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那些事儿: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有好前程
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有好前程童翠翠
有些中国家长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家务劳动教育,造成有些孩子到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会自己做饭,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成了生活的“残疾者”。西方教育专家研究得出结论: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大多不能吃苦,独立生活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有所成就,一开始就应该自觉创造条件,对自己进行早期的劳动训练,让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这将使你终生受益。
自立能力被称为众多能力之首,因为自立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懂得独立思考,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具有创造精神,才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然而,现在有的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孩子,舍不得让他们做一点事;也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智力培养看作最重要的,其余则是小事一桩。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养成懒惰、无自制能力的恶习。
家务劳动首先可以培养我们勤于动手的习惯,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技巧,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凡是有利于培养我们自理能力的事,如整理衣服与文具、帮助父母拿报纸、摆碗筷、搬座椅等,都应该学着自己动手,从而有助于自己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的成长,逐渐树立自立意识。
多做家务,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就是促进我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多做家务有利于正确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做家务首先提升的是自己的责任心,当一项家务交给我们时,我们才会积极地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困难,坚持做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长大成人后又怎能尽职尽责地去学习和工作呢?
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在生活中,人的手和脑是同等重要的,而手与脑又是密切联系的,动手的活动能力能使我们的大脑更聪明,更早地学会照顾自己。现在的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做家务有两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做家务;另一方面,父母又不能接受孩子做家务所带来的麻烦和安全隐患。每一个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时,不能陪孩子一世,孩子总有一天需要独自面对、独自处理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储备这样的能力和经验。如果我们能适度地做些家务,自然会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
总之,我们通过参加家务劳动,能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一方面可以培养我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智力发展,使自己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真正懂得自我教育的人应该让自己做点家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健康、更幸福。家务劳动是一个大课堂,有许多需要我们去体验、去领会、去学习的东西,所以,尽早让自己领悟其中的奥秘吧。
高一是适应高中生活的关键期
冯现明
著名教育专家刘美兰认为,学生阶段有三个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可能要用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这三个关键时期简称“三、二、一”。“三”即小学三年级,这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二”指的是初中二年级,这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期;“一”是高中一年级,这是自主学习形成的最佳时期。可能很多同学会以为高三更重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可要知道,高一这一年学习方法的转变,可以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学习。这三年,你的学习是否越学越轻松,是否越学越有成效,跟你高一的学习面貌有很大的关系。学习面貌包括学习心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内容。而最重要的则是高一伊始,就要实现两大方面的转变——学习心理的转变与学习方法的转变。如何减缓这个变化的“坡度”,平稳度过衔接期,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努力:
1.尽快适应新环境,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进入高一,新生出现的问题大多来自心理方面,学生要面对较之初中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这就要求新生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老师、适应新环境、适应新规章,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
很多同学会根据自己对科任老师的喜好程度来学习,喜欢哪一科的老师哪一科就学得好,相反,不喜欢的老师,他(她)所任教的学科就学得差。其实,树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热爱所学的学科,为自己科学定位很重要。进入高中,很多学生的学习名次会有较大的落差,也许在初中是佼佼者,但高中“高手云集”,学习名次就大不如前了。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笨,尤其是女孩子,容易误以为在高中,自己的学习潜力就是不如男孩子。其实,学习好坏没有男女之分,高中也是这样。没有定论说男生一定比女生强,反之亦然。遇到挫折后,最理性的做法是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只重视结果;从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入手,以摆脱困境;千万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妄自菲薄。
2.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较之初中,高中学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大,不能再依靠初中阶段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订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初高中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初中主要倾向于感性与宏观,高中则更倾向于理性与微观。需要提醒的是,尽管初高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初高中教学内容彼此渗透、有机结合,若能有意识地进行衔接和联系,定能提高学习效率。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的习惯会长时间地影响其自身的性格,甚至是一生的命运。进入高中,一开始就要培养有计划、不拖沓、高效率的时间观念。要认真预习、专注听课、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记忆是学习知识的必备条件,没有记忆,就等于没有知识。但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而要科学地记忆,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记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动机,这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前提。二是要明白理解是记忆的重要条件。怎样记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要及时记忆,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效果最佳;要递增积累记忆;要比较记忆;要串成知识链进行记忆。
(2)加快学习节奏,合理安排时间。进入高一,上课时间长,学科繁多,作业繁多,很多同学几乎没有安排自主学习时间。这种错误行为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学生学得很
累,但成绩很不理想。预习、复习、做作业,这是学习“三部曲”,很多同学只剩下“一
部曲”了。做作业的时间长了,预习、复习的时间没了,遗忘率自然也就高了。如果每天规划好时间,甚至上午上完课,就能明确今天要掌握哪些知识,做到每天先梳理当天所学的新知识,再完成作业,这样学习状况一定会有较好的改善。说到复习与预习工作,表面上看是多花了时间,而实际上节省了理解消化、转换运用的时间,而且它的效果是长久的。我们主张高一新生尤其要注意,每周花一个时间段自主整理知识,与此同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扎实走好高中学习的第一步。
(3)努力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很多同学认为这是老掉牙的问题。其实不然,高中课堂有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类课堂、指导规范答题类课堂之分,课堂上知识的获取与思维的训练是形成我们一生智慧,造就我们终身受用的生存本领的关键。就指导规范答题类课堂而言,尽管单调呆板,却不可不听,因为无论如何,走上普高的路就要参加高考,而要考试,就必然存在规范答题的问题。听课一定要思考,文科课程还必须下意识训练表达,当然这种表达并不是老师在上面说,你在下面说。课堂上有疑问就要提出来,不少刚进入高中的新生由于担心被别人嘲笑,在课堂上即使有疑问也不愿意提出来。其实产生疑问是件好事,这说明你听课时注意力集中,而且在积极思考。再有,对错误要及时进行分析,这是为了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还应该认真听取老师对考试和测验的点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这点非常重要。
3.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奋斗目标,面对挫折永不言弃
进入高中,大家已站在同一条新的起跑线上,我们有三年的时间可以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我们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给自己以正确的评价。对此,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很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经常憧憬实现目标的那一刻,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要淡化初中三年自己在原毕业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为自己制订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疲惫、面对挫折时也不言弃。我们要根据生存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来调整自己。而这期间能驾驭自己的只有坚定的信念、明确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取得最终成功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学生,而是那些有毅力、有信念的学生。
来源:中国经济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