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小学校长打求助电话 学生还缺370件棉衣过冬
小学校长打求助电话 学生还缺370件棉衣过冬来源:沈阳晚报2012年11月21日13:55 棉衣:血癌女孩主动放弃治疗 用余生帮千余孩子圆梦[*]老太赠棉衣给陌生看门老人 后者写诗答谢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21121/85/17698522743076147621.jpg “天冷了,我们的学生还缺370件棉衣过冬。这所学校95%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弟,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孩子入学难,学习条件也很艰苦。” 钢琴跑调,但是学校换不起 早饭没有,上午饿得直打蔫 老师急缺,英体美音一人教 “我真的不想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校长李莉感叹 为棉衣,小学校长打来求助电话 戴着眼镜的常程,是班级中个头最高的孩子。面对记者,他害羞地在本子上写出了自己的愿望: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常程的眼镜度数已经达到800度,而这副眼镜还是依靠捐助得到的最实用的一份礼物。 常程是皇姑区向工三校五年一班的一名学生,父母是从外地来沈的打工人员,一家人住在简陋的小平房里,家中除了一台电视机以外,再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了。天冷后,71岁的奶奶开始用捡来的报纸和破布粘补漏风的窟窿。 常程的妈妈患病不能工作,爸爸经常外出打零工。为了交纳每月140元的房租,经常要欠缴常程上学的费用。虽然天冷了,家长还在为每天的生计犯愁,已经顾及不到常程过冬的棉衣问题。常程说,他周围的很多同学,也都是跟他一样,家里还没给准备棉衣。 11月19日,皇姑区向工三校李莉校长打来热线电话:“我们学校一共有473名学生,有450名是农民工子弟,其中一大半属于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现在天已经冷了,很多孩子还仅仅穿着夹衣,除了一年级的80名小学生解决了棉衣问题,我们还缺370件过冬棉衣。”
曾特招,16个省份的孩子在此读书 据李莉校长介绍,目前在校的450名农民工子弟学生,来自全国16个省份,最远的来自新疆、海南。“这些学生的父母基本都是外地来沈的打工者,他们收入微薄,才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有的学生甚至长时间需要托管。”李莉校长说,这些学生刚刚进校学习时,教室内南腔北调的。 李莉校长告诉记者,皇姑区向工三校是2007年被确定的第一批“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招收的学生主要面对的就是农民工子弟,“实话实说,这些学生的父母,基本以收废品或卖凉粉等打工为业,收入都不高。有很多孩子不具备入学条件,但也被‘特招’了。”李莉校长说,这所学校也许就是孩子们上学的最后希望了。 德育处主任祁闻英告诉记者,第一个被“特招”的农民工子弟还有一段故事:几年前,祁闻英发现了一个孩子透过学校的围墙栅栏向校内窥视,此时正是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从孩子的眼神中,祁闻英看到了一种羡慕和渴望。 经过向孩子家长了解,得知这名叫小柯(化名)的孩子在读小学5年级时随同家长打工来到沈阳,因拿不出暂住证明、父母的打工证明等入学手续,而且家境也很困难,没法上学。小柯每日只能流落街头,时常来到向工三校围墙外向学校内张望。被祁闻英发现时,小柯已辍学2年。祁闻英与李莉协商后,决定破格录取小柯为在校生,还免去了费用。从此,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名声被传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弟找上门来。 因贫困,早上饿得打蔫中午撑得难受 一开学,班里的学生总会消失几名。这样的情况,在这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已经见怪不怪。“这些学生随同打工的父母,再次迁移到外地上学。”李莉说,每当这个时候,她的心都似乎被狠狠攥了一把,“如果从2004年算起,几年时间内大约有几千名农民工子弟,占学校全体学生的90%以上。” “我们的孩子缺少370件棉衣,确实很着急。”李莉说,除了缺少棉衣外,还缺少各种设施,比如仅有的一部钢琴已经跑调了,没有能力更换。很多学生被家长寄养在托管班,没有早餐。看着孩子们早上饿得打蔫,中午撑得难受,除了心疼也确实无能为力。“我们的孩子需要的实在太多,学校能给的实在有限。”李莉说。 “更缺的是老师,全校有12个班,如果按照一个班级3节课计算,还有16节课没有老师。”李莉校长说,目前学校教授体育、英语、美术、音乐的老师都只有一人,老师短缺不仅造成正常授课困难,更难以开展课外的兴趣培养,“我真的不想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李莉感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