蛎灰(石灰)。
弹乌(跳鱼儿、弹涂) 鲁迅笔下的跳鱼儿多半是指又瘦又小的那种,飘在水面上,趴在海岸边,一般不能吃,因为太小,没什么肉,再说要抓住它们也很困难。象山港内当然也有很多这种跳鱼儿,但能抓来吃的那种要稍微大些,至少不比成年人的食指小。弹乌在滩涂打个洞,没事爱往洞里钻,因此它们的颜色与海泥接近,黑不溜秋的,潮水来了会在水面上又蹦又跳,潮水退了,会在滩涂上爬行,也会爬到岸上,是两栖动物,所以叫弹乌。抓弹乌很有意思,用一种宁波本地甘蔗大小、约二十几公分长的竹罐插在泥涂的弹乌洞里,为防止遗忘,抓弹乌的人一般会在竹罐插下去的地方画一个圈,或插一截麦秸什么的。弹乌出来时,往往会忘记回家的路,以为那些竹筒是它们的家,钻进去出不来就落入抓弹乌的人手里。
望潮(章鱼) 小时候总认为望潮这个名字有点悲剧意味,让人想起望夫、望子什么的,带有因果关系,最后以失望告终。后来转为释然,望潮毕竟不同于人,潮汐规律也从没失言,每天如期而至。望潮天天能盼到潮水的到来,可谓天遂望潮愿。但望潮还是发生着悲剧,这悲剧却是人造成的。在食物链这条铁定事实面前,章鱼永远不是人的对手。望潮生活在洞里,每当涨潮时分探出头来,大概在洞里憋屈久了,想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下小海的人便趁机用一些鱼虾引诱望潮出来,然后擒之。
泥鱼(鰕虎鱼) 有的泥鱼也生活在洞里,只要双手挖开海泥就能抓到。游在海水里的则要钓,用一根细竹杆,一段尼龙绳,下端吊一个锡柱,鱼钩当然是要的。鱼饵要事先准备好,最迟也要在潮水刚退时,跟着潮水抓一些小虾米。然后人站在海水里,把诱饵穿进鱼钩,静等泥鱼上钩。泥鱼上钩时会有明显的拖动,这时候便可以提杆。但断不能直接去抓,因为这时候有可能泥鱼吃钩不深,容易逃脱,因此提杆之后要使劲抡几圈,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泥鱼无鱼鳞,犹如稻田里的泥鳅,营养嘛,当然是泥鳅有多营养泥鱼便有多营养,说不定比泥鳅还要营养。泥鱼可烧咸菜,也可红烧,肉身乳白。
锃鱼 锃鱼有鳞,也有刺,随潮而来,虽不生活在洞里,但爱吃泥巴。潮水涨到哪里它们跟到哪里,脊背黑,两侧银白,一翻动就银光闪闪。锃鱼成群结队而来,黑压压加银光闪闪几十米几百米甚至绵延数公里。故海边人家有(pie)别潮头一说,简单的说就是面对这么一大片鱼群,无论你用什么工具采取什么办法,只要能将鱼捕到手的都可称作为别潮头。小孩子最常见的是用三角网,把三角网底杠放平压住往前推进,与鱼赛跑,飞快地跑,越快越好,以速度兜住锃鱼逃跑的退路。锃鱼烧法如泥鱼,可加白菜、青菜、咸菜等菜烧,也可红烧。另一种做法是,两种鱼都可以晒干,泥鱼干、锃鱼干同样是不可多得的海味。
香鱼(凫溪香鱼) 凫溪是条大溪流,注入象山港称作铁江,涨潮时这一片看上去清亮干净,西店当地称之为青江。咸淡相适养料丰富的特殊水质蕴育出特别的品物——凫溪香鱼。因上游杨梅林水库的建造,水流被截断,凫溪香鱼现在几近绝迹,无普及意义,这里就不多作介绍。现在有人工养殖出来的香鱼,价格也不菲,但味道与正宗的凫溪香鱼相去甚远。
斑螺 表面有斑点,青蓝色。
玉螺 顾名思义,外壳无斑点,统一色,浅蓝、微黄、淡灰等,有好几种颜色,看上去温润如玉。
峥螺 比斑螺、玉螺大许多,口感上要逊于前两者。峥螺表面有突出的棱角,形似常见的海螺。与斑螺、玉螺不同的是,前两者爬动或隐藏于泥涂表面或下面,峥螺则喜欢生活在沙石里,且喜欢群居,下小海的常常能在海水底下用脚探到峥螺堆,数量少则几竹篮,多的可捞到几箩筐。
泥螺 泥螺实际上是软体生物,只不过有一层薄薄的外壳,在滩涂上爬起来看上去跟螺类差不多,故归类于螺。泥螺一般归女孩子去捡,很少有男孩子会去捡。究其原因,大概泥螺洗起来麻烦。再说泥螺软答答的模样也不讨男孩子喜欢。不过,吃的时候就没那区分了,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很可能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喜欢吃。有一点必须指出,奉化、宁海一带很少有吃鲜泥螺的,通常用海盐腌起来吃咸泥螺。余姚三北一带有吃新鲜泥螺的,泥螺炒茄子味道不错。
红钳蟹 红钳蟹没什么肉,一般不用来鲜吃,但把它们捣成蟹酱,用来蘸(毛)芋艿,这味道啊吃过的人是永生永世忘不了的。远走他乡的游子往往因为一盏红钳蟹酱而对家乡思念不已。
(一次贴不完,分三次贴出,敬请移步欣赏下面的{:soso_e100:})
补充内容 (2012-5-26 23:50):
请版主把文章标题改为<<宁海象山港海鲜识小录>>,谢了! 本帖最后由 樟树外婆家 于 2012-5-23 18:03 编辑
石蟹
之所以称为石蟹,一是喜欢把洞穴做于石头下,二是其蟹钳很硬,牙齿不好很难咬动。石蟹可盐水可红烧可做汤,但最绝的无疑是盐水炝石蟹。放进白开水里,加适量盐,冰箱里放一晚上,第二天就可以吃。过泡饭是绝配,一鼎拿马。咸淡适中的话,往往一餐早饭可以消灭掉一大盆盐水炝石蟹。
白蟹(梭子蟹)
白蟹也可以做蟹酱,但多半是小白蟹才做,现在小白蟹稀奇,当然不能用它们做蟹酱了。也许白蟹的繁殖力特强,小时候,海里遍地是小白蟹,拣都懒得拣。以前颇轻视小白蟹,因为其肉不肥,又四处爬行,数量实在太多,所以只拣那些个大的充充数。以前海边常见有小孩拎着竹篓,里面装满蟹脚钳,当零食,边走边啃。现在虾塘里搞起围网养殖,就大不同了,个个膘肥体壮的,自然成了桌上美味。尽管以前能用小船下网捕捉到,总归也不太稀罕。
猷蛑锋
百度词典把猷蛑称作梭子蟹,估计是个错误,猷蛑应该就是常说的青蟹,温州那边现在还这么叫。象山港一带方言则把青蟹叫作青甲蟹,把小一点的青蟹叫做猷蛑锋。猷蛑锋跟梭子蟹最大的区别,除了外观上,再有就是梭子蟹不打洞,猷蛑锋爱打洞。猷蛑锋之所以为猷蛑锋,讲究就在带了一个锋字,可想而知猷蛑那两个螯有多厉害,因此猷蛑锋一般都把洞打在比较坚硬的海涂里,想抓住它们仅凭双手是不够的,最好带上铁锹之类的挖土工具。宁波有“三两猷蛑四两缚”的俗语,带有讥讽生意人赚钱不择手段的意思。想想也是,三两重的蟹身却用四两重的绳子捆扎,也就是说,您买来一只七两重的青蟹,绳子的份量要占四两,蟹体本身却只有三两,你说冤不冤。但三两猷蛑四两缚最初的来历肯定不是生意人所为,本人猜测,应该是猷蛑锋劲特别大,一般细绳子极容易被其挣脱,所以用比较粗的绳子才能缚得住它们。加之猷蛑锋生性刚猛,一下子又很难对付它,搞不好反被其所伤害,因此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就用份量比它还重的绳子捆绑之。猷蛑锋色泽明丽娇艳,看上去极其养眼,味道也是鲜美之极,是蟹中之极品,江河里的淡水大闸蟹之类根本无法与之相媲美,以前象山港一带的老辈人不吃大闸蟹,看来也是有讲究的。
青蟹
猷蛑锋长大了叫青蟹,宁波人叫青甲蟹。上面介绍了猷蛑锋,青蟹就不用多说了。值得补充的一点是,带卵的青甲蟹从来就没有人见过,更没有人抓到过,信不信由你。
沙蟹
沙蟹是一只有风度的蟹,在海滩这片舞台上长袖善舞,脚像秤钩,过滩涂如履平地。我经常跟沙蟹赛跑,软滩涂上总跑不过沙蟹,沙蟹不是钻进洞里,就是遥遥领先绝尘而去;硬滩涂上沙蟹就不是我的对手了。沙蟹败给我时,往往十只脚爪收拢,细长柄的眼睛藏进眼眶里,身子变成一个小方块,看似不动,事实是整个身体拼命往下沉挪,企图把自己掩没在沙子里。沙蟹的这种姿态透露出几种信息,我经常分析,一是束手就擒,二是抱侥幸心理,以为我看不见或者希望我心生恻隐之心放他一马,三是抗议,意思是,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赛,我不跟你玩了,你快点走开。我日复一日的与沙蟹赛跑,每当我战胜沙蟹时,上述的三种情况都会在沙蟹身上实施。直至有一天,人们在路上碰见我,喊着对我说:嘿,沙蟹,又去海里跑步啦。
牛屙蟹(方蟹)
不久前,有人告诉我牛屙蟹也可以吃,并且味道还非常不错时,我沉默良久。告诉我的那个人以为我不相信,就去海里抓了一大盘牛屙蟹,亲自做好放到我面前:尝尝呗,真的很好吃。牛屙蟹因为颜色极接近草绿色的牛粪而得名。由于与粪联系在一起,心里便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总认为这蟹不干净、让人讨厌,我想不光是我有这种想法,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认为牛屙蟹是从牛粪堆里爬出来的。牛屙蟹要么生活在野蛎丛中,要么躲藏于石头缝里,要抓住它们非常困难。而且牛屙蟹的颜色与周边环境极相似,特别是礁膜、苔潮多的地方,一下子还真的很难辨认出它们。印象不良又相对难捉,牛屙蟹于是一直平安无事竟然活得逍遥自在,与其他蟹类比起来,不知要幸福到哪里去了。然而,当面对那盘洁白如雪的牛屙蟹肉时,我蓦地意识到牛屙蟹是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蟹,如果不被人类强行驱赶,确实是不会去沾染一点脏东西的。
沙仁(泥仁)
一种软体海生物,生长在含泥沙的滩涂里,顶端呈花状略露泥沙外。可做汤,可红烧,也可清煮。洗时用剪刀剪去头部即可。这东西做的汤着实鲜美无比,营养据说也是出乎意料的丰富。声明一下,沙仁在象山港周边饭店里鲜有供应,不容易吃到,除非您在那边有亲戚,点名要吃这东西,麻烦亲戚去海里抓一点来。时间是清明季节。
泥肠(沙蚕)
一直不知它的学名是什么,宁海西店人称之为横梗卵,奉化人则称之为泥肠。每年清明时节,象山港周边,特别是宁海西店或奉化的海边人家,成群结队地去海滩采集横梗卵,他们骑着自行车,在海边防浪堤上一长溜排开绵延几公里,浩浩荡荡的蔚为壮观。偶尔听奉化那边的朋友说,这东西非常好吃,加点醋什么的实在是难得的美味,家家户户都喜欢吃。后来,有一次去厦门,在街上看到许多人围着一个食摊津津有味地吃着什么,好奇中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吃一种叫土笋冻的小吃,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可能是一种木莲之类的草本小吃。再后来无意之中搜索厦门有什么特色小吃时,仔细看了一下土笋冻的介绍资料,才明白这土笋原来竟是生长在海里的事物。再深究下去,跟象山港里的海产品一联想,猛然一惊,这厦门一带非常著名的小吃土笋冻原料,不就是象山港滩涂里很常见的泥肠吗。这太不可思议了,但愿我没推测错。(泥肠到底是不是福建沿海的土笋,有待考证。)
蛏子
你懂的。蛏子也分好几种,养殖蛏,竹节蛏,野蛏。野蛏一般比较小,壳薄,但鲜头重,利于做汤。
银蚶
区别于毛蚶的是外壳无毛,色白,纹路饱满。肉色如血,亦名血蚶。按中国人以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血蚶自然可以用来补血,因之身价倍增。古时奉蚶是贡品,奉蚶就出自象山港狮子口以内鲒埼、西店这一带。银蚶可蘸酱油、米醋、姜末生食,不过最好用开水略生泡,半生不熟最好,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虾蛄(撒水扑)
虾蛄混身是小棱角,虽没有长得如针刺般锐利,却也足够让人受点小伤,抓虾蛄要从正背面下手,掐其中央,虾蛄的头与尾就弹不到人的手指。虾蛄也是洞穴生物,它们做的洞很有意思,一般有两个洞,两头相通,洞口一大一小,小那头的洞口做得极其隐蔽,经常用海泥掩盖起来,但有经验的落小海者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要用脚往洞口一踩,虾蛄就会随着射出的水柱一道喷扑出来。不过有的虾蛄洞里并没有虾蛄,让人空欢喜一场,它们老是爱摆空城计。不赞成油煎椒盐这种吃法。
江瑶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多,潮水一退,沙背上很容易找到,现在已不多见,幸好有人工养殖的。形如三角刮刀,生长在海沙里,直立藏匿,沙子掩没全身,留一条细缝透气。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江瑶柱出宁波,制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小白虾
鲜活时,统体透明,产卵期卵子附于腹部,淡黄,煞是好看。煮熟则白里透红。肉质细嫩美滑。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烧雪里蕻咸菜味道尤佳。亦可清蒸、盐水、红烧、椒盐等。小的可连壳食之。大的做成醉虾美味无比。
车虾
海水退后,埋藏于海沙里,用脚或什么工具一刮,就噼哩啪啦跳起来,很有意思。极干净,少腥味,因此卖价老贵。现在以人工养殖居多。人工养殖后的车虾是基围虾之一种。
虾仔
据说这种类似于虾籽的浮游生物是象山港狮子口内独有的,每年隆冬时节,于溪流流经处大量繁衍,狮子口内一带的渔民就摇着小船去张网捕捞。虾仔网网眼极细,就跟以前的蚊帐纱布一样。渔民在海水里打好桩张好网,睡上一觉醒来,网内早已不堪重负,赶紧收拢倒进船舱里。第二天把虾仔装进箩筐,两个人一杠抬着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分,分不完就喂猪。过了不少年,还只能卖几分钱一斤。烧咸菜吃又鲜又香。虽然现在数量已不多,春节前后偶然也能在普通的海边小饭店里吃到,价格却还是不贵。
蛤蜊
蛤蜊黄鱼羹是宁波名菜,蛤蜊蒸蛋是家常菜。
海蛳(海螺蛳)
这东西现在还很多,遍布于海滩,尾尖,不小心踩着它们会硌脚,严重的能戳破脚底。海蛳又分好几种,有一种特别硬,很难剪掉尾部,往往弃之不要。从没下过小海的,拣些海蛳是解冏的最好办法,否则空手而归多不好意思,海蛳能极容易拣到满满一竹篮。以前不上餐桌的海蛳,现在竟也能进入饭店列入菜单之列,吸吸嘬嘬晋升成为一道不错的下酒菜。
鲎
据说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古老的生物有着古老非凡的智慧,它们总是成双结对出现,抓到一只,必有另一只在下面或附近,颇能满足现代人好事成双的心理,同时这是否也包含有忠贞不渝的爱情喻意?小时候海滩里鲎到处都是,经常拣来当玩具。小孩子就拣小的、软体的鲎玩,大的都让大人给拣走了。以前并不爱吃这东西,因为做起来很麻烦,必须动用剪刀、铡刀之类的工具。印象中,即便吃,也只用来做了鲎饭糟后才吃,基本上不吃新鲜的。鲎的血(体液)是蓝色的,淡淡的蓝颜色。由于小时候见过,后来看到《蓝血人》这部电影时,当同伴们对这世上到底有没有蓝色血液议论纷纷时,我一点都不表示怀疑。例外的是吃鲎的血,因为做鲎饭糟时必须先把鲎用铡刀铡成很小的块状,鲎的体液在切铡时大量流出,做鲎饭糟用不了那么多体液,倒掉又可惜,一般就拿这鲎液用来烧咸菜吃,鲎液加热后会凝结在一起,味道非常鲜美。现在吃鲜鲎则已经非常普遍。
剑鱼(鲥鱼)
或者箭鱼。说剑鱼概因其形状有点类似宝剑,又因色泽青亮如剑光闪耀。说是箭鱼,定是指其游动迅捷,如离弦之箭。剑鱼鱼鳞软薄,烧时一般不去其鳞,这样反能起到提鲜作用。清蒸为主,撒上盐与酱油,姜片少许,也可加蒜蓉、红干尖椒若干。剑鱼刺多,但细软,吃时以啜为主,细抿其刺,鲜味充盈牙缝至舌根,于轻啜细抿间突出一个难得的鲜字,称得上真品之鱼。剑鱼四季皆有,但每年八月中秋时节是其旺发季,且体脂肥美,口感最好。
鲻鱼
由于养殖业的发达,现在基本上每天能吃到鲻鱼,如果想吃。以前有渔汛期,鲻鱼就不一定每天都有,一般开春逐渐进入象山港,至清明前后达到旺发期,这时节捕鱼者满载而归是常有的事。有一种黄鲻鱼,鱼鳞透黄而著名,因外表不同于普通的黑鲻鱼,且又比黑鲻鱼肥美许多,因之价格非常昂贵,特别是头市的黄鲻鱼。
窜乌(马鲛鱼)
实际上象山港窜乌与马鲛鱼有所区别,但鱼类学家早已把它们归之于同一类,统称马鲛鱼,马鲛属、鲅科。窜乌鱼至象山港清明前后三天达到最旺季,一直到立夏才减少,落市期则能延长至秋季十月。有经验的渔民一眼就能看出窜乌与马鲛鱼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是窜乌的个头比马鲛鱼长一些,头部要比马鲛鱼尖。
雪乌(鮻鱼)
看上去跟鲻鱼差不多,有经验的渔民会告诉你,雪乌身体浑圆,要比鲻鱼短些。与鲻鱼同一时间进入象山港,四五月间是其旺发期。雪乌看上去虽然多肉肥胖,但它们却是跳高冠军,一跳能达3、4米高,人类的跳高记录在雪乌眼里不过是小菜一碟。
鳎鳗(舌鳎、箬鳎、比目鱼)
因形如牛舌头、箬叶而名之。肉质细嫩,品种很多,象山港一般农历六月是其旺潮期,味道也是这个时候最鲜美。淡褐色。身体特扁,超薄型的,腹部白。鳎鱼的肉多在背部,下面腹部基本上没什么肉。
黄金甘鱼
鳍脊、腹部金黄色而名之,据说肉质极其鲜美,以前象山港里经常能捕捉到,现在已不多见,但还没到绝迹的地步。如果碰巧,象山港沿岸一带的小海鲜馆说不定有供应,可遇不可求。
黄鲫
味鲜,多细刺,体型小,做法常见油煎、晒烤。
海带
海边的姑娘不能上船出海,但可以去海带场。海带场在港湾对岸,那时候工厂很少,去海带场相当于去工厂上班,而上班是件多么时髦的事啊,因此许多姑娘纷纷报名去了海带场。由于海带场在海的对面,来往颇不方便,这些姑娘就只能住宿在海带场,一星期或半个月回来一趟。这必将会发生许多故事及有趣的事。多年后我去海对面,其时海带场早已关闭,但那些房子还在。我走进荒弃了的没有门窗的甚至已经有些倒塌的破败房子,试图找出一些还在记忆里幽转的曾经从海面上漂荡过来的故事痕迹,但除了一些残留的养海带用过的工具之外,除了灰白,已没有任何鲜艳的色彩。那些姑娘,不坐渡船的话,要走很多山路才能乘上不定时的班车。
绿苔皮(紫菜)
紫菜一种,但它却是绿色的。象山港绿苔皮纯天然野生,生长于砂、石、礁岩上,与苔潮相同季节生发。不同的是,即使春天走过,绿苔皮仍可以再吃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多用来作汤料。
雄鱼(海鲶)
口角与下颌长有胡须,老渔民说,这鱼象山港一带现在见不到啦,前几年还偶尔能捕到。因为没亲眼见过,根据描述,估计是海鲶一种。
米鱼(鮸鱼)
身体上有米粒似的花纹而著称。模样跟黄鱼有点类似,但黑鳞黑身使之与黄鱼明显区别开来。米鱼芒种开捕,大的有三四十斤。肉比黄鱼稍粗。
面鱼(银丝鱼)
周身洁白如玉,冬季张网作业时捕之。一般十几公分长,形状颜色如米线。与萝卜丝和在一起烧,分不清谁是谁,味道鲜美无比。
青钻鱼(鲐鲹鱼)
由于是浅层鱼,又有趋光性,所以渔民根据经验一般以围网或灯光的方法捕捞。青钻鱼一年四季都有,冬至到清明是其第一个渔汛期,夏季是其第二个渔汛期。青钻鱼分好多种,有一种侧线有鳞的,叫黄钻,学名称之为鲹鱼。真正的青钻鱼学名又叫鲐鱼。青钻、黄钻看上去差不多,由于黄钻数量少,象山港一带出现的以青钻鱼为主,故以青钻统称。这鱼体内多脂肪,剖洗时总有油光流出,因之也被称为油筒鱼。秋刀鱼出现之后,整鱼烧烤加香料滴柠檬汁的做法与吃法让人耳目一新,令不少少男少女们趋之若鹜,由于青钻鱼跟秋刀鱼外形与颜色上颇为接近,由此增加了不少印象分,但它们却不是同一种鱼类。
毛鲿鱼
头大眼小。其实也是鮸鱼一种,不过体型更大,大的有七八十斤、百多斤。犹为出名的是毛鲿胶,有很好的滋补功效。汛期比米鱼短。
海蛤巴(鮟鱇鱼)
海蛤巴大嘴巴,借去三块洋钿至今没还把我,象山港内少有。
黄梅童
虽说“梅童勿是黄鱼种”,其实还是属黄鱼一种,色泽金黄,不过头大体小,又比小黄鱼小一号,因此才跟黄鱼区分开来,市价当然比黄鱼便宜许多,但其肉质鲜嫩美滑,自有其独特之处,更宜进入寻常百姓家。有意思的是,比黄梅童小的叫梅子,比梅子还要小的叫小梅童。味道则是越小越鲜美。
黄婆鸡(黄姑鱼)
是不是有点搞,黄这鱼黄那鱼的让人眼花缭乱犯迷糊,搞不清谁是谁。都怪黄鱼太名贵了。黄姑鱼最接近黄鱼,只不过头部比黄鱼略小稍尖,色泽稍淡。以前曾有好事者在黄姑鱼身上着了黄颜色拿到市场上冒充大黄鱼出售。
白果子
白果子外形上更接近小黄鱼,几乎一样,只不过白皮灰鳞的才跟黄鱼有了明显区别。当然,黄婆鸡也好,白果子也好,肉质味道上是无法跟黄鱼相比的。
刀鱼(鲚鱼、凤尾鱼)
该鱼形状似刀,也有干脆叫杀猪刀的,大概跟杀猪刀很相像吧。多刺,味极鲜美。这几年长江刀鱼几近绝迹,这海刀鱼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甚至有不法商人拿去冒充长江刀鱼。象山港内的刀鱼体形不大,但经过咸淡相宜水质的调养,自然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味。
竹夹鱼(鲬鱼)
象山港至少有三四种鲬鱼,这种鱼难见其显山露水,头部扁得像鳄鱼,淡褐色那种比较常见,肉质普通味道也一般,但它们生命力极强,一年四季都有。当休渔期各种名贵鱼类紧缺时,它们悄悄地填补了渔期空档。这时候,也许人们才会发现,其实它们并不赖,味道竟然也还可以,且新鲜有加。杂鱼一种,尾背处有硬棘,剖洗时要小心。
虾孱
体软似豆腐,虾孱豆腐搭配做的汤,又鲜又嫩又滑,味道还真不错。因其头形似龙头,更多时候被称之为龙头鱼。腌晒后做成的龙头烤在以前困难时期曾伴许多人走过一段艰苦的岁月,其肉质结构如天然肉松,偶然嚼之真是满口生香,是很不错的塞饭榔头。
(下面跟贴是最后部份,请继续欣赏)
补充内容 (2012-5-26 23:49):
请版主把文章标题改为<<宁海象山港海鲜识小录>>,谢了! 本帖最后由 樟树外婆家 于 2012-5-23 11:20 编辑
海蜒(丁香鱼)
讲究的美食家能把这鱼做得漂亮无比,红干辣椒圈、绿细葱段、白色蒜末、黄色的姜丝,加上金黄色的丁香鱼干,摆上桌面,绝对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特色海味。海蜒一般用来做汤蒸蛋。新鲜的丁香鱼细闻之下有股丁香花一样的香味,形状又像小姑娘耳垂下挂的丁香,丁香鱼之名从此而来。丁香鱼营养非常丰富,确也配得上丁香这金贵的名头。
海马
前些天去老家整理旧物时,在抽屉角落里翻出一只风干了的海马。这是一只金黄色的海马,小时候被我抓来在玻璃瓶里养了好长一段时间。象山港里的海马绝大多数是深褐色接近黑色的,金黄色的非常少见,记得那天我追逐了这只海马好久,追到潮水涨了也不知道,差一点回不了家。到家后才知道外婆已经着急得发动家里人去海里四处寻找我了。那天我挨了有生以来次数最多的屁股刮。但我发现那只黄金色的海马竟然奇迹般的还活着,于是找出一只玻璃瓶要去海里舀海水,外婆自然不允许我再去海里,而是让小舅去提了一桶海水回来,当她看到我放进瓶子里的是一只金黄色的海马时,我听到她口里直念阿弥陀佛,并且不停地说着,我之所以能够平安回来,肯定是那只金黄色海马带路的缘故。那些天,这只金黄色的海马成了神灵的化身。海马非马而是鱼,虽不用来鲜吃,但晒干后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和很好的滋补品。
贵鱼(河豚鱼)
象山港一带,把河豚鱼称作为JU鱼。有意思的是,在宁波方言里发音为JU(与“居”字同音)的,有贵、龟、鬼等字。因此,一直搞不清楚,宁波人所称的JU鱼的JU,到底该是哪个JU字。无独有偶,广东沿海一带,把河豚鱼称作“龟鱼”,根据河豚鱼的外形,再结合宁波方言口音,喊作“龟鱼”倒也有几分神似,其中有什么历史渊源也末可知。另一个猜测是,吃河豚鱼老是死人,而死人就极容易让人联想到鬼之类的,因而按宁波方言把河豚鱼叫作鬼鱼,似乎也是合乎乡情俗理。这里把河豚鱼写成“贵鱼”,是因为现在河豚鱼日渐稀少价格昂贵,成了珍贵之物,结合宁波口音就叫“贵鱼”。河豚鱼与窜乌同一时节进入象山港,在清明前后进入旺季,象山港海边渔村有“日捕窜乌夜捕居鱼”的说法。有关河豚鱼资料到处都有,网上极易搜到。象山港贵鱼一般海鲜馆都有供应,但品种有所变化,以前那种贵鱼已十分罕见,在老渔民眼里,那些早已不再正宗,简直不能算是贵鱼,意思无非是说现在餐馆里的河豚鱼绝大多数不是以前不小心能吃死人的那种。不过这倒也有一点好处,就是尝鲜者最也不必拼死去吃,大可放心品尝。除了新鲜的,晒干后的河豚鱼鲞(也有叫乌狼鲞的)更是极难得的海味,贵鱼鲞烤肉是象山港人家招待客人的首选菜之一。
鸡娘头鱼(鲉鱼)
隔壁阿申伯这么大人还哭鼻子,痛苦的表情,撕心裂肺的惨叫,那一夜许多人被吵得睡不着。阿申伯在海里踩着鸡娘头鱼了,从此知道那是一种剧毒的鱼。这鱼丑陋不堪,真是又丑又毒,但味道是出奇地好。这毒素只存在于表面的皮囊与棘刺中,把一身鱼肉保护得又鲜又美,人们对它们是既爱又恨。但知道它们的毒,有备而去,抓获它们还是很容易的。后来,我不小心碰到了鸡娘头鱼的刺,整个手指瞬间麻木,隐隐作疼,非常不舒服,才明白当年阿申伯为什么如此大呼小叫了。
铜盆鱼(鲷鱼)
近几年浮出水面,概因网箱养殖与矶钓。象山港内一年四季都有,旺潮期是每年九月、十月。
鳓鱼
这鱼多刺,味清鲜。宁波人喜欢把它们腌起来吃咸鳓鱼。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吃鲜鳓鱼还是咸鳓鱼都不用去鳞,鳓鱼最鲜美的部位竟然是肚下的鳞片。以前捕鳓鱼是一道风景,腌鳓鱼又是一道风景,接下来就是走亲戚送咸鳓鱼,或亲戚来了送咸鳓鱼。特别是三鲍鳓鱼更有种特殊的香味,那种香味久久萦绕于宁波上空挥之不去,许多宁波人有咸鳓鱼情结。鳓鱼端午时节大量活动于象山港,当地居民纷纷撑着竹排去象山港排钓,当然,这情景现在是再也见不到啦。
鲳扁鱼(鲳鱼)
鲳鱼大概是书里面最常见到的,也容易画,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一拼凑就是一条鲳扁鱼。相信许多人对大海的向往缘于画里的鲳鱼。象山港里的鲳鱼不多,也不大,就成人手掌那么大,有着枫叶鲳之美名。珍贵也在于此,因为稀少所以基本上就吃不到。这些鲳鱼每年在港湾里养尊处优,肉质自然鲜嫩如处,怎么烧都好吃。鲳鱼分好多种,有长鳞、甫子、黑鲳等品种,上餐桌的一般都外洋鲳鱼,现在连近海的也不多见。
鳗鱼
可鲜吃,可晾干做鲞。体型比淡水鳗鱼大好几倍,因此鲜吃时,一般会分段处理。鲍鳗是宁波的一道传统海味。做鳗鲞则有风鳗、扎鳗等做法,扎鳗对天气要求更高,做成后味道要比风鳗强出许多。
黄鱼
可谓是宁波特色招牌名菜,当年状元楼等酒楼评出的宁波十大名菜差不多一半与黄鱼有关:蟹粉黄鱼海参、黄鱼鱼肚羹、蛤蜊黄鱼羹、虾油卤蒸黄鱼、雪菜大汤黄鱼、雪汁蒸黄鱼。。。以前象山港内有黄鱼,每年农历四月、八月是其渔汛期,“黄鱼叫,老大笑”,尤其八月桂花黄鱼更是让老一辈渔民至今津津乐道,现在象山港内已经很难见到黄鱼。因为太出名,觉得就像宁波人家家户户养着大黄鱼小黄鱼似的。关于黄鱼的前尘往事,网上网下都有许多资料介绍,精彩纷呈,在此就不多作赘言。
落剥皮鱼(橡皮鱼、马面鲀)
入门级海鲜,这鱼,哪儿都有买,肉质结实,最容易烧。因为事先已经去头剥皮挖掉内脏的,省却了去鳞、剖杀等诸多麻烦。不过,千万别以为这鱼光着身子没有内脏就不新鲜了,而是因为这鱼的皮肤、眼睛、内脏都带有毒性,所以商家一般在出售之前都会把这些先行去掉,要不然会影响销售。橡皮鱼的汛期是2月至5月,产量很大,以前象山港一带很多。
海蜇
海里的许多生物都有其防范自身的能力,譬如:水母。我们称之为辣蛇,被其蜇了之后火辣辣的,整片皮肤能红肿起来。小时候,由于不能区分海蜇与辣蛇,屡次被其伤害。夏天游泳时,这东西一点不怕人,总是赖在身边不肯走,不小心碰到它们,那是相当的难受。伤痛之后才明白,透明的是辣蛇,帽头下面带有红颜色的是海蜇。只是那时候海里的东西多得不得了,捉海蜇来吃算是最不划算的,把它们腌起来要费很多盐。于是辣蛇遍布沙滩,连猪都不吃,引来大群海蝇叮附。海蜇毕竟还是能吃的,这时候便很少暴尸沙滩。再次涨潮时,海水会把什么都带走,退潮后又是一片干净的沙滩。
带鱼
带鱼带鱼怎么游,横着游,竖着游,侧着游,弯着游。哈哈,哈哈,你们都错了,你们都对了,带鱼带鱼往前游。带鱼的游速能达到每小时50码左右,算是海洋鱼类里游得比较快的。象山港里有带鱼吗?当然有,象山港里什么鱼都有。一般来说,带鱼捕捞上来时都是死的,难见其活蹦乱跳的样子,象山港带鱼虽然数量不多,个头也不大,但稀奇之处就在于,如果碰巧你竟能有幸见到活着的带鱼,不过,这要跟着小渔船去捕捞现场才行。因为带鱼太常见了,以至于近海捕鱼的渔网往往以带鱼的大小作为参考标准来编织。带鱼是肉食性鱼类,比较凶猛,虽然常年不断,但渔民一般都在冬季捕捉。至于为什么要在冬季捕捉带鱼,可能跟东海渔场带鱼的汛期有关,常通的说法是,夏天的带鱼“有毒”,吃了容易上火。宁波还有句俗语,说的是“带鱼吃肚皮,讲话讲道理”,这么说自有其内在的“道理”。肚皮,指的是带鱼肚皮这一段,也即是说这一段味道最好。但这一段在开剖时挖掉内脏而显得不那么完整,许多食客往往会舍弃这一段而去挑拣那些完整的片段,真是让人爱莫奈何的事。
鱿鱼
乌贼一种。鱿鱼身体瘦长,游速极快,据说能达到150码每小时,开过车的朋友可以想像,这150码是什么概念。也许正因为鱿鱼游速快的缘故,虽然于立夏时节达到旺潮与乌贼一起进入象山港,但数量却并不多,也许它们需要在更广阔的海域里遨游。
乌贼(墨鱼)
虽然以鱼相称,但实际上乌贼是贝类动物,只不过不断进化把贝壳进化到了身体的内部。上面说到的“带鱼带鱼怎么游”,其实用在乌贼身上更合适。乌贼是倒着游的,靠体腔内喷出的水推动整个身体向前进,头部在后。说不定火箭发射的原理是从乌贼那里得到启发的呢。每年立夏至夏至是乌贼的汛期,旺发时一网能捕到几百斤。听老一辈的渔民说,以前象山港一带站在岸边也能捕到乌贼,特别是晚上,点亮火把,往海水里照着,乌贼就会扑嗵扑嗵跳出水面掉进网里。乌贼有各种各样的做法与吃法,小时候特别喜欢吃乌贼卵子(墨鱼蛋)与乌贼黄,整体腌制的乌贼浑子清蒸后一片一片切开来味道好极了。乌贼剖开晒干做成的鲞叫明府鲞,老一辈的宁波人至今还这么称呼着。
虎鱼(鳐鱼)
虎鱼有好几种,有牛头虎、燕子虎、黄虎等。这里单说黄虎鱼。黄虎因其外表颜色透黄而得名,尾巴上有毒刺,被其所伤轻则肿痛麻木,严重的能夺人性命。有一下小海高手,下小海功夫真正了得,路人皆知,尤其是那一手捕捉青蟹的本领,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他往海滩一站,就能知道方圆一公里范围内有没有青蟹及有多少只青蟹。有一次,他发现一块滩涂里潜伏着一只青蟹,凭经验判断,这是一只他从来没有遇见过的大青蟹,是他下了几十年小海以来从没碰到过的超级大青蟹,为之他竟然有些激动,还煞有介事似地做了几下准备动作,他知道厉害的大青蟹能钳断人的手指。心里早就盘算好了该与大青蟹保持多少距离以及应该从哪里下手等具体细节问题,其实这些都他平时下意识就能做到的事。然后深吸一口气,快速地朝事先想好的方位伸出手去,就在即将碰到大青蟹的一刹那,他突然觉得自己的手臂再也动不了啦,就像武打片电视里放的被人点了穴似的,接下去,便头昏眼花、不省人事,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倒在了海滩上。醒来后(也像电视里放的那样),他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人家告诉他,是一只黄虎袭击了他,黄虎尾巴上的毒刺扎进了他的手腕脉门里。后来,人们再次看到他下小海时,手里多了一根棍子。
鲨鱼
1、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是否可以说鲨鱼来错了地方。春暖花开的季节,冰雪消融,溪流淙淙,最主要的是大地复苏,草地泛绿,山岗姹紫嫣红。布谷鸟叫了,田野里出现老牛的身影,苜蓿紫花绿叶。再往后,关键的关键是油菜花的开放,象山港沿岸一片又一片金黄,间或有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于房前屋后。村前弯弯的小路伸向远处,三两只草狗蹦跳撒欢,偶然朝村外吠几嗓子。每个渔村的海边停泊着渔船,涨潮时分它们会离岸出海,春天是打渔的最好季节。而这一切美景,在鲨鱼眼里是看不见的,这是多么遗憾的事。鲨鱼的眼睛因为喝了油菜花水而变瞎了。这是真的吗?这会不会是一种猜测或者误会。鲨鱼为什么一喝油菜花水眼睛就会瞎掉呢。暂且不管这种说法的真实与否,但这句话至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鲨鱼大批游进象山港的时候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或许这是一些性格温和的鲨鱼,渔民们船来船往它们就跟没看见似的,它们露着黑黑的脊背、铜罗般的眼睛竟然没对渔民和船只进行一次攻击。渔民们听惯了鲨鱼吃人的故事,对鲨鱼总是心存恐惧提防有加。但多次擦肩而过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大家竟能和平共处,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鲨鱼的大发慈悲是不是眼瞎所致。加上鲨鱼有时候无缘无故的横冲直撞,更是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正好又是春意盎然,油菜花灿烂开放的时节,鲨鱼的眼睛因为喝了油菜花海水而瞎的这种结论简直是毋庸置疑的了。后来查了些资料,说是几乎所有的鱼类都是近视眼的,大多靠声纳系统来确定方位,避开障碍,捕捉食物的,那么鲨鱼当然亦然。可这样一来,好像反而证明了渔民们的说法是正确的,我的怀疑倒值得商榷了。兴许,含有油菜花粉成份的海水,真的会对鲨鱼的视力产生不少影响,甚至真的会导致鲨鱼眼睛的失明。
2、
象山港里的鲨鱼虽然很少攻击人,但渔民们还是敬而远之,碰到大型鲨鱼时往往绕道而过。忽然有一天,我们村的一个人发现了鲨鱼的经济价值,也不知他从哪里打听到,鲨鱼的内脏熬成油,人服下去后两只眼睛会发光发亮,甚至可以像狗一样在晚上也能看得见东西。不久后,这个人真的冒险在海里抓了条大鲨鱼,当他把鲨鱼拖到村子的沙滩上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无疑他成了大英雄,成了村子里胆子最大的人。那天,他在沙滩上架起一口大锅,向大家宣布,他只要鲨鱼的肝脏,其余的大伙分了吧,随便拿。当然,大家的兴趣还是在看他怎么把肝脏熬成油怎么服下去这件事情上,这鲨鱼肉谁吃呀,有的也只是象征性地拿一些去尝尝味道或者送给外村的亲戚朋友。肝脏就在沙滩上现场熬制,没过多长时间,一锅鲨鱼肝油便真的熬出来了。等稍冷却之后,人们亲眼目睹他慢慢的喝了几勺下去。大家兴奋地等待着奇迹的马上发生而不愿散去。接着,“奇迹”便真的发生了,不过发生的却是让所有人想像不到的一幕,这个人脸色煞白、口吐白沫痛苦不堪地掼倒在沙滩上。他中毒啦!有人喊了出来。大伙连忙把他送去了医院。经过抢救,他的性命总算是保住了,但出院后,他的视力却是下降了一大截,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出海打鱼了。
拜江猪(海豚)
海豚是哺乳动物,是一种小型鲸鱼,并不是鱼类。海豚身体浑圆似猪,在海面游动时上下一拱一拱地像是在磕头跪拜,所以叫拜江猪。据老渔民回忆,以前象山港一带,从狮子口内到象山港口,一路上都能看到海豚的身影。渔民们一般不会去捕捉海豚,这里头有讲究,一信仰,一海豚与人类亲近,再一其时海豚没什么经济价值,另一没有专业工具,搞不好会把性命搭进去。
海龟
渔民们同样不会去捉海龟,即使有时海龟误入网中,渔民们也会马上将它们放回大海。只因海龟捕捞上来后,会哗啦哗啦地流眼泪,渔民们常年在大海大洋风里来浪里去的,内心里无不祈求平安与丰收,将海龟放生也是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吧。前几年,一小伙子在象山港里捕到一只大海龟,在老年人的劝说下,特地为大海龟佩上大红花,敲锣打鼓隆重地放回了大海。
白埭、乌埭(鲸鱼)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铁场港有大鱼长10余丈,皮黑如牛,搁涂中,历2日而死。(宁海县志)
埭dài,词典里解释为土坝、堤岸的意思。铁场(西店)一带方言读“大”音,称鲸鱼为“埭”应该是准确而形象的。讨教过西店一带的老渔民,他们说,以前不知道鲸鱼的名称,就把白颜色的鲸鱼称作白埭,黑颜色的鲸鱼称为乌埭。县志里记载的那条大鱼猜测没错的话应该是条鲸鱼,也即乌埭。长10余丈,该有三四十米了;搁涂中,历2日而死——这符合鲸鱼搁浅的特点。老渔民还告诉道,1950年左右,青江(铁港里最大一条江,即凫溪入海口至狮子口这一段)里曾来过一条白埭,足有二十多米长,经常游来游去,还时不时地喷出高高的水柱。这条白色鲸鱼在铁港里逗遛了好几年才离去,西店一带年纪在八十岁左右的老渔民应该还有所记忆。
挂一漏万,抛砖引玉,象山港小海鲜还有很多很多,在有限的篇幅里实在无法一一道来,万望见谅。
百度不到的名词解释——象山港海鲜:宁波海鲜最重要的一支。分象山港港内海鲜与港外海鲜,港内海鲜以鲜活的小海鲜为主,港外海鲜以整个东海渔场为背景,以沈家门渔港、石浦渔港为依托,再加上位于象山港腹地的奉化桐照渔港。有这三大渔港作为象山港海鲜的重要原料供应基地,无论从时间上还是鲜活程度上,保证能以最快速度于第一时间抵达宁波各个市场、饭馆、酒店及各家各户的餐桌上。
说明一虾:本文原载东方热线论坛西店版块,后因改版调整,西店版块不复存在(其实还在,只是极不易找到)。本文由于是陆续添加,调整后的东论不知为什么只保留了文章最初贴的部份,后面增补的全都消失不见了,再也找不出来。幸好本文的写作过程是先在Word里完成然再复制粘贴到论坛里的,因此无意之中保留下了全文,只是有些修改是在东论编辑器里完成的,故现在贴出来的可能会有几处小错误和不完整的地方,在此谨请大家谅解。
这是一部象山港海鲜大全 {:soso_e100:} {:soso_e112:}开眼界了 宁海也有。。。 为什么不能分享的呢 这么好的帖子 哎 楼主辛苦了,青甲候风我的大拇指上就有被它钳去的印记 清风无影 发表于 2012-5-23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不能分享的呢 这么好的帖子 哎
第一部份可以分享。因字数限制,不能一次贴完,故分成三次。多谢您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