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又见“暑”
8月2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身在“秋”,心在“夏”,恐怕是对这个节气最生动、形象的描述。
此时,立秋已过,已进入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来说,天气依然十分炎热;尤其是眼下,“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区域性高温”仍在持续,我们注定要在一身汗中迎来处暑。
不过,古人是用一种很智慧的方式来看待处暑这个节气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
唐代诗人孟浩然则是这样描述的:“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唐代诗人白居易更是留下了“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千古佳句。
简单来说,处暑节气的“热情”中,暗藏了一丝“玄机”——虽然白天依旧热得人心神不宁,但早晚一阵阵似有若无的风中,却能“咂摸”出一丝凉意。
此外,空气中似乎还多了那么一缕秋天专属的“味道”。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嗓子发干。而哪怕头一天晚上睡得不迟,第二天白天还是会有种疲惫的感觉,传说中的“秋乏”来了……
面对如此难以捉摸的处暑,无论是民间传统,还是养生专家,都会建议要注意饮食清淡,特别是要多吃一些味甘性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食物,比如鸭子。
民间会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是因为鸭子不温不热,清热去火,被认为有“补虚劳的功效”。
鸭子的吃法有很多种,比如白切鸭、子姜鸭、烤鸭等。相比被网友戏称“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的南京,我们宁波对吃鸭这件事,没有那么热衷。印象中,配“拥有姓名”的,和鸭子有关的名菜,恐怕要数中秋吃的“鸭扑芋”,也就是鸭子炖芋艿了。
至于日常吃法,最常见的要数炖煮了。没啥胃口时,来一个老鸭煲,除了鸭子,放一点笋干,且不管能不能养生,味道总是鲜的。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