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 发表于 2022-7-28 09:56:48

高温酷暑 谨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今年夏天“热情”高涨,最高气温直逼40℃。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让人们体感不适,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健康风险。一项刊登在《环境与健康》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心血管内科就诊率直线上升
  “上周开始,突然觉得胸口很闷,喘不上气,夜里失眠、易惊醒,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今年33岁的市民小董因为连续几天胸闷气短,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进入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但因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含氧量会降低,而人体为了散热,会促使血液集中于体表及四肢,导致心脏、大脑的供血相对减少,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情况。
  持续高温,也让医院的急诊量加大。县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吴新杰告诉记者,最近接诊的病人中,以中暑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主。目前,急诊正处于满负荷运转中。
  在县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部,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晓瑛告诉记者,七月初开始,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心血管内科的病人越来越多,其中重症病人较往年更多,目前心内科住院部也已处在满床状态。
  高温拉响心脑血管疾病警报
  王晓瑛告诉记者,高温时血管会有一定扩张血压会有轻度下降,再加上高温的情况下大量出汗,造成我们的体液流失,造成血液浓缩、粘稠,血液流动缓慢,如果血管本身就有狭窄,就容易在局部堵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
  “高温环境下,体力消耗更大,人会变得烦躁不安,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心肌容易缺血,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在高温环境突然来到低温的空调房间里,会出现血管收缩现象,血压骤然升高,再加上血液浓缩,就会诱发心梗和脑梗。”王晓瑛解释说,大幅度的温度变化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因子,造成斑块的不稳定,引起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做好这些事给心脑血管“降降温”
  炎炎夏日,我们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王晓瑛梳理了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保健方法。
  首先,高温天气下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老弱病人,宜静养为主,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群密的地方。居家时调节好室内温度,使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有晨练习惯的人,在夏季,可以将锻炼时间调整到傍晚,并注意适当减轻运动强度,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其次,要及时补充水分。高温时,如果补充水分不及时,容易引起血液容量不足、血液变粘稠等情况。日常以白开水或淡盐水为宜,还可以喝绿豆汤、莲子汤等。饮食方面,宜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忌食太咸或太饱。
  最后,保持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起伏过大。不良情绪会使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血压急剧升高、心率不齐等。心情平静,交感神经张力就会下降,血压、心率、体温也随之下降,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温酷暑 谨防诱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