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介人潘 发表于 2022-12-11 18:30:34

摘读《论语》笔记

      好久了,疫情防控不便出行,现在放开了又不敢岀行。这也有好处,多看了些书。尤其没考试的压力,没所谓的标准答案困缚,可乱看,可乱思考,然后可乱写下来。独坐书房,不知自己乱到什么样子,于是就发到群里,与同学探讨、共勉。
其一。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人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我是谁?为哲学家永远在追问的问题。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明白。就是曾子的“慎终,追远,归厚”,慎终,知道人从父母那里来,追远,知道人将到祖先那里去,归厚,知道“我”是或者应该是厚德纯朴的人。
       而且“慎终”而知感恩,从感恩父母而推广为感恩社会。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佛主说的“善”,耶稣说的“爱”。“追远”而继承祖先的荣光,发现不足而努力改善之。通过“慎终,追远”而知道,厚德诚朴是人之本,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生下来,活下去,最后死亡这么简单,而应该给后代留下点什么,人的意义也许就在你留下的东西里。有益的是积极的意义,有害的是消极的意义。属于一家的是小意义,属于社会的是大意义。
      当我在耶路撒冷哭墙前,看到一批又一批以色列人,男女老少都有,个个将写着什么的一团纸,塞入石缝,低头祈祷、追思先贤。一年又一年,持续有一千多年。从这里就能知道以列色民族流浪一千多年,终于建国,以色列精英遍布全球,引领世界的秘密。
       当我在内蒙旅游,看到地广人稀,包括外蒙也才几百万人口,卷缩在广袤的草原、沙漠一隅,生产落后,生活原始,谁能与600年前那个统治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大元帝国的蒙古人联系上呢?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何止归厚,是不屈不挠,脚踏厚土,深深的大发展。

      2022年12月12日 高卫星 于杭州

老中介人潘 发表于 2022-12-13 06:14:12

摘读《论语》笔记
其二。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谓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仅从文中看,冉有的做法非常不明智,尽管为别人求,但仍给人以贪得无厌的印象,况且是向共同的老师请求,难道不怕为难老师吗?换别人唯恐避嫌不及。这到很象现在有些官员的亲属,可惜大多官员没夫子的定力与原则。也许贪腐往往从身边人侵蚀开始。
       冉有后称“子”,可能当时还不成熟,“学不固”
;也许另有原因,文中没说。
       但“周急不继富”的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周急”的确比“继富”重要。纵观中国历史,“周急”似乎年年有,不是干旱欠收,就是水患绝收。官府“赈灾放粮”,民间“搭棚赐粥。而看现在,“扶贫”政策己普遍开展起来。显然比“周急”好得很多。这就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区别。这个道理在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中说得非常生动。这样的“扶贫”历史上非常少见。
       但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看,“继富”也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我说的“继富”是鼓励支持富人创造更多的财富,因为富人有资本有能力把蛋糕做大,蛋糕做大了还怕分吗?即使分了最小的一块,也足够吃饱了。我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经济腾飞,不就是这样做的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几百年来的快速富裕,不也是靠支持“资本逐利”而成的吗?而我们都深有体会的社会主义,“不继富”,且十分注重财富平等,但却制约了财富的增加,社会发展缓慢。
      我忽然发现,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启封建集权社会制度形态,至淸没结束,中国似乎走进一个循环往返的怪圈,就是:官府和商人剥削农民,继而土地兼并,剥削加重,最后迫使农民起义,劫富济贫。于是改朝换代,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而资本主义制度呢,马克思早就发现其周期性暴发经济危机的规律,并有生动的描述。进入二十一世纪,虽有所缓和,但不可避免。03年“金融危机”,08的“次贷危机”,近几年的“经济衰退”,也己明证。
       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或可既走出封建集权社会制度的怪圈,又能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魔杖。真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当然“周急”还会发生,“继富”仍得继续。

   高卫星2022年12月12日于杭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摘读《论语》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