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贴秋膘、抗秋冻,这份秋季养生手册请查收
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干燥,身体似乎变得有些“脆弱”和“易感”,稍不留神就被感冒和咳嗽缠上,此时的养生变得尤为重要。“防秋燥”、“贴秋膘”、“抗秋冻”,这些长辈们常说的秋季养生究竟有什么讲究呢?日前,记者来到县中医医院“取经”,就秋季养生问题采访了市中青年名中医、县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林朝阳。
“防秋燥”
保证足够饮水量
适当减少洗澡频率
到了秋天,凉爽的天气让人从酷暑中解脱出来,但皮肤干、鼻子干、眼睛干、大便干等又让人感觉不适,其实这些都是秋燥惹的祸。
“一开始狂舔嘴唇,我就知道秋天来了。”入秋之后,很多人和市民小葛有一样的感受。林医生介绍说,秋天雨少而主燥,中医认为干燥,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尤其伤及肺的津液,要格外注意防秋燥。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并以少量多次为佳。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一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1700毫升,秋天还可以煮泡饮用菊花、枸杞、百合、雪梨等缓解秋燥。”林医生说,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习惯调整也很重要。“我们曾在门诊遇到过一位患者,入秋之后总是觉得身上很痒,一痒就去洗澡,可越洗就越痒,这也是秋燥的一种表现。”林医生解释说,在秋冬季节,人体的皮脂和汗液减少,皮脂膜明显减少,此时,我们的皮肤会感到干燥,频繁洗澡容易加剧干燥和发痒情况。因此,秋冬季节,要适当减少洗澡或使用沐浴露的次数,水温不宜过热,并可使用润肤产品进行护理。
“贴秋膘”
以平补为宜
少食辛辣刺激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进补贴秋膘的好时候。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秋天的第一顿火锅,再到秋天的第一餐烤肉。秋风一吹,很多人就加入了贴秋膘的队伍。那么,贴秋膘是不是真的意味着可以放开肚皮吃喝了呢?其实不然。
“秋季讲究温补、缓补、平补。早秋适合食用山药、莲子、银耳等;中秋可以吃一些莲藕;晚秋可以适当吃一些核桃、桂圆。”林医生提醒,经过一个夏季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若大补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多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不宜辛辣,多食蔬菜水果。因此,小伙伴们的火锅、烤肉局还是再缓缓吧!
“抗秋冻”
加强御寒锻炼
特殊人群应及时添衣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
林医生说,因为稍凉就穿得过厚,反而不容易顺应季节变化,容易导致身体的不适。但“秋冻”也不是硬扛,如果发现双手明显发凉、身体哆嗦等情况,还是应该适时增添衣物。同时,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不宜“抗秋冻”,遇上天气变冷,就应适时加衣。当然,能抗“冻”的人也应该有度,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来源:今日宁海 记者 子函 通讯员 王钰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