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模具人,写出中国第一本县级模具志(上)
经过两年多的编纂工作,《宁海模具志》一书基本成稿,即将出版。“中国模具之乡”要有自己的模具志,这个想法诞生于20多年前,但县模具协会查询以后才知道,模具志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县级模具志更是闻所未闻。时隔20多年,他们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资源,开创县级模具志这个先河?这本40余万字的志书,又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又是哪些人,为了这本行外人不太看得懂的书,投入了这么多心血?
宁海是中国模具产业高地,以150亿元的产值为中国模具工业贡献了约5%的份额。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所列的12类模具,宁海都能制造。“有人说,宁海是模具界的‘黄埔军校’,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原副秘书长周永泰这样评价宁海。
今年,距离宁海开出第一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模具已有67年了。有人说,“再不编就来不及了。”当第二代、第三代模具人渐渐退出技术和管理岗位,他们决定探寻前辈的足迹、讲出自己的经历,为自己投入一生的行业绘制清晰的全貌。
这是一棵巨树
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78岁的鲍明飞都会准时来到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四楼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1984年,他创办了这家企业。如今,子女已经全面接班,他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模具志上。他说:“我们三任模具协会会长都想编模具志,但是难度太大,真正了解这段历史的都是模具人,文化程度低,写作能力不强。而且,有些当事人已经过世,必须寻访后人,工作量很大。现在,胡仁宝会长下定了决心,我又能从企业抽身出来,就集中精力完成几代模具人的心愿。”
鲍明飞出身于铜匠世家,父亲是铜匠,哥哥鲍明光是宁海“铜匠帮”领头人,自小耳濡目染,手艺基础扎实。1964年,他进入农具五金厂做学徒,开始接触模具制造,很快就脱颖而出。创业后,更是因为相继开发出多个“国内第一套”模具并出口到香港,一时被称为“模具大王”。
60年模具制造生涯,见证了宁海模具萌芽、崛起、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经常和其他模具企业交流技术,还曾经担任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模具工业联合会会长,鲍明飞可以说是对宁海模具产业最知根知底的人。
“巨树”,鲍明飞这样形容宁海的模具产业。宁海的模具产业好比是一棵榕树。母树,2000多家模具相关企业、5万名从业人员,是宁海的独有盛景。数万名宁海模具人南下北上西行,在至少17个省(市、自治区)创办规模企业,则是一根根气根,潜入广袤产业沃土,落地生根。
要绘制出这棵巨树的全貌,难度可想而知。“20多年来,我们虽然没有着手编志,但一直在为此做准备。模具协会的周末沙龙连续举行了10年,我们在这里交流技术和管理,也讨论宁海模具的发展历程。宁海模具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个商品模是什么时候开发的,大家共同探讨,纠正记忆偏差,渐渐达成共识,才有信心和底气开始编志。”鲍明飞说,《宁海模具》会刊也持续办了16年,每年4期,有相当多的资料积累。
寻找第一代模具人
鲍明飞、郑学武、蔡能平、陈育勤,在《宁海模具志》核心编纂团队里,郑学武是唯一不懂模具的人,但他曾主编过几本志书,对于篇目设置、体例规范等非常严谨,对真实性要求非常高。
“模具志难编,难在历史文件档案难找,很多根本没有。早期的模具企业,分布在各个乡镇,有不少社队企业,随着企业解体,资料早已散失。要还原这段历史,必须找到第一代模具人,采访他们的后人、徒弟,用口述史、个人史的角度,记录真实的历史。”郑学武说,模具志一共有10个篇目,其中《往事回顾》《模具人家》《人物追忆》就是用这种方式还原历史。
对于第一代宁海模具人是怎么诞生的,大家曾有意见分歧。宁海“五匠之乡”盛名在外,很多人都认为宁海模具人就是小铜匠转行而来的。深入探究后,大家认为这种表述并不严谨。一批解放前就外出闯荡的宁海小铜匠,进入上海的工厂成为机械工人,掌握了基础的模具制造技术。这些人,一部分解放后回到宁海,与本地的小铜匠合流,成为宁海第一代模具人。
马贞祥就是其中的代表,曾经在上海开过五金作坊的他,对后辈青年悉心指点、倾囊相授,培养了一大批模具人才,很多老一辈模具人至今对他念念不忘。同样,曾在上海做学徒的金良治,为岳井农机厂引进了上海长江刻字厂的刻字机(仿型铣)图纸并研发成功,成为长街雕刻机产业的奠基人。上海老钳工师傅蒋济臣,则为强蛟上蒲村早期胶木、五金产业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理清宁海模具业的发展脉络,必须寻访这些人的后代或徒弟,过程虽然艰辛,但收获很大。编纂组寻访到90岁的范金香老人时,她耳聪目明、身体硬朗,清晰地回忆起在1957年,在宁海五金厂厂长鲍明光的动员下,她和工友王如庆说服老板,把胶木机、模具和业务关系从上海带到宁海,开始生产胶木产品。“这把宁海的胶木生产的记载整整提前了7年。”鲍明飞说。
几年来的追根溯源,让历史的脉络日渐清晰:1957年,宁海五金厂采用冲压机床结合模具,生产“农用手摇喷雾器”金属零件成功,宁海冲压模具从此起步;1958年,五金厂有钳工基础的青年职工,到上海工厂考察学习,开始独立开发胶木模具;1969年8月,宁海矿山机电厂为黑龙江大庆建工仪表厂开发了一套“钳型三用测量电表”模具,这是宁海生产的第一副塑料模具……
来源:今日宁海
宁海模具人,写出中国第一本县级模具志(下)
https://bbs.nhzj.com/thread-5834868-1-1.html
现在模具行业不怎么样了90-00后二班到工资低,多年不加工资的 现在做模具是靠高精密的设备, 屋子44 发表于 2024-4-11 10:25
现在做模具是靠高精密的设备,
宁海做的模具垃圾修修补补到家,修模次数上5次朝上 屋子44 发表于 2024-4-11 10:25
现在做模具是靠高精密的设备,
靠最好设备也没用,人员技术不到位 模具工被资本家吸干了 DDV 发表于 2024-4-11 11:53
模具工被资本家吸干了
现在做模具还是做直播好 宁海模具比不过黄岩,比不过慈溪 我们做加工多年没加过工资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