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推荐豆瓣
麻烦斑竹看清楚网站再删东西。我推荐的豆瓣不止有书评,还有乐评与影评,以及一些同城活动和小组。这难道就不算文学么?写几个字的就一定是文学么?分享就不算么?想不明白。http://www.douban.com/book/
《靠不住的历史》:豪华落尽见真淳
谢泳先生的“杂书过眼录二集”,也就是继《杂书过眼录》之后的阅读续弦,在阅读时光中的信手拾遗,有无意中的轻松发现;也有以意外所得为线索一路追溯史料,穷追猛打结出硕果累累。有看破红尘的高人戏谑,书评分为叫春型与学究型,这两者都是我所难以企及的,我非文青又非学者,只能在不伦不类中自得其乐,那么看完谢泳的书评书话,便是彻底的“豪华落尽见真淳”,没有废话,没有煽情,也没有搬用多少学术术语,让我自惭。
此处所读书籍多为淘自旧书市场的佳人,年华凋零带来的人老珠黄掩不住旧日的雪肤花貌应犹在,只要读者对历史有足够的耐心和审美能力,而随着了解的渠道和掌握的史料增多,对话语强权下的历史定义则产生越发强烈的质疑,这是层层累积下的改头换面,就如同真理部属下记录司的份活,从现在出发改变过去。或者,与权力话语平行的另一边,还有偏见导致的误解,历史人物们真正想过什么,做过什么,他们对时代造成了哪些影响,并非三言两语能够立案的,譬如对鲁迅所谓的三大家荣誉,实在是一种跟秧歌、腰鼓无异的粗暴艺术。
也是在近年来才逐渐为人广知的一件轶闻,鲁迅死后受苏雪林一贯的谩骂批评,而与鲁迅两个阵营水火不容的叶公超则说下了“人归人,文章归文章”的人性话语让我等迷途羔羊惊叹不已,然孰能料到1948年由辅仁大学印刷的《中国现代小说戏剧一千五百种》一书里选入了苏雪林《中国当代小说和戏剧》一文,苏自认无论在什么时候提到中国当代小说都必须承认鲁迅的先锋地位。这样子,历史的一元论在诡秘与丰满中隐退到多元论,人,真是说不清的复杂,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的外交如何,从教育体制的漫长隧道中循规蹈矩摸索成才者会说这是一场屈辱的逢迎,政府卖国,外交官无能。然蒋经国当年的的一番话已为我的心头预热一番“弱国无外交,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当事人所能做的,无非就是类似选择民主作为政治体制的一种,只能遵循次优原则朝着最不坏的可预见结果前行。谢泳在《顾维钧回忆录》之外,还读了相对落寂的《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颜惠庆是晚清到民国的著名外交家,从颜惠庆、顾维钧、陈友仁、王正廷出发,探寻那时的外交界团体,这是一群从教会学校毕业,沐浴欧美教育底色的“留学阶级青年”,所以一国的外交政策差不多由“很熟悉国际公法、有外交经验及通晓国际情形的人物所决定”。尽管外界有中央内阁的人员浮沉,地方有土匪、行伍出身者当道各省,但是外交人员圈子,始终是这么一个精英团体。
再比如,旧社会中工人阶级真的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般的悲惨状态呈现主流吗?我先推荐傅国涌《大商人》,近代工业的蔚成气候不仅体现在以产值为主的经济效益上,更有先进管理模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到位的薪资和福利,那是一片社会自治的实验良田,无论是张謇的大生集团、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抑或荣氏兄弟的企业,都具备相当现代化的企业雏形。可是,你我在内的大部分人所接受的阅读规范,告诉我们那是夏衍《包身工》中的惨淡世界,但有人忘了,夏衍仅仅是一个左翼作家,一个文学家,《包身工》仅仅是一部应景宣传性盖过永恒文学性的小说,如此罢了。许多社会主义者设想的一个乌托邦社会共同体的不少细节,在旧社会的中国企业里温馨、平淡地实现了,像《乌托邦》、《太阳城》、《大洋国》、《乌有乡消息》、《基督城》,傅立叶的法郎吉、圣西门的实业家社会。我想到了罗斯的一句话“如果社会主义意味着改善弱势阶级的生活条件和确保社会公正,那么,美国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历史误读,在谢泳看来,是教育出了问题,出了五十年的问题,我举双手同意,以我的自身受教育经历作证。平庸的时代由平庸的教育造成,坏时代由坏教育造成,教育的后果要在五十年后才能看得出来,这些痛定思痛的感慨,在谢泳的文字里时常能见到,比如同样是出版未久的《教育放言录》,那是他和丁东的对话录。从不相关的文献中发现有用的史料,这一切,又最好是借助业余的读书,兴趣信马由缰,他认为业余的专业是最理想的境界,这对野狐禅的半吊子我而言,无疑是新年最会心的鼓舞。
成稿于09-01-29 一歌到底,谁解我心 作者:艾小柯
我是一个偏爱悲剧的人。
比较喜剧的圆满,悲剧的残缺更让人思考,它既是故事的终结,又是新一层精神王国的起点。最优秀悲剧的力量往往不可限量,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而曹老一部《红楼梦》更沦陷了多少代的文学好青年,个个心甘情愿,只愿长醉不愿醒。
英国导演Danny Boyle就常常借助喜剧的外形讲述悲剧,比如成名作《猜火车》,色彩绚烂,荒诞可笑,但喜剧外壳包裹下的却是最为凄惨悲凉的故事。对比相同题材的《梦之安魂曲》,Danny Boyle的悲剧力量感是钝的,他不用大锤砸人,却偷偷的拿小刀片割人,过程中只感觉些飕飕的凉意,事后才疼。疼也不尖锐,但长久,伤口无法愈合,一遇阴雨天必要再犯。
2008年Danny Boyle导演的电影《贫民富翁》与以往他的喜剧式悲剧又有不同,相反,叫“悲剧式喜剧”恐怕更为合适。故事源自印度外交官Wikas Swarup的小说《问答》:印度孟买一位卑微的服务生参加了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式的电视问答节目,结果这个没受过教育的下层贱民竟然赢得了十亿卢比。他自然要被人怀疑作弊,电视台制片人也没钱付款,于是串通警察把他扔进了监狱。故事围绕着服务生与辩护律师的会晤展开,通过这个没受过教育的贱民小人物的超戏剧性回忆,揭示出印度下层社会遭遇的种种不公与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展示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变化,描绘出各阶层人民的众生相。
电影《贫民富翁》加入了爱情作为线索,故事设计更为紧凑。主人公Jamal被警长严刑逼供,指着他参加印度“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录像要他坦白作弊的细节。审讯过程与Jamal的成长经历相互穿插,每一个问题都是Jamal生活中的离奇一章,有的让人哈哈大笑,有的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还有的让人深深叹息,叹社会的不公,叹信念的伟大,叹人性的坚韧。
我在读余华的《兄弟》时曾经写过“真正有力量的悲剧,从来不应该是基于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甚至由人物的性格所决定的必然选择都不能算构成伟大悲剧的要素;真正有力量的悲剧应该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与社会制度在不可调和的斗争过程中头破血流体无完肤却仍散发出强大人性光辉与感召力的千古绝唱。”《贫民富翁》的悲剧正是“千古绝唱”式的悲剧——主人公Jamal面对命运从未低头,再无情的打压、歧视、羞辱、危险,都不能阻止他对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但有意思的是,这样沉重的主题并不以悲剧的形式直接表现,许多细节,比如小Jamal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明星签名,鼻子一捏跳进粪坑;Jamal与孤儿Latika为了报复哥哥Salim的大嚷大叫,趁半夜把最辣的辣椒揪碎扔进熟睡中Salim的内裤;Jamal与Salim跑到泰姬陵,一边冒充导游诈骗美国游客,一边偷游客们的鞋子到集市上摆小摊卖钱等等,都是充满了活泼童趣与透明光彩的。真正悲惨的,是这些细节背后的社会大环境。这些纯真的小孩子越是活得顽强,活得阳光,就越凸显出政府的无能,法制的不公与底层人民无法逃避的悲惨命运。这是欢笑过后更为深刻的悲伤,这让近乎荒诞的喜剧结尾变得合情合理,或者说,即使仍有不足,也变得微乎其微——经历过那样强烈的生死体验,还有谁在乎童话的真假!
这样的处理方法让我立刻想起来张艺谋导演,余华编剧的《活着》。《活着》也是通过葛优和姜武轻喜剧式的表演来展示文革中的社会丑陋与人性丧失,这样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正好通过人本性的纯洁美好来凸显时代的丑恶与黑暗,人性的光辉愈灿烂,对社会的讽刺便愈深刻。
《贫民富翁》涉及了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孟买的极度贫富分化,有城中贫民窟的肮脏可怖,有宗教信仰矛盾屠杀,有赤裸裸的阶级歧视;有人面兽心的“善人”,也有看似暴虐的“坏人”;有近乎神话般的超现实爱情,有貌似理所当然的暴力犯罪,甚至结尾还有印度电影不可或缺的集体歌舞表演。而对我个人来说,影片最令人难忘的是Jamal与Salim童年时代居住的贫民窟和他们成为孤儿后生活的大垃圾堆。
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最为低等的贱民被称作“不可碰的阶层”(the Untouchable Caste,Dalit),他们不能穿鞋,不能受教育,有身份的上层种姓不跟他们说话,也不接近他们,如果食物不小心擦到贱民衣服的边缘,上层人立刻就把食物扔掉。2008年十一月的《国家地理》杂志介绍了印度医生Arole在孟买附近的Jamkhed地区推广全民保健计划的成功案例,其理念在于从最底层的Dalit妇女开始,教育她们成为村中的保健人员。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开头,先要帮助被选出的Dalit妇女建立“人”的概念——告诉她们苦难并非与生俱来,协助她们建立自信,教给她们医学知识。Dalit妇女Sathe讲述全民保健计划给她带来的命运改变时说:“刚开始时,没人支持我,我没文化,也没钱。我就如同一块没有灵魂的石头。我来到这里(Jamkhed全民保健计划中心),他们给了我形状,生命。我学会了勇气勇敢。我成为了一个人。”
电影《贫民富翁》几乎是Jamkhed成功计划的反例!电影带观众看到了孟买赤贫阶层生活的细节,触目惊心的大垃圾场,孩子们肮脏却纯真的笑脸,飘满垃圾的河道,泥泞水坑边一块块绚烂的莎丽铺满黄土场。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苦难与欢笑的平行存在,这样的文化让人皱眉,迷惑,心酸,又迷恋。表象的喜剧故事下是赤裸的哀痛,是控诉,是怒吼,也是叹息。再美好的结局也不能抹去童话中藏匿的真相,笑容中的眼泪,希望后的绝望。
但Danny Boyle最终并没用绝望结尾。《贫民富翁》是悲剧式的喜剧,明知虚假,也要一歌到底;而对苦难的深切同情,决定了形式上的喜剧反而是必要的——绝望中我们必须看到希望,必须,哪怕声音微弱,绝唱也终将继续。
活本是如此 作者:汽水儿|四月
在写这篇也许算不得评论的评论之前,我删除我之前所写的所有的关于音乐的评论,因为那其实就是在装逼,那根本不是我的生活。
其实在写这个的时候,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完完整整的听过一遍这张专辑,所以,请各位文艺青年各位大师乐评可以尽情的鄙视我,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青年而已。
我没生活在纽约,没生活在伦敦,没生活在那些浪漫或者宿醉的梦里,生活没让我活不下去,爱情也没夺走我的所有,仅仅是这样普普通通的活着,我活过了20年。
从第一首歌开始,我就在无数的回忆我所谓的青春,我曾为我那弱小而苍白的青春期添加了许多文艺或者离奇的情节,就像我们在所有的小说里看到的那样,但当我们站在所谓的青春的尾巴上的时候,才发现,其实那些我曾感到骄傲或者痛苦的青春也不过就是那么平淡的度过了而已,在学校里,在家里,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那些金色的幻想里。
或许这世界上一万种活法,但是我正在经过的以及以后也会经过的,也只不过是这样的一种而已,耳机里响起的这些歌儿让我感到温暖,因为他们在经过着和我一样的生活,他们在说着和我一样的话。
那些金属相信这世界上一切都是噩梦,那些朋克相信这世界上一切都是虚无,那些中年大叔相信这世界上一切都是金钱女人和人情,我该相信什么?我尽量不让自己矫情,尽管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矫情的事,其实这世界上的一切我们都该相信,因为它们确实是发生了,就在我们的生活里,而不在那些小说或电影里。
我们经过的是我们的青春,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当成了小说里写的那些而已。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未来,我们曾有着那些无限单纯无限傻逼的理想,这在那些高高扬起头的岁月里是说不出来的,因为那一点都不文艺,一点都不深刻,尽管那就是真实的,但是你得学会说谎,虚假的文艺生活。
大白菜才是生活,燕京和青岛才是生活,京酱肉丝和拍黄瓜才是生活。没碴过架没飞过叶子没割过腕上过吊没退过学,这难道就不是青春了么?正视自己的青春吧,把拯救世界的任务还给超人,把启迪人类的任务交给艺术家,我们只不过是些忧郁青年而已。但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过,把传奇还给小说,生活本该是这样而已。
说了很多其实无关音乐,似乎也跟刺猬无关。无关就无关吧,至少那些唱着的歌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身体不是最硬的金属,所以我们只能在人群里想象着把自己撞散,用汗水和喊叫去热爱我们所热爱的音乐和梦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如此可爱,那些平淡的生活如此可爱。
刺猬,现场见! http://www.douban.com/group/ninghai/
所谓宁海豆瓣 看到豆瓣两字所想,放点咸肉,在打几个鸡蛋下去,蒸起来那个香味是说都不用说了。
对了楼主哇,你表发豆瓣的网址,有拉客的嫌疑喔哈哈哈。 呵呵,好东西分享而已。越看越有趣,看来符合大众口味,雅俗共赏。
宁海豆瓣太呕了,不好意思说,你们可以去参观呐,增加人气,顺便而已,其实没我什么事,还是分享一说。 http://www.douban.com/group/nhzj/
这个也是宁海豆瓣. 原帖由 SUNSAD 于 2009-4-26 20:22 发表 http://bbs.nhzj.co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douban.com/group/nhzj/
这个也是宁海豆瓣.
惊见御姐SUNSAD:L 原帖由 SUNSAD 于 2009-4-26 20:22 发表 http://bbs.nhzj.co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douban.com/group/nhzj/
这个也是宁海豆瓣.
宝贝儿,您重出江湖了? 哇撒··传说中的御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