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 发表于 2015-3-8 15:17:47

明太祖反腐“两不唯”

本帖最后由 夜色渐浓 于 2015-3-8 15:20 编辑

       腐败问题不仅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对官员贪腐行为最为痛恨、治理手段也最为激烈的莫过于明太祖朱元璋。他的反腐生涯可以用两个“不唯”来概括。  不唯亲贵。
  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权社会,有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特点,而且亲贵犯罪还有“八议”、“官当”等特权制度的保障。但亲贵犯罪往往具有能量大、破坏性强的特点,一味徇私情,必然会引发恶劣的示范效应。
  虽然朱元璋也赐予部分功臣免死铁券,但其最终还是严惩腐败官员。固然,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皇权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功臣在天下太平后,特权思想膨胀,欺压良善,贪赃枉法,如凉国公蓝玉强占民田、永嘉侯朱亮祖横行岭南等等。而作为君主,也有家庭和亲情,当亲人犯罪引起亲情和法纪冲突时,朱元璋果断地选择后者,驸马欧阳伦触犯茶马禁令被处死就是例证。
  朱元璋基本上做到了官员无论功劳有多大、官位有多高、血缘有多近,只要触犯了廉政底线,都要严惩不贷,没有丝毫商量余地。
  不唯虚名。
  在古代,皇帝大权集于一身,大臣必须始终迎合其好恶。朱元璋崇尚清廉,他曾设专人每天五更在谯楼上吹号角并高唱:“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以此警告臣子谨身守法。但权力带来的诱惑实在太大,在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的机制下,官员或主动或被动,很容易落入腐败泥潭。
  这必然导致该类官员成为“双面人”,口头或表面拥护清廉,实质却是背道而驰,甚至某些官员还因此骗得清廉的美名和皇帝的褒奖。
  朱元璋从王朝的长远利益出发,坚决查处腐败官员,如在郭桓案中,事关户部,还牵连到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等一系列位高权重的官员,朱元璋做到了除恶务尽。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太祖反腐“两不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