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纪行——第二日 前童古镇
走到公路边,看手表的指针才指向两点,趁着游兴未减,恰巧一辆开往前童的中巴车路过,于是毫不犹豫招手上车。车老板见我浑身上下几乎没一处干的,瞅了我好几眼,我很自觉地坐在车门边的木板凳上,免得湿了座椅垫,车老板会心疼的。很快车到前童,在古镇入口处我下车,购票后走过牌坊就进到了镇里。http://img.bimg.126.net/photo/ptpCGnYzbzBbDmg6801I_A==/2882022286540896779.jpg
前童镇坐落在白溪与梁皇溪交汇处的西南面,东西方位有塔山和鹿山相望。南宋绍定6年(1233年),童氏始祖童潢携全家自黄岩上岙迁居“山之灵,水之秀”的塔山山麓,建村于惠民寺前,称“寺前童村”,俗称前童。近800年来子孙繁衍,成了现在有两千多户,上万人的大镇。据童氏族人粗略统计,自南宋以来,科举考取的文人和立有战功的将领多达两百数十人,若包含学者名家,则超过了四百人!童氏一族可谓千年风光。
http://img.bimg.126.net/photo/Fy6h8yBqxCHqmkcF3apAqw==/322288848335104563.jpg
镇口的卵石路较为宽阔,走进后就有狭窄的岔路,也是卵石路面,连通着各家各户。一道引自白溪的水浚流过穿过镇中央,织成一道水网,沿浚的住户出门就得“过桥”。以前住户不仅在“门前浚”里淘米﹑洗菜﹑洗衣,连喝的水都来自于“门前浚”。离水浚远一些的住户则打井,喝井水,淘米﹑洗菜﹑洗衣等活儿在井边做。虽然现在很多人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可还是有很多人习惯地在水浚边洗洗涮涮,浚里潺潺流动的白溪水漂洗出来的衣物,清洗衣物的效果比使用任何新式洗涤剂都要来得好。
http://img.bimg.126.net/photo/JaMbb_s4nHVUEu3HY6JVgQ==/3982870920457209602.jpg
早就听说过前童镇的大名,可来到后却有些失望。有人说景区的宣传多半不可信,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比如同属于前童的梁皇山在外地就不如前童古镇有名。镇里的房舍全是传统的台式(指浙江台州)四合院的民居,粉墙黛瓦,不过年久的粉墙全成了青色,有些墙泥剥落,也有的长了草。类似的村镇房舍在浙江遍地都是,只是前童保护得较好,虽然有些已经破落,有些曾被多次“改建”,也有一些新建的店面显得“鹤立鸡群”,但相对县里的其他各镇的老街而言,这里是保存最完美的。
http://img.bimg.126.net/photo/L-_5Q59lCaxhAVb5XrfeBw==/1482528702336461946.jpg
走过镇中央一片泥泞的空地,这里是全镇唯一没有铺鹅卵石的地方,或许是失修,也可能正在施工,总之一片狼藉。脚踩下去,鞋面上立刻被糊上一层泥浆,一群鸭子在嬉戏觅食,留给地上一滩滩鸭粪。两边能看到的是几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所建的各种不同风格的房舍,各个破破烂烂,又全是店面。老头老太们在店面里围坐在方桌前,雀战正酣,“前童特产”被扔在柜台上没人去管。想来确实不用顾及生意,大概今天走在街上的除了镇里居民,游人寥寥,还不如寄情于雀牌,或许可聊补生意的不足。
又不知不觉,走过“俨思祠”、“永言祠”、“崇本祠”等小祠和“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民居,基本上是清代建筑,少数是明末所建。其间大多住有人家,内部多少都有些改动,窗棂、门楣等木雕有老的更多是新的,经过几代人修修补补,风格式样非常杂乱。虽说木雕有很多讲究和寓意,,因此基本上也就能看个门脸。也有一些房舍墙倾屋倒,明显是主人早已离去,留下这残垣断壁和满院杂草,唯有宽敞的院落和草丛中业已腐朽的粗大梁柱,依旧透露着逝去的辉煌。
http://img.bimg.126.net/photo/LKJ5x7J9vWSXj5Cc0jGUQw==/1175720977721835985.jpg
走过一条小径,拐进了一片开阔地,到了一所大院前。只见卵石地上有吉祥动物图案,大门石框上有精美砖雕,还有三层十二个飞檐,红条石门框两边的院墙更有现已罕见的茶盘石花窗,不仅建筑精美,气魄还大。旁边一扇小门边的木牌显示:民俗博物馆。门口有两位老者在收门票,一位较胖,另一位瘦瘦的戴着眼镜。
http://img.bimg.126.net/photo/-5Spe8uRu-E-NqGzNpt5PA==/2858659863474846321.jpg
我走上前,一老者看了我的票,点名了下头。
“这个宅院不小啊!以前是谁家的啊?”我问,一边递上两只烟。
“这里原来是童保喧叔叔的家,解放后被没收掉成了粮库。后来就成了博物馆。”胖老汉点上烟,说,“你知道童保喧吗?楼上有关于他的介绍。”
我道了谢,走进院去。
底楼陈列着四时农具、水磨、碾轮、油灯和坛坛罐罐,堂屋里的八仙桌、高背椅也是常见之物,只有一只多层的花轿现在很少见。这类东西以前都看多了就没觉得有啥新奇,便走上二楼。
二楼的墙上还可见清晰的毛主席语录,墙角做了个灶台,放了个饭桌和许多各式竹器。走到旁边的房间,陈列着童氏历代先人的画像和简介,尤其突出了童保喧的生平。
关于童保喧,我还是有所了解的。童保喧字伯吹,光复会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曾任浙江临时都督,光复杭州,攻克金陵,战功卓著。后在护国运动中,以浙江护国军军长之职率部反袁,被誉为“浙江的蔡锷”。可惜1919年,年仅三十三岁的童保喧于厦门病故,真是天妒英才!
http://img.bimg.126.net/photo/ObP1JPF3UO6SkHGXDok9_g==/2832482690640761823.jpg
最惹眼的是一张里外三层的雕花大床,里面嵌有玻璃镜,饰有仕女图,看得眼花缭乱。相比在过去,这般的床也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其价值大概超过了小户人家的所有资产。
看过花床,再看普通的红色婚床,虽然简单得多,倒是更有喜气,也更平民化,看似很亲切。
http://img.bimg.126.net/photo/IV4wzVxakFRJZBF8WTIR6g==/2824038441339420409.jpg
剩下一个房间放着书桌,没有文房四宝。
走下楼来,戴眼镜的老者笑着问我:“这么快就看完了?”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胖老者迎上来说:“你再到童氏宗祠去看看吧,那里有很多东西你肯定喜欢看的。要是有老人在,你还能听到他们给你讲过去的事。”说着,坚持要到路口给我指路,我看雨下大了,忙要阻止,可胖老者已经走了出去,戴眼镜的老者还在后面说:“没关系的,叫他给你指点下你不会迷路!”
谢过两位老者,我很快就在迷宫般的小径里迷失了方向,不仅没有找到童氏宗祠,连出口都忘记了所在。雨越下越大,游兴已经退去,于是一路问着,又顺着远路返回,除了古镇。看下手表,只在镇里待了一个小时。
不是我轻慢人文古迹,对于前童的一些古居我还是有所了解,而且这里的商业气息远没有同里、乌镇等地浓重,不失古镇应有的宁静。但在管理上却很不到位,给我总的印象是“水大壶小”。(未完待续)
写于2009年3月2日 就一些老房子啊
人文气息还是蛮强的 前童古镇,除了一些老房子,还有啥呢? 很不错. 有小说家的潜质 要继续努力,枫同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