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买车很省心 合同细则应看清:当心担保合同里的违约陷阱
贷款买车虽然让很多消费者省了不少心,但消费者对担保合同里的细则一定要看仔细,对担保公司的资质审查也要多个心眼。近日,记者就从工商部门了解到几个消费者“吃亏”的案例。担保公司“吃”了一半押金
林先生3年前在某担保公司办理了按揭买车业务,并且付了8100元的押金。最近,林先生还清了按揭款,但担保公司却只愿退4000元押金。
工商部门了解情况后发现,林先生在3年的还款期间,逾期还款的情况发生了4次。虽然每次逾期时间都不长,但担保公司表示,林先生的逾期行为,影响了公司在银行的信誉。而且当初签订的合同里明确规定,若消费者逾期还款,担保公司会扣掉部分押金。林先生这才仔细研读了贷款合同,对自己的疏忽追悔莫及。
按揭款项与银行还款竟然不一致
去年12月,吴先生在宁海一家4S店内贷款10万元买了辆车。今年2月去银行还款时,吴先生发现对方实际办的是10.8万元的贷款,对此,担保公司表示是员工操作失误,并同意退还,但是却一直拖延。
吴先生说,这家担保公司是4S店推荐的,他也相信担保公司信誉,一式两份的担保合同就没有留底。后来,担保公司的员工向吴先生承诺,很快就会归还8000元,但现在对方电话关机,人也失踪了。
无独有偶,潘先生今年通过江北一家担保公司办理汽车按揭,每月按揭款3030元,另付1400元手续费,但潘先生拿到的银行账单却是每月3066元。担保公司的解释是1400元可退还,按揭差价可能是业务员的误导,但是潘先生白纸黑字签了合同,没法改。目前,潘先生已向有关部门举报这家担保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工商提醒
不少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忽视条款内容,给什么就签什么,最终误入合同违约陷阱。对此,工商部门提醒,贷款买车要当心连环“强制消费”,一定要先问清银行、担保等环节的费用。
消费者在购车前应详细查看签订的合同细节,如果发现有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协商,涉嫌霸王条款的,可向工商部门举报。另外,消费者一定要留存合同,一旦发生纠纷才能有迹可循。有条件的话,最好请专业人士陪同签订或审查合同。
来源:东南商报 通讯员 孔莹莹 记者 周 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