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村外出珠三角打工人有感!
为什么出去?因为很多人认为出去的都是“精英”,比留下的人更上进,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全凭借自己的努力与运气,特别是没有小县城的人脉资源更需要出去,但是他们不知道出去意味着面临更大的压力,所谓在家千日好,在外半步难,遇到的坎坷必然更多。与第一代第二代建设珠三角、长三角的不同,那时候只要努力就能在当地扎根,有房有车过着体面的生活。可这些年大环境变了,城市给外来打工人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少。漂泊在城市的打工人,像是动车二等座的旅客,户口、子女教育,医疗都被一扇透明门隔开。他们只是大城市里的旅客,因为很多城市都有地方保护政策,小县城也毫不例外!
县城与城市一样,都让人迷惘。迷惘不是共性,迷茫似乎会传染与扩散!每天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带着惺忪的睡眼上班,急匆匆的早饭;拥挤的地铁,带着疲惫的身体下班!有时候他们会为了能找到老乡说几句家乡的方言,排解在外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县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老城区。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城乡面貌上,也体现在价值观上,人们眼里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钱。旧城改造轰轰烈烈,幸运的当地居民分得了不少拆迁款,成了其他人眼里的暴发户,然后给儿女宁波杭州买房,让他们出人头地,安稳扎根大城市!与此同时,宁海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配套的商业欠缺、就业面窄等多种因素叠加,在这种综合因素作用下,拆迁户只能往外走,家庭条件自身资产可观者只能往外走。但幸运儿是少数,普通人还是普普通通的命,农村人只能再来城里接盘!这种两极分化的城市让人非常痛心!
商圈的需要,人口粘性需求,比如山茶花算不算带动消费,高校(高职院校)落地能否带动消费与就业!很多人跟我说商业新鲜劲一过,新店头几个月生意都还可以,但只要某个瞬间,大家口味一变,生意立马冷清,而霸王茶姬则是一股清流,得到了持久的口味认可,而商户也直接跳过了买一送一!
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越发达,既能吸引异地外乡人来甬打工,但也让小县城户籍人口更容易外出,形成了两极分化。而且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工人越来越少,产业革新迫在眉睫!
县城发展需要从治理理念上进行调整,简而言之,县城需要进行自给自足,要走出一条自己与众不同的路,在我多次倡议下,在第15次D代会县里坚定地提出了五大革新,发出了全力推动宁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宁海聚力开展五大革新,通过产业革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城市革新推动城乡面貌换代升级、通过社会革新、制度革新、自我革新实现强大的城市凝聚力,奋力打好“五大革新”组合拳,对城市今后一段时间县域综合实力提升至关重要!出门去打工,回家谋发展;劳力流出去,财富带回来,宁海人经济变宁海经济,这种说法逐渐成了现实,可能有些人年纪大了,也因为大环境在变,这两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上海这十多年,我每见到一个宁海人,我就向他(她)介绍当前宁海城市发展巨大的变化,双水新城建设的热火朝天,未来的宏伟蓝图:宁海人民期待已久的G15沈海西改与市域铁路160快线,以及G228接驳机场高架都要在这几年落地,135交通圈正在形成,城乡快速路越来越多,我们通过以时间换空间,以交通换人气,实现城乡一体联动!他们被我说的从开始的疑惑与不解,逐渐到频频点头,觉得在理,最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人口决定一切 温柔这批人回来,宁海就有希望!楼主就像流量,会带动一批人回来,人与人之间又会互相影响,人口流入就有希望了 论坛每天充斥着一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祥和感!要是像温柔这样关心宁海,有危机感就好了,地方何愁不复兴 时代变了,出外打拼,除非你有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胡大哲 发表于 2023-12-24 13:07
论坛每天充斥着一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祥和感!要是像温柔这样关心宁海,有危机感就好了,地方何愁不复兴
全市财政自给率最低的是宁海与象山两地,两地均不足70%,分别为67.76%和60.22%。与其他区县能够完全自给或基本接近自给相比,宁海与象山似乎还是存在较大不足。:lol
铁蛋 发表于 2023-12-24 13:45
全市财政自给率最低的是宁海与象山两地,两地均不足70%,分别为67.76%和60.22%。与其他区县能够完全自给 ...
江北人口少支出少,奉化变区后加上卷烟厂财政收入一直高,宁海1-11月总财政收入达到102.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亿元,全年能够破70亿元,已经是财政最好的一年了。土拍收入20.7亿元,财政一直不好 在哪里生存都是用脚投票的,不必抱有太多的家乡情怀。 楼主人际关系很广,宣传模范,牛逼哄哄:lo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