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2014-09-19 10:24:43 来源: 原创 编辑:徐嫣嫣今天,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公布浙江省高考改革方案: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2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门符合就可报考;高考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一、为什么改革选在浙江先行试点?
这次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浙江,与我省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有关。近些年来,我省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条件。
1.我省已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2008年开始部分高考科目实行平时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2009年起实行高考分类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11年起率先尝试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我省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2.我省已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从2012年开始,我省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同时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这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
3.我省已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3年开始我省实施与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招生机构按照高考要求组织管理。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4.我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确保公平的制度体系。多年来,我省高校招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相继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数据信息“三备份、三分离”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形成了考试招生各环节环环相扣的管理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公平制度保障。
此外,我省在前期已进行了扎实的高考招生改革准备。自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我省就着手酝酿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按照教育部总体部署,我省从2013年7月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方案制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二、改革贯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我省这次设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近几年,我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招生改革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在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权扩大。通过学生学校的双向选择,促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三、改革主要想解决哪些问题?
高考招生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化高考招生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次改革近期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是推进综合评价选拔。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大部分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四、试点方案是怎样产生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我省2013年7月正式启动研究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年底形成了试点方案初稿。先后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分赴11个设区市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了市县教育局长,本专科高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专家,招考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高中学校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讨论。
每次听取意见后都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试点方案制订历时一年多,前后数十易其稿。
五、试点方案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六、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七、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我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八、哪些方面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统一高考招生中,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还可选择是否参加英语考试。
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九、哪些方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
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
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
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确定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及方式。
十、哪些方面减轻了考生负担?
高考招生改革减轻考生负担,主要是通过增加考生对考试和招生的选择性和增加机会来实现的。
一是选择增加了。按照试点方案,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通道;在统一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时间、次数并选择其中1次成绩记入总成绩。在单独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类别。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选报多所高校,最终确认选择1所录取高校。选择多了,压力就相对减轻了。在教育中,考试负担可分为脑力体力负担和心理负担。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并不是考生花时间最多就是负担最重,而是他没有兴趣学的东西负担最重。在高考改革中推行选考,让考生选自己想学且自己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自己所长”、“考自己所好”,相比较心理负担就会减轻。
二是机会多了。统一高考招生中,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每个考生都有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在平时进行。尽管与高考挂钩,但与现行集中高考相比,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及产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有2次机会,1次考试的重要性将降低,一考定终身将会得到弱化。第1次考试时,认为还有第2次,第2次考试时,第1次考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分数,考生的焦虑度、心理负担会明显减轻。考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负担就会减轻,继而全社会动员组织的负担也会减轻。
十一、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十二、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十三、怎样选报选考科目?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十四、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考必考题又考加试题?
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十五、选考科目为什么采用等级赋分?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选考科目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因为:
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
2.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3.实行等级分在浙江已有实践基础。我省在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中使用等级分都已多年。
还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试,使用哪次考试成绩都由自己决定,对于实行等级分来说,考生选择机会和权力是平等的。
十六、选考科目等级起点赋分为什么设置为40分?
我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十七、高校什么时候公布招生要求?
高校应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科目数至多不超过3门。而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要求,高校可在当年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十八、考生的选考科目需要全部符合高校要求吗?为什么?
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这样做,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
十九、高校无选考科目要求时考生怎样报考?
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那就表示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但考生要注意:由于你的总分是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构成的,所以你仍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二十、怎样填报志愿?
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三位”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填报相关高校志愿。
二十一、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起什么作用?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试点方案重视与高中课程改革相衔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或纳入综合成绩;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二十二、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方法是,由高校依有关要求确定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注重对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及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发展相对应的专业性向、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
二十三、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怎样计算?
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二十四、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单独考试招生吗?
不可以。与其他三种考试招生模式不同的是,单独考试招生是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专门设计的,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只有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
二十五、哪些考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怎样报考?
考生若报考单独考试等有职业技能考试要求的高校,以及报考有职业技能要求的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需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我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每年1次。职业技能考试共分17个大类,考生可以自主选报1-2个类别;各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成绩满分300分;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二十六、高中学考怎样安排?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安排考试。首次考试在2015年10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另行公布。
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有利于避免学校过于偏科教学和学生过于偏科学习现象的发生。
二十七、往届生、社会人员及异地生怎样报考?
往届生、社会人员以及外省籍在我省异地高考考生,如参加2017年及以后的高考招生录取,需按我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和高中学考实施办法参加各项考试。
二十八、怎样保证高中学考的公信力?
在这方面,我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08年开始,我省高考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2013年我省高中学考也开始提供多次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目前,我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
二十九、高考改革怎样确保公平公正?
以制度保障公平。做到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实行刚性计划管理;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
以公开促进公平。招生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招生考生名单实行多级审核、多级公示。
以监督维护公平。招生工作始终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录取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体系。
三十、高考改革对高中段教育有哪些影响?
正面影响,会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促进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要求学校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负面影响,会增加学校组课组班的难度,个别学校可能还会出现唯考试安排学科、安排课程。这点必须避免,也可以避免。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来防止,还可以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三十一、试点方案与现行高考有哪些区别?
http://img.zjolcdn.com/pic/0/06/38/84/6388451_940132.jpg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昨出台(上)
●考试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可考两次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高校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一门符合就可报考
http://daily.cnnb.com.cn/dnsb/images/1/20140920/1411143375381_1.jpg
http://daily.cnnb.com.cn/dnsb/images/1/20140920/1411143333620_1.jpg
昨日,备受关注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考试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2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一门符合就可报考;高考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学校推行必修课走班制 学生要及早规划职业
昨日,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面对新高考,学校、学生和家长该如何应对呢?为此,记者采访我市教育专家,了解有关应对之策。
为了积极对接高考制度改革,记者了解到,鄞州区日前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意见》,从全区层面推进高中选课走班。
据悉,鄞州中学作为全省推进必修课选课走班的11所试点学校之一,下学期将正式开始走班教学,目前该校已经在做准备工作,只是由于这学期要搬进新校区而推迟到下学期。该区其他高中也在开展准备工作,将陆续实行必修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
与此同时,我市其他部分中学也表示将推行走班制。宁波市效实中学副校长黄荣生表示:“针对新的高考方案,高中教学肯定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将大规模实行必修课走班教学。”
他解释说:“不同学生有不同需求,比如某一门科目,有的作为高考,有的是学业水平考试,有的作为专业方向,面对的选拔机制不一样,这就意味着以前的行政班被打破,走班教学势在必行。”
新的高考方案出台后,学生与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教育专家建议,必须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要更好安排高中三年的学习计划。
“新高考方案意味着,学生必须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搞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而不能像以往一样,高考考完后再考虑这个问题。”效实中学高一年级组组长张碧荣说。
“这对家庭教育也提出更高要求。”宁波李惠利中学教科室主任徐力钧昨日认为,“家长应该和学生一起,了解社会需要哪样的人才,孩子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尽早做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做职业规划的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中越占据优势。”
此外,记者昨日从宁波教育考试院获悉,我市39个高考考点已建成标准化考场,已能满足考务组织需要。 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昨出台(下)
图解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与现行制度的区别
http://daily.cnnb.com.cn/dnsb/images/1/20140920/1411143484955_1.jpg
来源:东南商报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鲍夏超 新高考,学生需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昨天一经面世,就成了关注焦点。多位高中老师指出,对于学生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新高考实行“3+3”考试,选考的三门科目不仅有必考题,还有加试题,这使得学生不得不在高一时候就要做出选择。而学什么又直接决定大学里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今后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效实中学副校长黄荣生认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提前了,所以他提醒广大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之外,一定要帮助学生更早地认清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对于新高考,2014级的学生家长有些急。在镇海中学的家长QQ群里,2014级的家长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位家长说,原来的参考没用了,一切从零开始,感觉无从下手,一片茫然。有位陈姓家长说,从整体上看显得更加公平合理,选拔人才从水平、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来考量,对人的评价更加全面,今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变得更加重要,可能会出现某门课程没考好而受某些高校招生要求所限。 不过,不少家长表现理性,有位家长说,不管怎么改革,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就是要好好学习,各门课程认真学,不偏科,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文理上有所侧重。 面对新高考,对于新高一学生该如何科学应对?有省特级教师特别提了六大建议: 一、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因为你一旦放弃一门学科,你在学业水平测试当中就少了一个选择,这也是文理不分科给大家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 二、语、数是主旋律,必须从一而终。 三、英语必须高度重视,力争第一次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留出更多时间学习其他课程。 四、文理科概念淡化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来说考查难度增大。 五、物理、化学是高中相对比较难掌握的科目,但很可能成为名校甄别优秀学生的重要门槛。 六、学生要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主招生”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准备。 学生的不同选择自然会带来连锁反应。根据分析,从思想道德、地理、历史、化学、物理和生物这六门课程中,选择三门共有20种可能性。而且同一科目,有的同学高考时需要计入总分,不需要计入高考总分的同学则只要合格就可以,使得在教学上不能统一安排,走班将应运而生。 效实中学副校长黄荣生认为,走班教学将是必然的趋势。据了解,针对新的高考方案,效实中学将大规模地实行必修课走班教学。 “走班后意味着课程体系也要调整。以前分文、理科两种,现在的高考新方案,让学生选择性增加了,可能有20种不同需求的学生,有的是高考的层次,有的只需学业水平层次,有不同的需求,课程理所当然也会有所不同。”黄荣生解释说。 慈湖中学教务处主任也表示,试点方案刚出来,目前学校还没有改变,仍按照原来课程体系在上。不过,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就是以后必修课分级制走班上课将会实施,按需求分ABC三档走班。 这样一来,意味着学校现行的行政班模式可能会被削弱,会被打破。学校如何应对这一变化,如何迎接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挑战,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将是各高中学校迫切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陈敏)
怎么选?怎么考?怎么报?怎么招? 如何吃透新高考改革方案,省考试院专家为你一一解读 万众瞩目的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已尘埃落定,作为试点省份,并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它会带来哪些影响?会给学校、老师带来哪些挑战?又会给高校的招生录取带来哪些转变?……本报记者请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专家为您一一解读。 问:试点方案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4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6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问: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答: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问:哪些方面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答: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统一高考招生中,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 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还可选择是否参加英语考试。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 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问: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答:我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问:哪些方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 答: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确定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及方式。 问: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答: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问: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答: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问: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考必考题又考加试题? 答: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问:选考科目为什么采用等级赋分? 答: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选考科目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因为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问:选考科目等级起点赋分为什么设置为40分? 答:我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沈莉萍 通讯员 鲍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