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精密的化工厂——肝脏
提到化工厂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这样的画面,各种庞大的建筑,以及它特色的高烟囱,它们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的化工品,像塑料、化肥等等,它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工产品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可是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我们的人体里面,有着一个全世界所有其他化工厂都无法媲美的最精密的化工厂,那就是肝脏。
我们先来简介一下肝脏:一般认为成年人的肝脏在1.5公斤左右,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它呈现一个不规则的楔形,从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肝脏的再生功能非常强大。它也是各种器官中少数的具有再生功能的器官。一般认为只要30%的肝脏就可以生长为一个全肝,这也是活体肝脏移植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将肝脏称为化工厂呢?这就不得不提肝脏在我们身体中的众多功能了。
首先便是代谢与解毒功能,这也是肝脏最被熟知的功能,这主要涉及4种形式的生物化学反应:
氧化:如乙醇在肝内氧化为乙醚、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又称为氧化解毒。这也就是肝脏决定了酒量的理论基础,肝脏的氧化功能越强,酒量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酒量好就可以无限制的饮酒,肝脏在代谢酒精的同时酒精也在伤害着肝脏,因此喝酒只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没有任何益处。酒虽好喝,不要贪杯哦。
还原:如三氯乙醛通过还原作用转变为三氯乙醇,从而失去作用。
水解:水解酶将多种药物及毒物水解,这也是部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药物伤肝就是如此,是药三分毒,为了肝脏,尽量少吃。
结合:是肝脏生物转化的最重要方式,使毒物或者药物与葡萄糖醛酸、乙酰辅酶A、谷胱甘肽等结合,然后从胆汁或者尿液中排出。这是众多毒物在肝脏中代谢的方式,为了你的肝脏,尽量远离各种毒物。
以上各种生物转化反应都需要肝细胞中各种酶的参与,因此保护肝细胞至关重要。
既然身为一家化工厂,光代谢和解毒肯定是不够的,不生产出产品怎么能称为化工厂呢。我们就来看看肝脏的合成功能:
肝脏参与众多物质的合成,像甘油三酯、肝糖原等,但最重要的还是蛋白质。
肝脏除了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以外,还合成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等各种蛋白。当肝脏功能减退时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出现出血,甚至重要脏器出血可能。
化工厂生产的产品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可它的排出物也让人们深恶痛绝。那么肝脏既然有代谢与解毒功能,它的代谢产物,又通过什么排出去呢。
这就不得不提胆汁了。
肝细胞生成胆汁,胆汁的排泄始于胆小管,胆小管是胆管树状结构最细的分级,随后依次流经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随后进入十二指肠。
从胆汁的排泄路径可以看到,必须要保证所有路径的通畅才能正常排泄,任何一个路径的受阻,都会导致胆汁排出不畅,进而导致胆汁梗阻,主要的表现就是皮肤黄染,皮肤瘙痒以及尿黄。所以大家有上述症状不要忘了去检查一下自己的肝脏。
从上面看下来大部分人应该对自己的肝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吧。
病毒性肝炎:这个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炎了,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五种,这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乙肝最为常见。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一般认为国内感染人群超过1亿,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大量接种,年轻人感染乙肝大幅减少。
胆汁淤积:胆汁流可在肝细胞至十二指肠之间的任一部位受阻。尽管胆汁流完全受阻,但肝脏仍持续产生胆红素,逆流入血,胆红素淤积于皮肤,由尿中排出,引起黄疸,主要由肝炎、酒精性肝脏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损害、胆道结石、胆管狭窄(结构性)、胆管癌、胰腺癌和胰腺炎等引起。
脂肪肝: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由长期酗酒引起,要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戒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也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人群持续增多,对于大部分病人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都可以改善。
肝硬化: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时都称为肝硬化。主要由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寄生虫感染及遗传和代谢疾病引起,如果进展到肝硬化往往意味着预后不佳。
原发性肝癌: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以及亚硝酸铵、寄生虫、香烟、污染的水,这些都是肝癌的致病因素。
既然肝脏如此重要,我们要如何保护呢,其实也很简单,适量运动,不熬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吃剩菜,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心态,这对健康有益。
可能有些人会问有什么东西可以保护肝脏吗?我想说的是与其寻求药物或者食物的帮助,不如从今天做起,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这才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不要总等到躺在医院的病床时,才想到反思,那已经为时已晚。
来源:慢病管理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