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发表于 2014-8-19 16:37:30

生二胎可获3000元补贴? 电信诈骗紧随社会热点翻新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20140819/4437e654587b155cf55e46.jpg
陶刚配图
  电信诈骗经常换着花样骗人,所以骗子也是“与时俱进”!随着“单独二胎”宝宝陆续出生,“生二胎补贴”竟成了最近比较热门的电信诈骗手段。
  “生二胎补贴”成为高发骗局
  昨天,熊先生向新闻热线82333333报料,他小舅子刚刚生了二胎,前天从医院回家就接到一个陌生短信,对方说“生二胎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小舅子来自鄂州农村,夫妇俩在武汉打工,本来就没什么积蓄,所以找了武昌一家民营医院生孩子,住了4天院花了2400元。
  突然听说生二胎有3000元“补贴”,小舅子信以为真,就和对方联系,并在对方要求下,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全都告诉了对方。结果对方将小舅子卡里3000多元全部转走。小舅子报了警,但警方说电信诈骗分子一般都用虚假身份办银行卡,且在外地转账,把钱追回来的难度很大。熊先生说,小舅子现在很郁闷,都不敢跟老婆和老人讲。
  今年6月,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研判近期刑事警情发现,三类骗局在我省发案最高,分别是“生二胎补贴”、“港商”借卡转账、假扮出家人“做法事消灾”。
  电信诈骗紧跟社会热点
  查阅最近几年电信诈骗的新闻,不难发现,骗子的题材紧随社会热点不断翻新。
  最开始是“某某公司周年中奖”,交点奖税或公证费就能领到大奖,但往往是大奖没领到,自己卡里的钱被骗子遥控转走了。后来“医保卡透支”、“电话欠费”等相继出笼,骗子开始冒充政府部门或电信公司客服诈骗,“来电任意显”等技术开始使用。
  买房、买车热的时候,骗子就编出购房、购车退税退费的谎言。网购火起来,“邮包藏毒”的骗术纷纷出现,骗子冒充公检法等角色,分工明确,环环相扣,骗子有时还会在电话中模拟警车警笛、电台呼叫等背景音效,让受骗者感到紧张,放松警惕。
  电视台热播的各种综艺节目也会被骗子盯上,从“非常6十1”到现在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什么节目火,骗子就冒充节目组,散播各种抽奖的诈骗信息。“单独二胎”政策发布后,骗子很快“研发”出相应骗术。
  骗子往往通过广撒网(群发短信或随机拨打电话)方式让“中奖”者上钩,也有通过购买目标人群信息,达到定向诈骗的目的。多数市民都有这样的经历:买房买车后,很快就会接到装修公司或保险公司的电话,生小孩后儿童影楼、早教机构的电话就会接踵而至……
  市民不禁会问:个人信息到底是怎么被泄露的?以产妇信息为例,记者曾亲身经历过,产妇还在做孕检的时候,有些商家会用赠送进口奶粉“试用装”的方式,引导产妇去医院附近的母婴店购买产品,产妇接受赠送就要填写个人资料,促销员还会现场拨产妇电话以核实。产妇生产后,病床头一般有产妇的姓名以及小孩出生日期、重量等信息,“有心人”以催乳师等名义,也很容易套到产妇的其他信息。
  市民学会“三不”可防电信诈骗
  武汉市公安局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强力打击和堵截,我市电信诈骗警情大幅下降。从以往警情看,老人、高级知识分子、宅女是容易受骗的三类人群,几乎所有的受害者很少看新闻,不看报纸,去了银行也从没注意到防骗提示、展板。
  “电信诈骗手段不论如何演变,始终换汤不换药。”该负责人说,骗子主要是抓住人们的麻痹、贪财、花钱消灾等心理实施诈骗活动。市民该如何防范?对于陌生人,首先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其次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最后坚守不转账、汇款的底线。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王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二胎可获3000元补贴? 电信诈骗紧随社会热点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