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国第4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 法律是否取消引热议
我国第4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法律专业是否取消引热议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11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新修订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等有关情况。此前曾经有教育界人士呼吁,管理、法律等专业更适合研究生学习,本科阶段应该取消,那么这次的修订真得会取消这些专业吗?同时会有哪些新专业出现?这样的修改对本科生今后的就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首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目录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是设置、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只在87年、93年和98年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调整工作,现在这是第四次修订目录,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修订目录。目前的目录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等11个学科。
从98年到2011年这十几年本科专业目录都没有调整过,但这些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学科可能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生活,还有一些新的专业(比如IT行业等)已经深入到我们身边,所以作一个系统的梳理调整也是势在必行的。
管理、法律是否应在本科设置?
此前,据教育部在调整大学专业目录期间,有媒体就曾报道过: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校长纷纷建议,本科应取消管理、法律等专业。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曾经建议说,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不能和研究生目录完全一致。一些学科,比如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有,但在本科不应该设置。”他认为,比如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相关的阅历,不适合在本科毕业后从事这些专业。
前任对外经贸大学校长陈准民对本科设置管理专业有他的看法,对外经贸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他任内已经变为隔年招生,他表示让本科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确实有点不切实际。本科生年纪小,有的连自己都管不好,企业怎么可能用刚出校门的本科生做人事管理?
如果这些建议会影响到教育部大学专业目录调整的话,或许其中的一些专业明后年将不再设置。
昨天晚上,《新闻纵横》节目组采访了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方平。陈方平表示,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是大学设立本科专业的参考。
陈方平:中国的这个高校他的学历是教育部控制的,所以他如果要不进入目录,这个高校他的有些专业是拿不到国家证书的。那么国家出的标准一般来讲,只是具有参考价值,这东西等于出了一个行业标准,是供大家选的。
陈方平同时表示,尽管今天公布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可能会出现新的本科专业,但无论是学校,还是选择专业的学生,都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不能一涌而上。
陈方平:另外,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社会工作专业,它这个有社会需求,但是它一上目录,全国300多个高校都办了这个专业,可是它人才出口又不太明确,所以这里面就出现问题。
网友声音
支持取消:本科生无足够经验
调整高校专业目录,是否应该取消法律、管理等需要足够阅历和经验的专业也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昨晚,中国之声也在《新闻纵横》和中国之声的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微信上做了调查:您认为是否应该调整高校专业目录?法律、管理等专业是否应该取消?
有一部分听众朋友支持取消法律、管理等专业。
微信网友:我觉得本科层次最好就不要要设置管理类的一些专业了,因为管理涉及到很多东西,本科层次没有任何的经历,也没有任何的经验,怎么谈管理。
微信网友:像管理和法律做的专业没必要设置,因为第一,这些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只能从阅读书和观看案例去表述,不能有实际的操作能力。
微博上的调查也得到了网友的热烈回应,网友怀远未来表示:国外高校将医学、法律等专业设置在研究生阶段而非本科阶段就是考虑到学生在本科阶段尚未积累足够的经验和阅历,我很赞同这一做法!
网友“冰雨刘”说:我同意取消管理和法律本科。以我的经验来看,学这俩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根本无法应对社会实践。建议这些专业设置为招收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研究生。
网友“心血来潮疯”则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我挺同意本科取消管理专业的,因为我就是“受害者”,我是学工商管理的,学的东西很泛,很杂,像我们要学广告学、管理学、会计、统计……杂七杂八的都要学,管理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而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象牙塔里的孩子,并没有足够多的阅历和体验是不能了解到管理的真谛,软实力的竞争力也不是那么强。
反对取消:专业不是问题 问题在与实践结合
不过,也有不少听众在反对的同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微信网友:哪些专业该删掉我不太清楚,但我觉得法律这一个应该留下,因为要建设法制国家必须要有法制理念,法制理念要靠谁呢,就是要靠这帮学生。他们可以出去给家里说,给周围同事说,给朋友说,这样的话法制的理念才会深入人心。
微信网友:我觉得本科专业可以设置这些法律和管理的专业,但是最主要的是应该改革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看出,一些朋友认为,法律等基础学科对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在学校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累,中国大学教育真正的缺陷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不匹配,并不是减少几个专业所能解决的问题。
“郑在这里gfzl”表示:不赞同取消法律、管理专业,阅历经验是靠积累的,这些知识在大学不学,要到什么时候学习?等用到了在学?为时晚矣!
“May-在未来”说:律师,管理等专业如果没有本科学历,难道让专科学生去考研然后再就业吗?这是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部分专业都在学理论是不是都应该取消了?
“秋晨风晚霞”则建议:这些专业是可以设置,但招收的人数应该有限定,不能无限制的招收新生,每个专业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就看你如何去分好这块饼了。
“最后MARSRAY”说:中国大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毕业进了职场,往往只会讲些理论,实践能力差,因此,这不是减少几个专业所能解决的问题,在大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重要。
(摘自:中广网 记者 刘玉蕾)
假如本科无“法学” 中国法治谁建设
11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新修订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等有关情况。此前曾有教育界人士呼吁,管理、法律等专业更适合研究生学习,本科阶段应该取消。但这次修订当中并没有对相关的门类进行调整。业内人士称,包括法律和管理的学科不会取消,但会相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
关于本科教育是否取消法学的争论由来已久。在法学专业就业率低的窘境面前,高校当然有选择的权力。从法学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法律工作本身的实践性而言,将法律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来学习,待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后,再到硕士阶段去学习法律,而不是专门设置一个专业,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如美国就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法学本科生,只有在其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才能成为法学院的一员。
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远远不是。法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与前些年一哄而上的法学院建设和扩招密不可分。但扩招“发烧”,不能让学科甚至学生跟着“吃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法律人才与现实需求相比,少得可怜,中国法律人才与中国的人口之比,更是低得惊人。小平同志说过,“中国有五十万律师不算多”,30多年过去,现在律师也不过25万,遑论其他专门的执法人才、司法人才。不难想象,如果眼下就取消本科的法律人才培养,那么“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靠谁落实?
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法治力量的竞争,而法治力量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法律人才的竞争。如果说法律人才的短缺可以通过法学教育予以纾缓,那么,法律思维品质的训练、法治精神的培育则需要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因此,通过至少四年基础性的本科教育,可以不断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以法律条文为原点)与法学思维(以权利义务为原点),并通过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法律人的法治思维(以法治精神为原点),从而有效提高法律人的职业素养,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事实上,将美国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参照有失公允。美国是不成文法国家,司法判例具有法律约束力,所以法学教育注重培养法律人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学位是“法律职业博士”)。而中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她必须重视法学理论的指导和法律思维品格的训练(素质教育)。类似的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也都允许法科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后再选择法律职业。
本科法学教育应当保留但也必须改革,特别是要实现与司法考试的有效衔接,与司法实践的有效对接。唯有改革,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加快实现由法科毕业生向法律人才转变,切实为社会提供差异化的法律人才产品,进而使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真正实现与法学教育的美国模式、欧洲模式的三足鼎立。
来源:检察日报 王松苗
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