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 你中招了吗?
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 消委会发布“2013年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钓鱼网站、虚假促销、网商单方面取消订单、团购“二次消费”、网购商品鉴定难、网商非法倒卖个人信息获利等悉数上黑榜,其中,买家给差评遭卖家报复首次登上黑榜。 Top 1. 先涨价后打折 真促销假优惠 部分网络商家为吸引消费者网购,经常宣称所谓的“最低价”、“最便宜”或“最划算”,并打着“限时促销”的幌子忽悠消费者。实际上,他们大多都采用“先大幅涨价,再打超低折扣”的伎俩,网民掏钱消费了,以为得到较大实惠,实际可能吃了暗亏。 http://imglife.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30823/002564a5cda713814cb601.jpg 【律师点评】:抬价打折、虚构原价的行为属于价格欺诈,商家发布虚假价格信息,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判断,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价格法》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是行政责任。 Top 2. 钓鱼网站频现 网购防不胜防 网购“钓鱼”网站频现,肆无忌惮进行“挂羊头卖狗肉”式售假,或是“游击战”式变换网站,网络诈骗招数层出不穷,网民防不胜防。一旦受骗,由于大部分被投诉网站实际经营者无法查找或不在相关管辖范围内,职能部门难以施行监管手段,调解或查处的成功率很低。 Top 3. 团购服务“缩水” 被迫“二次消费” 团购网站喜欢对网民推出许多看起来“很超值”、“超低价”的销售活动,但相关服务也与价格同步“缩水”,大打折扣,频频引发纠纷。不少消费者还投诉“团购后被迫二次消费”的问题,如“酒店团购价变预付价,入住时即升价”等现象屡见不鲜。 Top 4. 拍卖秒杀成噱头 商家擅自取消订单 “限时拍卖”、“秒杀”,是网店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往往能产生较好的销售效果。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辛苦“秒杀”到的商品,却被通知没有货,或以超卖为由被取消订单;更有甚者,部分商家(其中不乏某些大商城)不将真实情况告知消费者,擅自取消订单后也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Top 5. 正品真伪难鉴定 网店商家“踢皮球” 不少网购商家在广告里标称所售商品为“真品正品”、“原装行货”,“支持专柜验货”等,但消费者购买后想“验明正身”,却遭遇“鉴定难”,网站店主、销售专柜、专卖店、代理公司相互“踢皮球”,导致所购商品真伪难辨,消费者有苦难言。 Top 6. 买家网购给差评 卖家报复没商量 网民在某些网购商家购买商品,因质量或服务存在问题,给予了商家差评。因差评直接影响网店卖家信用及销售,一些卖家就千方百计、死磨硬泡要求买家修改评价,更有甚者,采用一些手段恶意骚扰和报复买家。 Top 7. 维权平台如摆设 消费者维权依旧难 一些大型电商虽然设置了消费维权平台,却没有真正发挥为消费者维权的作用。如有消费者投诉,在某大型电商网购的1.5匹空调送货时却变成1匹的,明显“货不对板”,但向该商城内设的消费维权平台多次反映和投诉,却得不到解决。 Top 8. 个人信息网上裸 商家倒卖获利 网购时消费者须填写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资料,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掌握的资料,拿来倒卖获利,导致消费者私人信息泄露。消费者网购时往往采取在线付款的支付方式,这样便留下身份证号、信用卡、银行账号等更多信息,带来更多信息安全隐患。 Top 9. 海外代购风险大 验货退货维权难 随着网购应用越来越普及,海外网上代购业务也日渐兴起,不少网民偏爱通过代购的方式购买心仪的商品。但不容忽视的是,海外代购商品存在较大的风险,如购买的商品有质量瑕疵,一般很难退货;而有真伪存疑的问题,国内也缺乏可信和有效的鉴定渠道;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维权就更加艰难了。 Top 10. 第三方支付存漏洞 消费者账户不安全 为了方便购物,许多“网购一族”经常会使用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事实上其安全性仍存在不少漏洞。有消费者就不慎落入“促销红包付款”陷阱,账户现金被骗光。据称,该促销红包本是快捷支付系统针对卖家的增值服务,但因其系统设置允许替买家生成促销红包,给个别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原标题 [十大网购消费潜规则 你中招了吗?] 来源:深谋财经{:6_2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