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新规则 新发展 新突破 贸仲委新版仲裁规则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于健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下简称“贸仲委”)新规则展现了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制定紧急仲裁员程序。配合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受理案件的需要,突出国际化特色,增加“香港仲裁的特别规定”。针对现代商事多元交易模式及特点,结合自身仲裁实践,设计仲裁程序。新规则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程序更加高效,进一步突出了贸仲委仲裁服务的国际特色。
贸仲委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仲裁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贸仲委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重要的常设仲裁机构之一。2015年1月1日起,贸仲委将实行新的仲裁规则。为更全面、更深度地解读新规则修订情况,《法制日报》记者对贸仲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于健龙进行了专访。
记者:贸仲委现行仲裁规则是2012年修订的。据了解,该规则修订有很多亮点,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事隔2年之后,贸仲委再次修订仲裁规则,业内人士对此寄予很高期望,希望新规则更加国际化,能有更大的突破,发挥行业引领作用。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修改规则的主要原因及目的。
于健龙:贸仲委仲裁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贸仲委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每一次仲裁规则的修订,都是基于我国经贸发展形势、国际商事仲裁最新发展状况、贸仲委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此次修订仲裁规则的主要原因及目的有3个方面:
一、适应贸仲委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刚刚闭幕的APEC盛会充分展示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贸仲委作为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知名仲裁机构,是我国仲裁行业的领军者。在我国仲裁事业发展中,贸仲委既发挥着“定纷止争”的仲裁服务职能,同时也发挥着公共服务的功能。为适应形势需要,贸仲委要不断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功能和强化仲裁专业服务功能,让这两种功能释放出更大能量,充分发挥贸仲委引领、协调、服务行业发展的作用。为此,贸仲委对其内设办事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即在贸仲委原有内设机构秘书局的基础上增设仲裁院,在贸仲委的分会设立分会仲裁院,强化仲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能力,理清公共法律职能与市场化服务职能的边界。为实现改革目的,贸仲委对新规则有关管理案件职能部门进行了调整,明确贸仲委仲裁院及分会仲裁院代替贸仲委秘书局和分会秘书处履行仲裁规则规定的案件管理职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贸仲委增设仲裁院系其内设部门职能分工的变化,贸仲委名称没有变更。
二,顺应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贸、投资及金融等领域多元交易方式的发展,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呈现出新的变化。为了保持仲裁规则的领先性和国际化,进一步满足当事人及国际仲裁实践的需要,贸仲委新规则有必要吸收借鉴国际仲裁的积极成果,结合自身实践和需要,在现有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对现行仲裁规则加以完善。新规则增加了“紧急仲裁员程序”、“多份合同仲裁”、“追加当事人”等规定,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仲裁的国际特色。
三,满足当事人选择贸仲委在香港仲裁中心仲裁需要
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设立后一直适用贸仲委2012年仲裁规则。由于当事人选择在香港仲裁与选择在内地仲裁所适用的程序法不同,香港与内地的仲裁实践也存在一定差别,为满足当事人选择贸仲委在香港仲裁有别于在内地仲裁的特殊性,新规则增加了“香港仲裁的特别规定”专章,专门适用于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管理的案件,进一步满足当事人的需要。
记者:贸仲委是国际知名的仲裁机构。我们看到,贸仲委发展目标是明确的,发展步伐坚实而有力,并在国际商事仲裁和我国仲裁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者作用。那么,贸仲委新规则也应体现行业领先性。请您介绍一下新规则在体现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新规定。
于健龙:为促进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新规则增加了“紧急仲裁员程序”的规定。主要考虑是:第一,紧急仲裁员程序是国际仲裁发展中出现的新制度,也是一项重要制度,它反映了仲裁庭组庭前临时救济措施的重要性,代表了国际仲裁规则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实现;第二,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仲裁意愿。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约定及授权紧急仲裁员采取紧急措施,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当事人自愿仲裁的基本原则。如所适用的法律未赋予紧急仲裁员决定以法律效力,紧急仲裁员决定应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第三,适应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管理仲裁案件的需要。贸仲委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管理案件的程序法为香港法律。根据香港仲裁条例规定,紧急仲裁员做出的紧急救济具有相同于法院命令的同等效力。因此,新规则有必要规定紧急仲裁员程序;第四,增加当事人依据紧急仲裁员决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申请强制执行的可能性。如果执行地法律赋予紧急仲裁员决定以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依据紧急仲裁员决定申请强制执行,新规则增加紧急仲裁员程序无疑将有利于保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五,作为法院采取临时措施的必要补充。紧急仲裁员做出的紧急救济可能是法院无法做出的临时措施,是对法院临时措施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损失,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境外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申请紧急救济无需办理公证认证文件,比法院手续简便,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青睐。
可以说,新规则增加的“紧急仲裁员程序”是贸仲委仲裁国际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记者:贸仲委在推进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采取了相应举措。据悉,2012年9月,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邀请,贸仲委在香港设立了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就香港仲裁问题,业内一直期望贸仲委仲裁规则对此有明确指引,新规则对此是否做了规定?
于健龙:贸仲委仲裁规则既适用于贸仲委及内地分会管理的案件,同时也适用于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管理的案件。新规则增加了“香港仲裁的特别规定”一章,充分体现了贸仲委仲裁规则开放性、国际化的特点。
新规则中“香港仲裁的特别规定”专章,明确规定贸仲委香港仲裁中心管理案件的程序适用法为香港仲裁法律;其裁决为香港裁决;当事人可以不受仲裁员名册限制,贸仲委仲裁员名册作为推荐名册;仲裁收费实行机构管理费与仲裁员报酬分别收取的国际惯常做法等新内容。贸仲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香港国际仲裁实践,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和国际化的仲裁服务。
记者:新规则既考虑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也兼顾国际商事仲裁的特点,同时融入“香港仲裁的特别规定”,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频现亮点。在程序设计方面还有哪些新的发展和突破?
于健龙:贸仲委始终以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仲裁服务为宗旨,在修订新规则中也坚持这一原则。针对当今商事交易模式的变化,为快速解决当事人因连环交易、多方交易、项目系列交易等多方多份合同发生的争议,为公平公正地作出裁决,新规则增加了“追加当事人”、“多份合同的仲裁”的规定,并修改“合并仲裁”条款,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完善仲裁程序,推进程序高效运行,节省成本,满足当事人需要。
此外,为提高效率,减少程序环节,考虑我国经济总量和发展形势,以及贸仲委受理案件标的额逐年增加的趋势,新规则将适用简易程序争议金额由人民币200万元提高到人民币500万元。
新规则的实施,将掀开贸仲委发展的新时期。贸仲委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一如既往地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的专业仲裁服务。
来源:法制网记者焦华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仲裁委员会 (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原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同时使用“中国国际商会仲裁院”名称。 (二)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订明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仲裁,或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的仲裁委员会或仲裁院仲裁的,或使用仲裁委员会原名称为仲裁机构的,均视为同意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二条 机构及职责 (一)仲裁委员会主任履行本规则赋予的职责。副主任根据主任的授权可以履行主任的职责。 (二)仲裁委员会设有仲裁院,在授权的副主任和仲裁院院长的领导下履行本规则规定的职责。 (三)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仲裁委员会设有分会或仲裁中心(本规则附件一)。仲裁委员会的分会/仲裁中心是仲裁委员会的派出机构,根据仲裁委员会的授权,接受仲裁申请,管理仲裁案件。 (四)分会/仲裁中心设仲裁院,在分会/仲裁中心仲裁院院长的领导下履行本规则规定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履行的职责。 (五)案件由分会/仲裁中心管理的,本规则规定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履行的职责,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授权的分会/仲裁中心仲裁院院长履行。 (六)当事人可以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委员会分会/仲裁中心进行仲裁;约定由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接受仲裁申请并管理案件;约定由分会/仲裁中心仲裁的,由所约定的分会/仲裁中心仲裁院接受仲裁申请并管理案件。约定的分会/仲裁中心不存在、被终止授权或约定不明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接受仲裁申请并管理案件。如有争议,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第三条 受案范围 (一)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约定受理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案件。 (二)前款所述案件包括: 1.国际或涉外争议案件; 2.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争议案件; 3.国内争议案件。 第四条 规则的适用 (一)本规则统一适用于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仲裁中心。 (二)当事人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视为同意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 (三)当事人约定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但对本规则有关内容进行变更或约定适用其他仲裁规则的,从其约定,但其约定无法实施或与仲裁程序适用法强制性规定相抵触者除外。当事人约定适用其他仲裁规则的,由仲裁委员会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四)当事人约定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但未约定仲裁机构的,视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五)当事人约定适用仲裁委员会专业仲裁规则的,从其约定,但其争议不属于该专业仲裁规则适用范围的,适用本规则。 第五条 仲裁协议 (一)仲裁协议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明的仲裁条款或以其他方式达成的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 (二)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在仲裁申请书和仲裁答辩书的交换中,一方当事人声称有仲裁协议而另一方当事人不做否认表示的,视为存在书面仲裁协议。 (三)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对仲裁协议的形式及效力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应视为与合同其他条款分离的、独立存在的条款,附属于合同的仲裁协议也应视为与合同其他条款分离的、独立存在的一个部分;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转让、失效、无效、未生效、被撤销以及成立与否,均不影响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六条 对仲裁协议及/或管辖权的异议 (一)仲裁委员会有权对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以及仲裁案件的管辖权作出决定。如有必要,仲裁委员会也可以授权仲裁庭作出管辖权决定。 (二)仲裁委员会依表面证据认为存在有效仲裁协议的,可根据表面证据作出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仲裁委员会依表面证据作出的管辖权决定并不妨碍其根据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表面证据不一致的事实及/或证据重新作出管辖权决定。 (三)仲裁庭依据仲裁委员会的授权作出管辖权决定时,可以在仲裁程序进行中单独作出,也可以在裁决书中一并作出。 (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及/或仲裁案件管辖权的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书面提出;书面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第一次实体答辩前提出。 (五)对仲裁协议及/或仲裁案件管辖权提出异议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 (六)上述管辖权异议及/或决定包括仲裁案件主体资格异议及/或决定。 (七)仲裁委员会或经仲裁委员会授权的仲裁庭作出无管辖权决定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撤案决定在仲裁庭组成前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作出,在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作出。 第七条 仲裁地 (一)当事人对仲裁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二)当事人对仲裁地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以管理案件的仲裁委员会或其分会/仲裁中心所在地为仲裁地;仲裁委员会也可视案件的具体情形确定其他地点为仲裁地。 (三)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第八条 送达及期限 (一)有关仲裁的一切文书、通知、材料等均可采用当面递交、挂号信、特快专递、传真或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或仲裁庭认为适当的其他方式发送。 (二)上述第(一)款所述仲裁文件应发送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自行提供的或当事人约定的地址;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没有提供地址或当事人对地址没有约定的,按照对方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提供的地址发送。 (三)向一方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发送的仲裁文件,如经当面递交收件人或发送至收件人的营业地、注册地、住所地、惯常居住地或通讯地址,或经对方当事人合理查询不能找到上述任一地点,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以挂号信或特快专递或能提供投递记录的包括公证送达、委托送达和留置送达在内的其他任何手段投递给收件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营业地、注册地、住所地、惯常居住地或通讯地址,即视为有效送达。 (四)本规则所规定的期限,应自当事人收到或应当收到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向其发送的文书、通知、材料等之日的次日起计算。 第九条 诚实信用 仲裁参与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仲裁程序。 第十条 放弃异议 一方当事人知道或理应知道本规则或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任何条款或情事未被遵守,仍参加仲裁程序或继续进行仲裁程序而且不对此不遵守情况及时地、明示地提出书面异议的,视为放弃其提出异议的权利。 第二章仲裁程序 第一节 仲裁申请、答辩、反请求 第十一条 仲裁程序的开始 仲裁程序自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开始。 第十二条 申请仲裁 当事人依据本规则申请仲裁时应: (一)提交由申请人或申请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名及/或盖章的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写明: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或其他电子通讯方式; 2.申请仲裁所依据的仲裁协议; 3.案情和争议要点; 4.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5.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二)在提交仲裁申请书时,附具申请人请求所依据的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 (三)按照仲裁委员会制定的仲裁费用表的规定预缴仲裁费。 第十三条 案件的受理 (一)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协议和一方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受理案件。 (二)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收到申请人的仲裁申请书及其附件后,经审查,认为申请仲裁的手续完备的,应将仲裁通知、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各一份发送给双方当事人;申请人的仲裁申请书及其附件也应同时发送给被申请人。 (三)仲裁委员会仲裁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仲裁的手续不完备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予以完备。申请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备申请仲裁手续的,视同申请人未提出仲裁申请;申请人的仲裁申请书及其附件,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不予留存。 (四)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应指定一名案件秘书协助仲裁案件的程序管理。 第十四条 多份合同的仲裁 申请人就多份合同项下的争议可在同一仲裁案件中合并提出仲裁申请,但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多份合同系主从合同关系;或多份合同所涉当事人相同且法律关系性质相同; 2.争议源于同一交易或同一系列交易; 3.多份合同中的仲裁协议内容相同或相容。 第十五条 答辩 (一)被申请人应自收到仲裁通知后45天内提交答辩书。被申请人确有正当理由请求延长提交答辩期限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延长答辩期限;仲裁庭尚未组成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作出决定。 (二)答辩书由被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名及/或盖章,并应包括下列内容及附件: 1.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包括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或其他电子通讯方式; 2.对仲裁申请书的答辩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3.答辩所依据的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 (三)仲裁庭有权决定是否接受逾期提交的答辩书。 (四)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六条 反请求 (一)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应自收到仲裁通知后45天内以书面形式提交。被申请人确有正当理由请求延长提交反请求期限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延长反请求期限;仲裁庭尚未组成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作出决定。 (二)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时,应在其反请求申请书中写明具体的反请求事项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附具有关的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 (三)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应按照仲裁委员会制定的仲裁费用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预缴仲裁费。被申请人未按期缴纳反请求仲裁费的,视同未提出反请求申请。 (四)仲裁委员会仲裁院认为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手续已完备的,应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反请求受理通知。申请人应在收到反请求受理通知后30天内针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提交答辩。申请人确有正当理由请求延长提交答辩期限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延长答辩期限;仲裁庭尚未组成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作出决定。 (五)仲裁庭有权决定是否接受逾期提交的反请求和反请求答辩书。 (六)申请人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未提出书面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七条 变更仲裁请求或反请求 申请人可以申请对其仲裁请求进行变更,被申请人也可以申请对其反请求进行变更;但是仲裁庭认为其提出变更的时间过迟而影响仲裁程序正常进行的,可以拒绝其变更请求。 第十八条 追加当事人 (一)在仲裁程序中,一方当事人依据表面上约束被追加当事人的案涉仲裁协议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追加当事人。在仲裁庭组成后申请追加当事人的,如果仲裁庭认为确有必要,应在征求包括被追加当事人在内的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后,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收到追加当事人申请之日视为针对该被追加当事人的仲裁开始之日。 (二)追加当事人申请书应包含现有仲裁案件的案号,涉及被追加当事人在内的所有当事人的名称、住所及通讯方式,追加当事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事实和理由,以及仲裁请求。 当事人在提交追加当事人申请书时,应附具其申请所依据的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 (三)任何一方当事人就追加当事人程序提出仲裁协议及/或仲裁案件管辖权异议的,仲裁委员会有权基于仲裁协议及相关证据作出是否具有管辖权的决定。 (四)追加当事人程序开始后,在仲裁庭组成之前,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就仲裁程序的进行作出决定;在仲裁庭组成之后,由仲裁庭就仲裁程序的进行作出决定。 (五)在仲裁庭组成之前追加当事人的,本规则有关当事人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的规定适用于被追加当事人。仲裁庭的组成应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进行。 在仲裁庭组成后决定追加当事人的,仲裁庭应就已经进行的包括仲裁庭组成在内的仲裁程序征求被追加当事人的意见。被追加当事人要求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的,双方当事人应重新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仲裁庭的组成应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进行。 (六)本规则有关当事人提交答辩及反请求的规定适用于被追加当事人。被追加当事人提交答辩及反请求的期限自收到追加当事人仲裁通知后起算。 (七)案涉仲裁协议表面上不能约束被追加当事人或存在其他任何不宜追加当事人的情形的,仲裁委员会有权决定不予追加。 第十九条 合并仲裁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委员会可以决定将根据本规则进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案件合并为一个仲裁案件,进行审理。 1.各案仲裁请求依据同一个仲裁协议提出; 2.各案仲裁请求依据多份仲裁协议提出,该多份仲裁协议内容相同或相容,且各案当事人相同、各争议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相同; 3.各案仲裁请求依据多份仲裁协议提出,该多份仲裁协议内容相同或相容,且涉及的多份合同为主从合同关系; 4.所有案件的当事人均同意合并仲裁。 (二)根据上述第(一)款决定合并仲裁时,仲裁委员会应考虑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及相关仲裁案件之间的关联性等因素,包括不同案件的仲裁员的选定或指定情况。 (三)除非各方当事人另有约定,合并的仲裁案件应合并至最先开始仲裁程序的仲裁案件。 (四)仲裁案件合并后,在仲裁庭组成之前,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就程序的进行作出决定;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就程序的进行作出决定。 第二十条 仲裁文件的提交与交换 (一)当事人的仲裁文件应提交至仲裁委员会仲裁院。 (二)仲裁程序中需发送或转交的仲裁文件,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发送或转交仲裁庭及当事人,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仲裁庭同意或仲裁庭另有决定者除外。 第二十一条 仲裁文件的份数 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书和证据材料以及其他仲裁文件,应一式五份;多方当事人的案件,应增加相应份数;当事人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或证据保全申请的,应增加相应份数;仲裁庭组成人数为一人的,应相应减少两份。 第二十二条 仲裁代理人当事人可以授权中国及/或外国的仲裁代理人办理有关仲裁事项。当事人或其仲裁代理人应向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二十三条 保全及临时措施 (一)当事人依据中国法律申请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将当事人的保全申请转交当事人指明的有管辖权的法院。 (二)根据所适用的法律或当事人的约定,当事人可以依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紧急仲裁员程序》(本规则附件三)向仲裁委员会仲裁院申请紧急性临时救济。紧急仲裁员可以决定采取必要或适当的紧急性临时救济措施。紧急仲裁员的决定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三)经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庭依据所适用的法律或当事人的约定可以决定采取其认为必要或适当的临时措施,并有权决定由请求临时措施的一方当事人提供适当的担保。 第二节 仲裁员及仲裁庭 第二十四条 仲裁员的义务 仲裁员不代表任何一方当事人,应独立于各方当事人,平等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第二十五条 仲裁庭的人数 (一)仲裁庭由一名或三名仲裁员组成。 (二)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本规则另有规定,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 第二十六条 仲裁员的选定或指定 (一)仲裁委员会制定统一适用于仲裁委员会及其分会/仲裁中心的仲裁员名册;当事人从仲裁委员会制定的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 (二)当事人约定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之外选定仲裁员的,当事人选定的或根据当事人约定指定的人士经仲裁委员会主任确认后可以担任仲裁员。 第二十七条 三人仲裁庭的组成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应各自在收到仲裁通知后十五天内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当事人未在上述期限内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二)第三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在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后15天内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为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 (三)双方当事人可以各自推荐一至五名候选人作为首席仲裁员人选,并按照上述第(二)款规定的期限提交推荐名单。双方当事人的推荐名单中有一名人选相同的,该人选为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的首席仲裁员;有一名以上人选相同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相同人选中确定一名首席仲裁员,该名首席仲裁员仍为双方共同选定的首席仲裁员;推荐名单中没有相同人选时,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四)双方当事人未能按照上述规定共同选定首席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 第二十八条 独任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组成的,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七条第(二)、(三)、(四)款规定的程序,选定或指定独任仲裁员。 第二十九条 多方当事人仲裁庭的组成 (一)仲裁案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人及/或被申请人时,申请人方及/或被申请人方应各自协商,各方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 (二)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应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七条第(二)、(三)、(四)款规定的程序选定或指定。申请人方及/或被申请人方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选定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时,应各方共同协商,提交各方共同选定的候选人名单。 (三)如果申请人方及/或被申请人方未能在收到仲裁通知后15天内各方共同选定或各方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三名仲裁员,并从中确定一人担任首席仲裁员。 第三十条 指定仲裁员的考虑因素 仲裁委员会主任根据本规则的规定指定仲裁员时,应考虑争议的适用法律、仲裁地、仲裁语言、当事人国籍,以及仲裁委员会主任认为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第三十一条 披露 (一)被选定或被指定的仲裁员应签署声明书,披露可能引起对其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合理怀疑的任何事实或情况。 (二)在仲裁程序中出现应披露情形的,仲裁员应立即书面披露。 (三)仲裁员的声明书及/或披露的信息应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并转交各方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 仲裁员的回避 (一)当事人收到仲裁员的声明书及/或书面披露后,如果以披露的事实或情况为理由要求该仲裁员回避,则应于收到仲裁员的书面披露后10天内书面提出。逾期没有申请回避的,不得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该仲裁员回避。 (二)当事人对被选定或被指定的仲裁员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产生具有正当理由的怀疑时,可以书面提出要求该仲裁员回避的请求,但应说明提出回避请求所依据的具体事实和理由,并举证。 (三)对仲裁员的回避请求应在收到组庭通知后15天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在此之后得知要求回避事由的,可以在得知回避事由后15天内提出,但应不晚于最后一次开庭终结。 (四)当事人的回避请求应当立即转交另一方当事人、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及仲裁庭其他成员。 (五)如果一方当事人请求仲裁员回避,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回避请求,或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主动提出不再担任该仲裁案件的仲裁员,则该仲裁员不再担任仲裁员审理本案。上述情形并不表示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理由成立。 (六)除上述第(五)款规定的情形外,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作出终局决定并可以不说明理由。 (七)在仲裁委员会主任就仲裁员是否回避作出决定前,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应继续履行职责。 第三十三条 仲裁员的更换 (一)仲裁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职责,或没有按照本规则的要求或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应尽职责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权决定将其更换;该仲裁员也可以主动申请不再担任仲裁员。 (二)是否更换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作出终局决定并可以不说明理由。 (三)在仲裁员因回避或更换不能履行职责时,应按照原选定或指定仲裁员的方式在仲裁委员会仲裁院规定的期限内选定或指定替代的仲裁员。当事人未选定或指定替代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替代的仲裁员。 (四)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重新审理及重新审理的范围。 第三十四条 多数仲裁员继续仲裁程序 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后,如果三人仲裁庭中的一名仲裁员因死亡或被除名等情形而不能参加合议及/或作出裁决,另外两名仲裁员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主任按照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更换该仲裁员;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并经仲裁委员会主任同意后,该两名仲裁员也可以继续进行仲裁程序,作出决定或裁决。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应将上述情况通知双方当事人。 第三节 审理 第三十五条 审理方式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审理案件。在任何情形下,仲裁庭均应公平和公正地行事,给予双方当事人陈述与辩论的合理机会。 (二)仲裁庭应开庭审理案件,但双方当事人约定并经仲裁庭同意或仲裁庭认为不必开庭审理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可以只依据书面文件进行审理。 (三)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询问式或辩论式的庭审方式审理案件。 (四)仲裁庭可以在其认为适当的地点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合议。 (五)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就所审理的案件发布程序令、发出问题单、制作审理范围书、举行庭前会议等。经仲裁庭其他成员授权,首席仲裁员可以单独就仲裁案件的程序安排作出决定。 第三十六条 开庭地 (一)当事人约定了开庭地点的,仲裁案件的开庭审理应当在约定的地点进行,但出现本规则第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的除外。 (二)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或其分会/仲裁中心仲裁院管理的案件应分别在北京或分会/仲裁中心所在地开庭审理;如仲裁庭认为必要,经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点开庭审理。 第三十七条 开庭通知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确定第一次开庭日期后,应不晚于开庭前二十天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应于收到开庭通知后五天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能按上述第(一)款规定提出延期开庭申请的,是否接受其延期申请,由仲裁庭决定。 (三)再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及延期后开庭审理日期的通知及其延期申请,不受上述第(一)款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八条 保密 (一)仲裁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开审理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公开审理。 (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仲裁员、证人、翻译、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和指定的鉴定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缺席 (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开庭时不到庭的,或在开庭审理时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反请求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二)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开庭时不到庭的,或在开庭审理时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审理并作出裁决;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可以视为撤回反请求。 第四十条 庭审笔录 (一)开庭审理时,仲裁庭可以制作庭审笔录及/或影音记录。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制作庭审要点,并要求当事人及/或其代理人、证人及/或其他有关人员在庭审笔录或庭审要点上签字或盖章。 (二)庭审笔录、庭审要点和影音记录供仲裁庭查用。 (三)应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委员会仲裁院视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决定聘请速录人员速录庭审笔录,当事人应当预交由此产生的费用。 第四十一条 举证 (一)当事人应对其申请、答辩和反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对其主张、辩论及抗辩要点提供依据。 (二)仲裁庭可以规定当事人提交证据的期限。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逾期提交的,仲裁庭可以不予接受。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在期限届满前申请延长举证期限。是否延长,由仲裁庭决定。 (三)当事人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或虽提交证据但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因此产生的后果。 第四十二条 质证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证据应在开庭时出示,当事人可以质证。 (二)对于书面审理的案件的证据材料,或对于开庭后提交的证据材料且当事人同意书面质证的,可以进行书面质证。书面质证时,当事人应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书面质证意见。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调查取证 (一)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事实,收集证据。 (二)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可以通知当事人到场。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到场的,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三)仲裁庭调查收集的证据,应转交当事人,给予当事人提出意见的机会。 第四十四条 专家报告及鉴定报告 (一)仲裁庭可以就案件中的专门问题向专家咨询或指定鉴定人进行鉴定。专家和鉴定人可以是中国或外国的机构或自然人。 (二)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当事人也有义务向专家或鉴定人提供或出示任何有关资料、文件或财产、实物,以供专家或鉴定人审阅、检验或鉴定。 (三)专家报告和鉴定报告的副本应转交当事人,给予当事人提出意见的机会。一方当事人要求专家或鉴定人参加开庭的,经仲裁庭同意,专家或鉴定人应参加开庭,并在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就所作出的报告进行解释。 第四十五条 程序中止 (一)双方当事人共同或分别请求中止仲裁程序,或出现其他需要中止仲裁程序的情形的,仲裁程序可以中止。 (二)中止程序的原因消失或中止程序期满后,仲裁程序恢复进行。 (三)仲裁程序的中止及恢复,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尚未组成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决定。 第四十六条 撤回申请和撤销案件 (一)当事人可以撤回全部仲裁请求或全部仲裁反请求。申请人撤回全部仲裁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被申请人的仲裁反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被申请人撤回全部仲裁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申请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 (二)因当事人自身原因致使仲裁程序不能进行的,可以视为其撤回仲裁请求。 (三)仲裁请求和反请求全部撤回的,案件可以撤销。在仲裁庭组成前撤销案件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作出撤案决定;仲裁庭组成后撤销案件的,由仲裁庭作出撤案决定。 (四)上述第(三)款及本规则第六条第(七)款所述撤案决定应加盖“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四十七条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 (一)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愿望的,或一方当事人有调解愿望并经仲裁庭征得另一方当事人同意的,仲裁庭可以在仲裁程序中对案件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和解。 (二)仲裁庭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解。 (三)调解过程中,任何一方当事人提出终止调解或仲裁庭认为已无调解成功的可能时,仲裁庭应终止调解。 (四)双方当事人经仲裁庭调解达成和解或自行和解的,应签订和解协议。 (五)当事人经调解达成或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也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或制作调解书。 (六)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书面和解协议的内容,由仲裁员署名,并加盖“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七)调解不成功的,仲裁庭应当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作出裁决。 (八)当事人有调解愿望但不愿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调解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委员会可以协助当事人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序进行调解。 (九)如果调解不成功,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曾发表的意见、提出的观点、作出的陈述、表示认同或否定的建议或主张作为其请求、答辩或反请求的依据。 (十)当事人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自行达成或经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据由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协议及其和解协议,请求仲裁委员会组成仲裁庭, 按照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仲裁裁决。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由仲裁庭按照其认为适当的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具体程序和期限,不受本规则其他条款关于程序和期限的限制。 第三章裁决 第四十八条 作出裁决的期限 (一)仲裁庭应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 (二)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三)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入上述第(一)款规定的裁决期限。 第四十九条 裁决的作出 (一)仲裁庭应当根据事实和合同约定,依照法律规定,参考国际惯例,公平合理、独立公正地作出裁决。 (二)当事人对于案件实体适用法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其约定与法律强制性规定相抵触的,由仲裁庭决定案件实体的法律适用。 (三)仲裁庭在裁决书中应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承担、裁决的日期和地点。当事人协议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以及按照双方当事人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的,可以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仲裁庭有权在裁决书中确定当事人履行裁决的具体期限及逾期履行所应承担的责任。 (四)裁决书应加盖“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印章。 (五)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审理的案件,裁决依全体仲裁员或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书面意见应附卷,并可以附在裁决书后,该书面意见不构成裁决书的组成部分。 (六)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的,裁决依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其他仲裁员的书面意见应附卷,并可以附在裁决书后,该书面意见不构成裁决书的组成部分。 (七)除非裁决依首席仲裁员意见或独任仲裁员意见作出并由其署名,裁决书应由多数仲裁员署名。持有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在裁决书上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八)作出裁决书的日期,即为裁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日期。 (九)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向法院起诉,也不得向其他任何机构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 第五十条 部分裁决 (一)仲裁庭认为必要或当事人提出请求并经仲裁庭同意的,仲裁庭可以在作出最终裁决之前,就当事人的某些请求事项先行作出部分裁决。部分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部分裁决,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也不影响仲裁庭作出最终裁决。 第五十一条 裁决书草案的核阅 仲裁庭应在签署裁决书之前将裁决书草案提交仲裁委员会核阅。在不影响仲裁庭独立裁决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可以就裁决书的有关问题提请仲裁庭注意。 第五十二条 费用承担 (一)仲裁庭有权在裁决书中裁定当事人最终应向仲裁委员会支付的仲裁费和其他费用。 (二)仲裁庭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裁决书中裁定败诉方应补偿胜诉方因办理案件而支出的合理费用。仲裁庭裁定败诉方补偿胜诉方因办理案件而支出的费用是否合理时,应具体考虑案件的裁决结果、复杂程度、胜诉方当事人及/或代理人的实际工作量以及案件的争议金额等因素。 第五十三条 裁决书的更正 (一)仲裁庭可以在发出裁决书后的合理时间内自行以书面形式对裁决书中的书写、打印、计算上的错误或其他类似性质的错误作出更正。 (二)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30天内就裁决书中的书写、打印、计算上的错误或其他类似性质的错误,书面申请仲裁庭作出更正;如确有错误,仲裁庭应在收到书面申请后30天内作出书面更正。 (三)上述书面更正构成裁决书的组成部分,应适用本规则第四十九条第(四)至(九)款的规定。 第五十四条 补充裁决 (一)如果裁决书中有遗漏事项,仲裁庭可以在发出裁决书后的合理时间内自行作出补充裁决。 (二)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30天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就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作出补充裁决;如确有漏裁事项,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后30天内作出补充裁决。 (三)该补充裁决构成裁决书的一部分,应适用本规则第四十九条第(四)至(九)款的规定。 第五十五条 裁决的履行 (一)当事人应依照裁决书写明的期限履行仲裁裁决;裁决书未写明履行期限的,应立即履行。 (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 第四章简易程序 第五十六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 (一)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凡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或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500万元但经一方当事人书面申请并征得另一方当事人书面同意的,或双方当事人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 (二)没有争议金额或争议金额不明确的,由仲裁委员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涉及利益的大小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 第五十七条 仲裁通知 申请人提出仲裁申请,经审查可以受理并适用简易程序的,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应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仲裁通知。 第五十八条 仲裁庭的组成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依照本规则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成立独任仲裁庭审理案件。 第五十九条 答辩和反请求 (一)被申请人应在收到仲裁通知后20天内提交答辩书及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在此期限内提交反请求书及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 (二)申请人应在收到反请求书及其附件后20天内针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提交答辩。 (三)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请求延长上述期限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延长;仲裁庭尚未组成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作出决定。 第六十条 审理方式 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认为适当的方式审理案件,可以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决定只依据当事人提交的书面材料和证据进行书面审理,也可以决定开庭审理。 第六十一条 开庭通知 (一)对于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确定第一次开庭日期后,应不晚于开庭前15天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应于收到开庭通知后3天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能按上述第(一)款规定提出延期开庭申请的,是否接受其延期申请,由仲裁庭决定。 (三)再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及延期后开庭审理日期的通知及其延期申请,不受上述第(一)款期限的限制。 第六十二条 作出裁决的期限 (一)仲裁庭应在组庭后3个月内作出裁决书。 (二)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三)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入上述第(一)款规定的裁决期限。 第六十三条 程序变更 仲裁请求的变更或反请求的提出,不影响简易程序的继续进行。经变更的仲裁请求或反请求所涉争议金额分别超过人民币500万元的案件,除非当事人约定或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变更为普通程序,继续适用简易程序。 第六十四条 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本章未规定的事项,适用本规则其他各章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国内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六十五条 本章的适用 (一)国内仲裁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二)符合本规则第五十六条规定的国内仲裁案件,适用第四章简易程序的规定。 第六十六条 案件的受理 (一)收到仲裁申请书后,仲裁委员会仲裁院认为仲裁申请符合本规则第十二条规定的受理条件的,应当在5天内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二)收到仲裁申请书后,仲裁委员会仲裁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仲裁的手续不符合本规则第十二条规定的,可以要求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完备。 第六十七条 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应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的规定组成。 第六十八条 答辩和反请求 (一)被申请人应在收到仲裁通知后20天内提交答辩书及所依据的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如有反请求,也应在此期限内提交反请求书及所依据的证据材料以及其他证明文件。 (二)申请人应在收到反请求书及其附件后20天内针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提交答辩。 (三)当事人确有正当理由请求延长上述期限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延长;仲裁庭尚未组成的,由仲裁委员会仲裁院作出决定。 第六十九条 开庭通知 (一)对于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确定第一次开庭日期后,应不晚于开庭前15天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请求延期开庭,但应于收到开庭通知后3天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二)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能按上述第(一)款规定提出延期开庭申请的,是否接受其延期申请,由仲裁庭决定。 (三)再次开庭审理的日期及延期后开庭审理日期的通知及其延期申请,不受上述第(一)款期限的限制。 第七十条 庭审笔录 (一)仲裁庭应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有差错的,可以申请补正;仲裁庭不同意其补正的,应将该申请记录在案。 (二)庭审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盖章。 第七十一条 作出裁决的期限 (一)仲裁庭应在组庭后4个月内作出裁决书。 (二)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三)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入上述第(一)款规定的裁决期限。 第七十二条 本规则其他条款的适用 本章未规定的事项,适用本规则其他各章的有关规定。本规则第六章的规定除外。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