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不断的红尘 发表于 2021-7-17 11:27:55

为什么你会吃饱了就犯困?


      有人说,吃完饭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人体的血液会重新分布,更多的血液集中到胃部,脑部的供血相应减少,所以人就会觉得没力气、直犯困。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大脑是我们全身最重要的器官,机体最先确保的就是大脑的血液供应,一般情况下大脑的血供是保持稳定的。就算要保证消化吸收的正常运作,大脑的血供也是首先要保证的,不会出现我们以为的“短缺”。而且,如果真是脑供血不足,那人不仅仅会吃完饭后感到困,其他时间也会疲劳乏力,甚至经常有头晕等神经内科的症状。
      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目前科学家发现,神经调节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是更有可能解释这种现象的。
      副交感神经
      胃肠道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吃完饭后,我们为了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副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起来,让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消化液分泌增加,从而使胃肠蠕动加快,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而副交感神经不仅参与胃肠道的调节,还参与控制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系统等。所以,当它兴奋的时候,同时也会引起呼吸减慢,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改变。这就相当于让人进入睡眠时的状态,促进机体休整,积蓄能量,让你“吃完就犯困”。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听起来有点让人害怕,其实不用过度担心。别忘了,我们还有交感神经。这时,它就会发挥作用,增加心率,收缩全身外周血管来维持血压。但要特别关注的是,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反应敏感性会有所下降,如果餐后血压下降,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头晕、乏力等。
      激素水平变化
      食欲素
      食欲素由下丘脑中特定的神经元产生。在过去的20多年里,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食欲素在调控一系列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生命过程,包括食欲的调节、能量的代谢、睡眠一觉醒周期、自主活动、冲动和上瘾的产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胃肠道运动等。
      此外,下丘脑中表达食欲素的神经元(食欲素神经元)对血糖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当血糖浓度降低时,食欲素神经元的电活动就会增加,神经元被激活,从而释放食欲素,刺激进食。有临床资料表明,食欲素的存在,对维持活跃的清醒状态是必要的。同时,食欲素也被证明能够促进觉醒,特别是当机体处于饥饿或禁食状态时。所以,饿的时候不容易犯困,思维常常是敏捷的。相反,当葡萄糖浓度增加时,食欲素神经元就会被抑制,释放的食欲素减少了,人就会觉得困倦。
      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以米面为主,这些食物会转化为大量葡萄糖被吸收。体内葡萄糖水平高了,食欲素的释放减少,犯困就再正常不过了。
      胰岛素
      胰岛素也是“吃完就犯困”的原因之一。饭后食物消化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状态会使人感到疲倦、乏力,特别是糖尿病人群。尤其是吃大量精细主食或者各种甜食后,葡萄糖会快速被吸收入血,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降糖激素)水平也会快速升高。而在胰岛素大量分泌后,血糖水平又迅速下降,血糖大幅度下降,会使人没有力气,昏昏欲睡。
    胆囊收缩素
      顾名思义,胆囊收缩素是指能够促进胆囊收缩的激素。最初,它被认为是一种调节摄食行为的胃肠激素,但现在也被认为是存在于大脑中最丰富的神经递质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胆囊收缩素在饭后会明显升高,并且和餐后困倦成正相关。而当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后,这个激素的水平会更高,饭后困倦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除此以外,还有5-羟色胺、褪黑素水平等,也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导致餐后困倦。
      如何应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饭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困乏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人体的生物钟在工作,所以饭后可以适当小憩。但是,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往往会增加饭后困倦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这类情况。
      比如:
      食材搭配方面:可以降低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比例,如选择荞麦、黑米、糙米等部分替代淀粉类主食,辅以鱼、虾、豆制品和蔬菜等。
      做菜时尽量少放糖
      少吃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汉堡、炸鸡。
      不要吃太饱,不过分地增加消化负担,同时避免吃完饭后立即坐下甚至躺下。饭后可以散会儿步,不仅有助于降血糖,还能提神。
      如果经常在饭后感到疲乏,一吃完就很累,很想睡觉,建议还是及时就医,排除一下是否有其他疾病,比如胃肠道疾病、餐后低血压、糖尿病等。
      来源:化学与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你会吃饱了就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