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布丁 发表于 2015-8-17 11:34:25

〖交流〗关于中国慢性病防治及改革的建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慢性病防治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中国已经进入到慢性病高发、频发的历史阶段,慢性病致病原因及经济社会影响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须大力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特别是要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形成促进慢性病防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
  一是规模较大。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其中:城市28.3%、农村17.1%)。有医生明确诊断的循环系统疾病例数由1993年的0.37亿增加到1.14亿(其中:高血压患者由1400万增加到7300万、脑血管病由500万增加到1300万);糖尿病病例数从200万增加到1400万。
  二是来势凶猛。根据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推算,全国2008年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比2003年增加了0.6亿,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是各个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但与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在第一次卫生革命(控制传染病为主)任务尚未完成情况下,又面临第二次卫生革命(控制慢性病为主)的挑战,必须妥善应对。
  三是原因多样化。目前导致慢性病高发和防治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问题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导致的,有的是特殊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有的问题是由别的问题间接产生的,有的并不是慢性病防治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宏观体制的问题。在完善慢性病管理体制的时候必须对各种原因进行明确的区分,以免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2、新医改背景下慢性病防治管理体制的问题
  在现行卫生管理体制中,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等分别履行着不同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职责和任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各级疾控机构分级负责辖区慢性病辖区慢性病监测和干预工作;各级专病防治机构或是指定专科/综合医院承担本地区慢性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管理指导下,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医院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以及对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等;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慢性疾病及相关治疗项目的费用支付进行资格认定和审批。这种体制与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要求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关注。
  3、完善慢性病防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建议
  3.1建立高层次的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机制,统筹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
  3.2建立综合性的预防保健体系
  3.3构建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衔接机制
  3.4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共同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根本改善以后,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行为方式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加,但这种影响比较隐蔽,如果健康教育却没有跟上,慢性病就会伴随患者一生,直接危及下一代。一些跨地区比较研究显示,某些慢性病发病人口的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城市超过农村,发达地区超过欠发达地区。最根本的方法是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行为方式,但个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形成十分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进一步加强国民健康教育,提高国民对慢性疾病的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2009年国家医改方案已经提出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草莓布丁 发表于 2015-8-17 11:35:26

中国慢性疾病治疗咨询微信:cbwb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流〗关于中国慢性病防治及改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