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中西鬼节习俗盘点 组图
中国鬼节的由来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民间的“鬼节”,在佛教中被称为“盂兰盆节”,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佛欢喜日”。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a8c26.jpg
在古代印度,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开始,连续三个月都是当地的雨季,地面会有很多昆虫,稍不留意就会踩到,于是当地的出家僧人为了避免无意的杀生,便会连续三个月将自己的钵盂倒扣,不再出门化缘乞食,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为了弘扬这种慈悲心怀,便有了“佛欢喜日”。
同时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是赞叹、纪念目犍连尊者为了救度母亲等众生脱离饿鬼道的慈心孝行而流传至今的节日。这一天佛弟子更要恪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法会,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得以脱离恶道。佛教界更将此日订为“僧宝节”,以“供僧大会”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在众多弟子中,其中一位名叫目犍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喝全无,境况堪怜。
目犍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犍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告诉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犍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已逝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就形成了后来的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这一天中禁忌杀生,倡导食素静心。
现实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51063.jpg
鬼节习俗:你所不知道的鬼节习俗
地方习俗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习俗之一:“烧街衣”
这是香港自开埠以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间风俗。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都会于入黑后,带备香烛、金银衣纸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饭在路边拜祭一番。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习俗之二:入庙祈福
准备素斋果品去寺庙,施佛及僧,诵读地藏王经卷和咒语,报答父母恩情,为去世的先人祈福。
习俗之三:“放河灯”
放河灯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为了投胎,往往会拉人下水让其溺死,来换取自己投胎的资格。民间就用“放河灯”的方式为它们超度,希望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间。传说二是,人间的河与丰都鬼城的河相连,人们把对先人的思念以及对地藏王菩萨说的话都通过河灯,带到阴间。
习俗之四:“放天灯”
传说天灯是诸葛孔明发明出来迷惑敌人用的,也叫做孔明灯。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习俗之五:“避小人”
八字弱的人在“鬼节”容易遇见不好的事情,所以这天大家要注意。整体来说阴历七月份大家都要格外注意小人和口舌是非,无端发生一些事情会让诸位心灰意冷,所以要避小人。据说本日如果能够避小人,一整年都会运气畅通,小人一年均不得见。港台人士对此深信不疑,经常作些避小人的活动,例如拜佛、求吉、穿小人衣服、打小人等等,国内主要是佩带 “避小人卡” 化解不利。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a8525.jpg
七月十五鬼节(中元节)八大禁忌
◎ 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 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 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 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 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 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 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53100.jpg
江南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
闽南台湾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而闽、台摆桌祭拜普渡,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写有中元敬语与施主姓名"的"普渡旗",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
闽南人地区在中元节还有一特别仪式,称为"抢孤",将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将柱子涂满油脂,令众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胜。不但能取得奖品,且代表自己会得到神鬼的祝福。不过这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时有伤亡,在台湾清治时期,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令禁止。今日在台湾的头城与恒春、香港潮汕社群举办的盂兰胜会依然有此仪式。
桂东
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
广东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南
商丘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
临潼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晋南地区
习惯用纸做灯,焚烧于坟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满三年者,儿女们要在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称换孝。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7560d.jpg
晋北地区
上坟祭奠祖宗,喜用馍馍,面粉制作,圆形,中间点一个红点。摆完供,烧完纸,回家时要从地里挽几棵谷子和麻,用绿色纸条缠绕,立置窗前,供奉面人一尊。节后移置房顶,根朝里,谷穗露在外面,称为拣麻谷。民间流行的说法是保佑五谷丰登。然而供奉面人的仪规,分析起来,似乎是早期人殉习俗的遗迹。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七月十五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数放河灯了。民家习惯用木板加五色纸,做成各色彩灯,中点蜡烛。有的人家还要在灯上写明亡人的名讳。商行等单位,则习惯做一只五彩水底纸船,称为大法船。传说可将一切亡灵,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禅杖,象征目犍连。也有的做成观世音菩萨。入夜,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让其顺水漂流。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灯在水中打旋,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如果灯在水中沉没,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已经转生投胎了。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位列天国仙班了。总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5ea08.jpg
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的鬼节有何不同?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的鬼节“万圣节”不同,现代的“万圣节”几乎变成了一个特殊意味的狂欢节,其本身也并不具有缅怀先祖的功能,而中国的中元鬼节,则更具有严肃性和孝教性,并产生不少禁忌。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8b614.jpg
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装璜,诸如各式鬼怪、南瓜灯、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是“trick or treat”。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92f19.jpg
万圣节由来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最多的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a0a22.jpg
今天的万圣节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社会对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架车停在路边,小孩去敲门讨糖)。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通常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挨家挨户的要糖,但是较小的孩子则只在附近几家索要,而且会得到父母的暗中保护。回家后孩子们会兴致勃勃的比较谁要来的多,以此获得胜利的成就感。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骇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端端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为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感恩节、圣诞节乃至新年了。
http://img.cyol.com/img/edu/attachement/jpg/site2/20120831/00219b03e96c11aa89e01f.jpg
万圣节习俗
不请客就捣乱
万圣节(万圣夜)的主要活动是“不请客就捣乱”(Trick-or-treat)。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当然,大多数家庭十分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于是,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苏格兰,小孩要糖果时会说:“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蓝色,地是绿色,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
杰克灯
杰克灯是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物。在英国和爱尔兰,当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芜菁中燃点蜡烛造成杰克灯,但移民到美国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因为南瓜比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图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并放在大门口的阶梯上,传统上此做法是想吓走恶魔或妖怪。
妖魔鬼怪翩翩起舞咬苹果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Bobbing for Apples)。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占卜游戏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占卜游戏,参加者蒙着眼,从放着几个小碟的桌上选出其中一只,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来年会有与参加者有关的人过身,如盛有水代表会远行,盛有钱币代表会发财,盛有豆代表会穷困,等等。在19世纪的爱尔兰,少女会在洒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迹会是少女将来丈夫的模样。
在北美,传说如果未婚女子在万圣夜坐在黑暗的房间中,便可以在镜中看见未来丈夫的样貌。不过,如果她们将于结婚前死去,镜中便会出现一个头骨。这个习俗自19世纪后期已经非常流行,也有相关的贺卡售卖。说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万圣节派对中常见的活动。以万圣节为主题的电视特辑通常在万圣节假期当天或之前播放,对象多数是儿童。
万圣节 - 食物
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太妃糖苹果(toffee apples)成为应节食品。其他特色食品还有: 粟米糖、热苹果酒、 烘南瓜子。
摘自:中青在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