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着别人的目光,就脸红手抖” 23岁小伙“对人过敏”
“我对人过敏。”3个月前,23岁的宁波小伙(小杰)来到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王禹博医生的诊室,他结结巴巴说的第一句话让王禹博很意外。花粉过敏,海鲜过敏,紫外线过敏等情况都很常见。“对人过敏”又是怎么回事呢?“像脱光了衣服被人盯着看”
陪同小杰前来就诊的母亲深深叹息。她说,小杰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可惜因为“对人过敏”,很可能被单位辞退。
“我怕跟人打交道,一对着别人的目光,我就会脸红手抖。”坐在王禹博旁边的小杰一直低着头,搓着手指,避免和医生有目光交流。母亲回忆,小杰从小到大都很内向,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正常的学习生活。可是,自从工作后,小杰却像是变了一个人。小杰母亲从其同事中了解到,小杰在网络保障部工作,要和公司多个部门的同事对接工作,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有时候,同事就在隔壁办公室,明明可以面对面高效沟通。可是,他却宁可给对方发大段的文字信息,不肯打电话,更不肯见面。
小杰怎么突然就“对人过敏”了呢?经过详细问询,王禹博了解到一个导火索。去年,小杰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恰逢单位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领导突然点名小杰上台做自我介绍,让这个名校毕业生在大伙面前亮个相。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可是,毫无准备的小杰被大家推搡着上了台后,对着话筒,几次张嘴,都发不出声音。他艰难地回忆:“感觉自己像脱光了衣服被人盯着看。听不到其他声音,就听到自己的心在跳,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领导打圆场后,小杰逃也似地回到台下,他觉得,一切都变了。他形容:“在那之后,和父母之外的人打交道,就像是打仗一样。我还没上场,就被打输了。”慢慢地,他发展到不肯和同事对视,不肯去其他部门沟通问题,不想见人,不想上班。
部门领导挺惜才,也认可小杰的技术,希望小杰“大方一点”。可是,小杰为了躲避和同事、客户接触,每天都会编出理由,发文字信息给领导请假。春节后,领导决定,给小杰3个月的假期,看能不能调整过来。实在没法适应职场的话,也只能提前终止劳动协议了。
确诊“社交恐惧症”
小杰被确诊为“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焦虑障碍类的疾病。王禹博介绍,社交恐惧症的特点是明显而持久地害怕社交性情景或可能诱发使人感觉到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一旦面临这种情景立即“手足无措”,不敢与人对视,出现严重的焦虑反应。患者很清楚这种反应是过分和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并且因为害怕在人前出丑或难堪而尽力回避各种社交场合,明显影响个人的生活、职业和社会功能。
现在,很多年轻人把不爱出门社交、喜欢沉迷在网络世界里的状态归咎于自己有“社恐”。王禹博表示,常说的“社恐”和社交恐惧症病不是一回事。绝大多数“社恐”人士只是有一定的社交焦虑情绪,在改变自己态度或被鼓励之后,能够正常地融入社交当中。比如,家里来亲戚,虽然不想招呼,可也会热情接待。这并不是真正的社交恐惧症。
如何区分呢?他分析:社交焦虑情绪一般短暂发生、很快消失,往往会通过自我调整而缓解,对生活、工作、学习影响程度较轻。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病情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6个月以上;意识到自己的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或者过分的,却没办法控制;难以进行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
逐级暴露治疗后回归岗位
在小杰的后续治疗中,暴露治疗是重头戏。
第一步,医生给小杰准备了很多社交达人的公开演讲视频,让小杰想象自己是台下的观众,慢慢代入为台上的演讲者。
第二步,场景模拟。中心的心理治疗师和小杰一起来开会,大家轮流发言,小杰也不例外。参与人数逐渐增加,最后小杰能在6个人的圆桌会议上独立发言。
第三步,走出治疗室,在真实场景中暴露。一开始,治疗师陪着小杰去坐公交车,鼓励他给老人让坐,向人问路。慢慢地,小杰根据任务单,完成自己“和陌生人说话的任务”……
据介绍,暴露治疗其实是让患者直面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当害怕、焦虑到达顶点后,会向下回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暴露治疗需要在专业人士经过科学评估、充分准备后进行,并在过程中把握暴露的程度和强度。这样,才能既达到治疗目的,又避免当事人受到过强的心理冲击。
“五一”假期后,经过3个月的治疗,小杰销假回到工作岗位。他自信地说:没有逆袭成为“社牛”,但正常和同事交流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
来源:宁波晚报
这世上最难的也是与人交往:dizzy:,我绝大多数时也也赖得与一些人交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