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发表于 2023-4-21 09:59:01

为宁海东部沿岸筑牢防洪排涝“安全墙”

为宁海东部沿岸筑牢防洪排涝“安全墙”——胡陈港副闸项目借助“智慧大脑”高效推进
  扎钢筋、拌水泥、运建材……近日,伴随着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机械的轰鸣声,胡陈港副闸项目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施工景象,项目主体建筑拔地而起,已初见雏形。
  胡陈港水闸工程位于我县胡陈港下游入海口,包括胡陈港主闸和胡陈港副闸。其中,副闸兼有泄洪、排涝、通航和挡潮功能,是我县东部沿海防洪排涝工程胡陈港流域重要的洪水外排通道,建于70年代末期,至今已运行40余年,现状水闸规模已不能满足流域排水需要。且经安全鉴定,胡陈港副闸被评为四类闸,需拆除重建。
  作为第一批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智慧工地试点项目,胡陈港副闸项目工地到底智慧在哪里?对项目有什么作用?带着疑问,记者来到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只见办公室中间是一块蓝色的大屏幕,屏幕上项目的本周进度、当天出勤人数、安全风险、物料使用等情况都一目了然。项目负责人周海峰告诉记者,这是项目智慧建管平台,平台运用了BIM、GIS、IOT、AI等信息化技术,实时采集现场数据、自动进行风险识别,为项目及时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辅助决策,同时通过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物料管理为项目提供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生产提效的智能化方案,让施工安全环保可靠、信息互联互通、监管方便快捷,让水利工程更“智慧”。
  “以质量巡检来说,项目采用云手机移动端的模式,大大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周海峰打开手机项目管理云端的质量管理模块,只见里面项目问题、现场照片、整改情况都一目了然。他介绍,之前的质量巡检中,质检员都是手工完成,现场记录问题并拍照,回到办公室做成表单再交给整改人员,整改完成后再去现场复查,流程繁琐,效率低,而且人员为了减少麻烦,往往通过口头进行沟通,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相关数据也得不到及时积累。“现在我们利用移动技术、云平台技术,现场发现质量问题,直接用手机拍照上传,选择系统内置的质量隐患问题,编辑整改内容,指定整改人,发给相关责任人整改,信息及时传递,数据实时积累,整改人完成整改后拍照上传,未整改的情况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系统会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在手机端也可查看质量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最近的问题趋势,据此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管控措施。”
  智慧系统还给工地上了一道“安全锁”,记者在平台里看到,自己进入工地的时间、搭乘的车辆都被牢牢地记录在里面。周海峰笑道,工地建有基于AI智能影像识别系统,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项目现场进行人工智能化深度学习,无需其他传感器,直接通过视频进行实时分析和预警,如安全帽佩戴、反光衣穿着、人员周界入侵、车辆进出场,以及火焰监测、现场烟雾、未戴口罩等等,都会留存图像,保证事后可查,且通过管理人员移动端自动预警,方便实时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同时也为该项目的安全管理及相关处罚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有了“智慧大脑”的加持,胡陈港副闸项目建设如虎添翼。眼下,项目1号、2号和3号闸孔底板已浇筑完成,2号和3号闸墩钢筋制作完成60%,模板安装完成30%。整个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1月完工并投入使用。项目完工之后,设计防洪潮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将为宁海东部沿岸筑起一道防洪排涝“安全墙”。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宁海东部沿岸筑牢防洪排涝“安全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