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李香兰 发表于 2023-7-21 14:26:59

《长安三万里》——诗在,长安在

年少时读《将进酒》,眼里只有前四句,
看李白用着最平实的字词,写出最豪迈的气势,直叹NB,无愧是谪仙人

观影后才稍懂诗句的后段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拿陈王曹植跟他自己对比真是绝,两位都是千古文才,都有一样的嗜好——饮酒,都是一般的壮志凌云却难施展抱负的人生际遇

观影前曾以为《将进酒》是醉时的狂言
观影后,才知道是酒后的落寞

从影片开始,高李两人的相遇,一个意气风发、重情重义(千里葬友)的李白便跃然于银幕之上。充满了阳光与自信!

然,干谒自荐反被嘲讽,他在一阵狂怒挥刀之后,反笑着宽慰高适“不与这有眼无珠的庸人一般见识,我们去黄鹤楼喝一杯”
很难说这时的李白是真心豁达或是已经有了微笑综合症,但可看出喝酒确是他一贯的解压方式。
酒后想在黄鹤楼题诗又因崔颢的《黄鹤楼》珠玉在前而遇挫,但也可能因此激发了他的斗志,于是与高适分别。独自前往扬州,欲在天下最繁华之地扬名再结交达贵为他举荐,以谋求功名。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他所愿短时间便诗名远播。然,纵使才高又如何,电影用裴十二这个人物告诉我们,当时社会的用人规则并非是以能者居之,相比能力而言,家世背景才是捷径,作为裴十二好友的李白,当然也是懂得了这个道理

至此电影告诉我们,作为读书人的两条常规的上升道路,科举跟举荐李白似乎都不能按正常方式走下去了,展现李白在扬州生活的那些片段里———天天饮酒作乐逃避现实,靠挥霍无度释放压力。这些都像极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因找不到人生出口而抑郁的样子。嗜酒也许是创作的灵感但更多是排遣愤懑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父亲的去世、兄弟的反目,给李白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痛和生活上的困境。悲痛之深,用电影里李白对高适的话说就是“之前生过一场大病,差点死去。”
他本没有爱情现在也没有了亲情,唯一剩下的只剩友情,所以连是否入赘这样重要的人生抉择都只能交予两位好友来帮忙谋策

抉择的结果,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在付出入赘这样负面的名声之后,没换来他想要的妻子家族的全力保举,反而因岳父匆匆去世,受到了接收岳父遗产的侄子的排挤

而后去从军旅又遇上安禄山准备造反这种事,连带着自己工作丢了不说还要被一路追杀,一般人到这里怕是已经精神奔溃了,毕竟一个身怀大才的读书人只因想报效国家,走正途求取功名,奈何这条正道怎会艰难至此?

不过谪仙人毕竟不是一般人,又在一番骚操作之后在玉真公主的荐举之下,终于在长安闯出了名堂,唐玄宗也成了他的榜一大哥。

可惜好运不长,之后他又与杨贵妃产生误会,不得不退出长安,到这里跟他最终理想有关的所有入世道路都断了……
受道箓这段看似无必要,而其实出世求道成了他这时最后也是仅剩的一条退路,毕竟寻仙也是他的夙愿之一

人与人之间终究是不同的,
普通人家会因自身的平凡而安于生活的平淡,但大才之人多半也是因有超越常人的志向跟坚韧而变得非凡,意志越是坚韧,在最终理想破灭的时候,内心应当越是惨痛的。毕竟校运会的失冠跟奥运会的失金是难以相提而论的

生在商贾之家不是李白的错!
商人之子不能考科举不是他的错!
空有才华但因缺乏背景无人举荐不是他的错!
遇见谋逆,想上报朝廷反至断了军旅之路更不是他的错!

永王之乱,李白确实站错了队。
原因显而易见,他一生努力都未得机会,奈何永王三顾来请,点亮了他年少以来一直追寻的那个梦。第二是他隐居太久,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并不十分明了,以致当了冤大头。

不带后世人的上帝视角,去他当下那个境遇很难有人敢说能比他做出更好选择。李白的悲哀,不是他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而是当时制度环境下的悲剧。

这部电影的内核是个悲剧,
成年人应该是能感受到创作者的敬畏心的。
近三个小时的时长,
明暗双线的反线性叙事结构,
背离了爆米花电影惯用的造高大上的英雄主义的表现方式
仿唐俑和壁画,所展现出来的五短身材跟不同于现今潮流的审美装扮
让观者在长安的满目繁华、大唐群星的璀璨中喟叹之后的满目疮痍与花落纷飞
这些都不是寻常电影展现中的讨喜手法,这样的创作需要莫大的勇气和真诚,也需要对观影人群的充分信任。
尤其是让很多人滤镜碎了一地的入赘一事,还接连两次,然这两段并不多余。可见李白为寻梦之诚、之坚韧,奈何结局依旧悲凉……

长安三万里,
那是李白穷尽一生都没走完的寻梦之旅,
那是高适一生奋斗终成正果的封侯之旅,
那是家中两位小友的诗词视觉盛宴之旅,
那是我在书外感触到的大唐文化的冲击之旅

等多少年了,国漫终于是崛起了!
出了这样一部充满古典浪漫与文化自信的神作!不知还有多少原本是带着孩子去观影,却把自己看到泪目的中年人。也是奇怪,人到中年却怕某天忽然读懂一首诗、听懂一首曲……

写下这些,无他,
只因太喜爱,便想吹爆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安三万里》——诗在,长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