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纤尘 发表于 2013-3-26 17:20:34

本帖最后由 了无纤尘 于 2013-3-27 22:27 编辑

三月二十三号,你好.
北京到西雅图12个小时的飞机,8711公里,两个人相遇的机率在0.00487,而相爱的概率在0.000049,那么小的概率,而他们遇到了并且相爱了.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没法给我游艇,也没法给我法餐,但他会跑过几个街区给我买最爱的豆浆油条."
"你知道,为一个你爱的人生一个孩子,这是女人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我美国电影看多了,对家的美好的憧憬就是爸爸妈妈,然后两个非常可爱的宝宝和一条大狗."
"男人钱多钱少不重要,找一个知冷知暖的才好."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你已经不在我心里了."
"只要我们活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

如果老钟带文佳佳是看遍世间所有的繁华,那么FRANK就是那个带她坐旋转木马的人,他在她最飞扬跋扈却又最失意的时候,领着自己的女儿和她一起看烟火,向她展示了一个父亲可以给女儿所有的温柔,让她知道原来爱情不是坐游艇,吃法式大餐,还有一种每天早晨都为了你跑几条街去买你爱吃的豆浆油条,这样的爱情原来更让人心动.他又在她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给予了她最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做产检的时候,会小心翼翼的提醒她要做的项目,陪着她在夕阳下的河边散步,在她生孩子的时候寸步不离的守着她三天三夜,那些美好而温暖的时光.


最大的幸福往往不是大量的金钱,不是100遍的我爱你,而是早晨起来能看见身边人安然的睡容,是一起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公园的小径上,是夜晚醒来时,对方在睡梦中却嘟囔着"别怕,我在呢."


对的人总会遇上的.


了无纤尘 发表于 2013-3-28 16:00:28

本帖最后由 了无纤尘 于 2013-3-28 19:03 编辑

三月二十四日,你好。
路上时,突然兴起一个强烈的想法,想去某个专柜再试试上次戴过的那款刚上市的手表,其实也不是第一眼相中,只是挑选时戴上它的那刻觉得万分合适,于是就落在了心里,对面男子不解,他说“你不是有手表了,不要再去看了。”我想了一下,不再坚持。其实我想说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手表一种强烈的需求感,它从小到大一直是我手上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个习惯一直到有了手机后仍不更改,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或电脑看时间后,我却仍喜欢指针划过表盘的时间流逝感。它像是身体的一部分,有时太匆忙出门忘记戴时,那一整天都会觉得恍惚,像是一个习惯,无法戒除。


这几年,手表一直习惯于戴在右手腕上,只因为了给成年后妈妈买的玉镯让道,妈妈说玉是一定要戴在左手腕上,因为玉是可以养人的,对心脏具有平心除躁的功能,而左手离心脏最近。于是那段时间,突然对玉石产生了兴趣,浓绿的翠,褐黄的翡,好像是岁月留下来的伤,渐渐变得珍贵稀薄,摸在手上微凉,让人痴迷。

第一只软玉镯子是成年后的生日礼物。在寺庙也买过两只玉镯,碰在一起,碎了一只。爸妈去北京旅行时共同看上一只玉镯买回来给我当礼物,月白清淡,看上去小,戴在手腕刚刚好,很欣喜,戴了好多年,但去年无故破碎,那时头脑一片空白,心里那样失落,仿佛失丢故人,是极其世大的欠缺。妈妈说那是因为它替我无形中挡了一灾,可我觉得玉石真是非常诡异,湿润的同时具有暴烈的心绪,这是需要长大之后才能戴的,不属于少女,需要一个人有些资历才能与之接近,才有映衬。于是用黄金镶合回去不再佩戴,只做收藏记念,其实玉用黄金来配,也是挺相宜的,不过黄金现在很少有年轻女子会戴在身上了。它是暖和的金属,似乎上了年龄的女子,才会开始喜欢,但它是被人误解最多的一种美。


了无纤尘 发表于 2013-3-28 16:03:24


三月二十五日,你好。
早上去杂物间放完东西出来时,在过道上闻到一阵芳香,原来是隔壁同事放在办公室里的百合花香,走进去,深深呼吸一下,说,花开得多好。如家楼下公园里的那些花树,长长的枝桠伸展开来,重叠绽放的洁白花朵,有细细的粉末花蕊。
要了两枝带回家,妈妈欣喜地把它们养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每当我洗手俯下身时,花香总会弥漫在鼻尖,记得小时候妈妈是喜欢有浓郁芳香的白花,春天的玉兰,夏日的栀子和茉莉,当然最喜欢的是栀子,每次都会弄来一大把,用清水养在杯子里,浓香扑鼻。说不出的执着钟情。


看西雅图时,文佳佳为了生孩子昏迷了三天三夜,那一刻,想起妈妈曾对我说过,生我的时候疼了好久好久,痛得差点以为坚持不下去了。这件事她说过多次,我不能想象她的苦楚,因为我还未曾有孩子(有人说过,女人要自己有了孩子才能与母亲之间关系更加亲密)。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父母都是很伟大的,他们在拿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所有爱着自己的子女。


回去时,妈妈正在家里拖地,我突然伸出手抱了抱她,她的身体很柔软,这个曾经像孩子一样与我一起长大的女子。


她热衷世间所有的凡俗平实,不像我因为性格里有一种广漠的东西,似乎什么都不为稀奇,也没有充沛的兴趣,见什么都是淡然。她也是挺强悍的女人,很多事情她都能解决,包括修好水龙头,做所有的家务,待人也是赤诚的,不懂得虚伪,带着一种容易受到伤害的天真。当然她也是热衷美的,买衣服,戴首饰,在我做面膜时也会如孩子般要求给她敷上一片,但她又很节省,始终只去商店买便宜的衣服,我知道她也喜欢漂亮,给她买过一些稍贵的衣服鞋子,她藏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欢喜地拿出来穿上。


其实无论她的脾气有时有多让人无法忍受,内心始终有一股少女般的爱娇气质,我年少时,并未能感觉这些,所以总与之对抗,现在我想明白,这就跟他们与孩子的感情一样,他们很想给,但彼此之间的疏离感隔绝了这条通道,他们不缺乏付出的能力,却没有合理的方式方法。所以,即使深爱着对方,彼此依旧觉得难以互相理解,有些表达与他们的内心自相矛盾,年幼的孩子很难体会。只有在孩子也变成一个成人之后,才会明白,父母也是有着天生弱点的大人,他们之间的爱,并不是理所当然,一样需要彼此相知,甚至宽容。也许再过好多年,等我再成熟有担当后,老去的他们会越来越像我的孩子。



了无纤尘 发表于 2013-3-28 16:09:36

三月二十六日,你好.
随手买了本<氧气生活三月>,里面竟然有岩井俊二的访问,以前很喜欢他拍的<情书>,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在三十二岁之前,岩井总是在拍摄音乐短片,电视情景剧等,可谓毫不出奇.直到九五年的电影<情书>横空出世,让他一举成名.即使后来他有了更具备深度的<燕尾蝶>,<四月物语>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几部作品,但<情书>的简单纯粹,却更像是一个记号,那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一直回荡在记忆深处.

"一开场的苍茫大雪.感冒中的短发女孩收到陌生人的问候信。两个少年的美丽容颜。他从山坡上跑下来,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炫耀借书卡上名字的得意样子,抖落掉在毛衣上的樱花花瓣。燕尾蝶被卡在某扇窗的边缘。风吹过一大片碧绿的麦田。撑着伞的左手中指上的葵花戒指……”岩井俊二的镜头感觉是很干净的,配着明亮充沛的光线,恰到好处的钢琴和弦乐伴奏,其实都是寻常的细微末节,但就是很容易被这些情愫打动。


最喜欢《情书》的最后,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爱的无心隐藏和善意袒露,仿佛爱情的百转千回,豁然开朗。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通信,真相大白。那种樱花般淡淡清香,繁盛留恋,又可以坦然地走向离别的感情,让人的心也随之跟着变得柔软。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这是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里的话。或许能够让很多一遍遍看岩井俊二的电影,一次次回忆起过去可能根本不出奇,甚至算不上美好的岁月人有共鸣。我们总是说青春时候是最好的时光,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有多少会真的放弃现在的生活,倒退回那段岁月呢。只是从纷乱的,理不出头绪的现实中抬起头,回想了一下而已。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繁芜世事里的一次次回望,借着这一点单纯温暖,才有勇气对走得那么快的时间说:好山好水好风月,你等我来。



了无纤尘 发表于 2013-3-28 17:11:40

本帖最后由 了无纤尘 于 2013-3-28 17:13 编辑

三月二十七号,你好。
《古书之美》是一本关于古书的访谈录,由作家安妮宝贝提问,国内著名古书收藏家韦力答问。 安妮宝贝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提问者,她用她的细腻、学识,构成和藏书人韦力共通的磁场。抛开那些记录文字,书中的对谈内容十分精彩,话题不仅涉及古书收藏本身,信马由缰,由收藏谈到了历史、文化、往事、当下、人生、美与哲学……也许,收藏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 “被湮没的古时,热衷于插话、焚香、点茶、挂画的日子……貌似已一去不返。被电视新闻、互联网、科技电器……种种新世界的衍生物所包围的我们,又可以对历史及传统作何欣赏、表达、维持和保护?”——寻找“被吞没和推远着的价值观”,是促成本书的开端。

这书做的真漂亮。初见此书,为其封面所吸引。金粉小楷辅以黑色纸底,十分养眼,使人生起探究之意。我是封面控装帧控,碰到这样的书,先不管内容如何,单看这装帧也觉得喜欢。 小于正常的32开精装读本,却是正好趁手的尺寸和分量。护封的纸质很特别,细看有雅致的压纹,内封灰色简净,素面朝天。甫一翻开,掉出一枚书签,上题唐人杜甫的旧诗:“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内文的纸质排版配色皆从雅,所配照片也安置得很熨帖。书分三部分。“访问记”是安妮与韦力的对谈,“古书收藏”是文献学基本知识介绍,“古书谈”是韦力谈他的藏书。腰封上还录了韦力老师在对谈中讲到的一句话:“我总想告诉别人,美之所以为美,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且书的排版非常舒服,需要细细品位的图片很多,但不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另外,这些古书上的文字真是有能量在流动吧,就好像逛博物馆的时候,看见一个喜欢的古物件,会觉得什么东西通了一下,时间一下子就清净下来了,心里暖滋滋的。


安妮在书的序中提及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写的《山静日长》的文字,是故纸堆里的好文章,“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柳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较鱼,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人目。牛背笛声,两两归来,而月印溪矣。” 字字清丽幽远。想起苏东坡说的:细雨斜风作晓寒,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意境之美,是古书带来的。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一开头就给书定了调,安妮没有把全文都照抄,我帮她照抄:“味子西此句,可谓绝妙。 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这一段什么意思呢?安妮作了解释,“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是主流,“而有的人另辟蹊径,背离大多数人的归宿,在扑面击打的浪潮之中做不合时宜的事,其根本也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如果你能看明白,也就能明白,如何把七十岁活成百四十。 所以,正如安妮所说,此书最最的了不起,是“文字背后,唯见承担。” 山风日长,鹤林玉露。恰似一则小令,字字可喜,使人流连。

郭珊在给七堇年的书《尘曲》写序时写过一句话:那么,就好好写下去吧。不负此生,不负己心,别忘了那些倒下的树,白纸黑字,是它们的命换来的。
这本书,若我是那棵树,也会很欣慰和喜悦的。  


前几日读书看到张咏《缉书斋》中的句子,辑在这里且用作结尾:“绿流北面桃花中,书斋闲锁尘蒙笼。纱窗挂户明月空,阶前草深鸣细虫。……千花万木似得意,幽香幽韵来相亲。众口藉藉道,一以如初新。伊余世上耽书客,古今万事罗胸臆。运海抟风当振翼,任是青天更高碧。”



沙滩宝宝VP 发表于 2013-3-29 08:59:56

文字犹如赋予生命力般撩动心弦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三月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