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抑郁,家长一定要重视!
心理科诊室常常见到一张张年轻稚气的脸上或淡漠、或沮丧、或烦躁的表情;翻开衣袖可见手腕上是一道道或新或旧、或粗或细触目惊心的划痕;一旁的家长或谨小慎微、或疑惑不解的表情:“没想到孩子变成了这样,动不动就发火,一回家把门一插,我和他爸爸根本和他说不了话,实在受不了了……,为什么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不会吧?”、“我家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聪明伶俐、可听话了,一上中学就变了个人似的,原来一直以为孩子青春期叛逆而已,学习压力大,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孩子变成了这样,能好吗?”
诊室里每天几乎都在重复同样的场景,虽然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患病很不幸,可是我告诉他们,相比较其他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及时认识到孩子有问题并来诊治是幸运的。因为目前对广大中学生抑郁患者来说,得到关注及诊治的仅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父母不了解、不懂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得抑郁症,而会简单地认为这是青春期逆反、叛逆或不听话,从而使绝大多数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的孩子被忽略,只有到了不愿上学、不能上学甚至有了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的时候才会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据调查显示,中学生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中学生抑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常见现象。
“大夫,请帮帮我的儿子,我觉得我的儿子像变了一个人,是心理变态呀、还是人格分裂呀”。憔悴万分的妈妈走进诊室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跟大夫说话,生怕站在诊室门外不肯进来的儿子听见。“我儿子现在上初二了,上小学的时候聪明伶俐、性格温和,人见人爱,可听话了。升入重点初中后就开始变了。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怎么努力也只能处于中下水平,慢慢他就没有了自信,也不想见人了,也不愿说话了。初二以后逐渐不愿去上学,在家整天玩手机,说发脾气就发脾气,一提学校呀、上学的事就像疯了一样乱摔东西。每天晚上不睡,整夜上网玩游戏,动不动就自己用刀划手腕,整天喊着”烦、烦、烦”、“闭嘴!闭嘴!闭嘴!”、“不活了“、”没意思、活着啥劲“。原来一直以为孩子青春期叛逆,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孩子变得越来越无法沟通。而且他特别敏感,明明是我们议论别人家的事,他就非说是说他,不依不饶的。现在我和他爸爸在家里说话都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生怕说了什么话刺激到他,让他大发雷霆,那可就糟了,他会大吼大叫、乱甩乱扔,家里门都踹碎三、四扇了,家里随时就像战场一样,邻居都得罪遍了。这日子真没法过了,生不如死,我是造了什么孽呀……”
后来,经过及时就诊这位在妈妈眼里已经“心理变态”的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经过及时治疗已康复并回到了学校学习。
一、导致中学生抑郁的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青少年处于个体生命过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一方面,从生理基础看,青少年正经历青春期发育,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受激素的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往往变化较大,但大脑和心理发育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青少年群体处在个体发展非平衡的状态。另一方面,从社会因素看,青少年要经历人生中多个重大抉择和转折,如中考、高考、参加工作等,诸多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情绪上的波动、对新环境的不适应等,都较易诱发抑郁症。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庭不完整包括父母缺失、离异、外出打工等情况,都是导致抑郁症的诱因。
孩子们在痛苦煎熬中经常会选择用残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作为反抗。社会学者指出,作父母的难以想象孩子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去竞争的困境。可以看见的结果是,因失败逐渐产生的压抑,慑于父母威严而撒谎后的负疚,对于前程的恐惧……种种不断的心态扭曲,最终由伤害自我来表达根本就肩负不起的父母设定的近期及未来目标的责任。
二、中学生抑郁的表现特点
中学生抑郁的表现与成人抑郁不同。《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最新刊文称,中学生抑郁症前兆未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萎靡,而是焦虑易怒。家长和老师应对中学生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等情绪引起重视。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心理医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的早期信号除了焦虑之外,还表现为无端愤懑、怨恨等。在现实生活中,还会更多地表现为如下特征:
1.中学生抑郁很少有像成人抑郁的思维迟缓症状(如觉脑子反应迟钝、不好用),甚至在重度抑郁的情况下遇到高兴的事也能高兴得起来,但这种高兴多数是暂时的。
2.中学生抑郁的主要情绪体验就是“心烦”,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在家里比在学校更容易发脾气。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兴趣减低或丧失。
4.各种让家长难以忍受的行为问题:整日沉迷于手机或网络、厌学或逃学、离家出走、早恋或随便发生性行为、吸烟、酗酒或吸毒。
5.有的孩子抑郁以后喜欢看血腥的视频,整日钻研各种自杀的方法。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严重时可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三、中学生抑郁治疗原则
中学生抑郁治疗越早越好。调查显示,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抑郁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也仅为15%左右,所以早期识别中学生抑郁是治疗的前提。当出现上述情况后,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及时就医,请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适当的应对方案。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学生抑郁症治疗的研究指出,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应首选心理治疗,在无条件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应强调治疗的个性化。《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中学生抑郁症的治疗,应坚持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的原则。心理治疗适合不同严重程度的中学生抑郁症患者,有助于改变认知,完善人格,增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最终改善抑郁症状,降低自杀率,减少功能损害。
四、给家长的十点建议
不要否认孩子渴望优秀的本能;
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
不要怀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
不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她)的感受漠不关心或毫不理解;
不要让孩子感到你的焦虑比他(她)还多;
不要让孩子感到你的提醒如同“紧箍咒”;
不要对孩子说泄气话;
不要让孩子感到你只关注学习;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更不能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来源: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