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新目标!家长网银密码"失守" 孩子变"熊"更危险
近期,我市各地公安机关纷纷走进校园,给孩子们上安全课,尤其是暑期将至,防溺水、交通安全、反诈宣教三项授课内容必不可少。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越来越猖獗,其中一个重要骗局就是“游戏交易诈骗”,高发时间为节假日。还有一点非常值得重视:家长的网银密码一旦“失守”,孩子被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NO.1:新瓶装老酒,却总有孩子“受伤”
5月22日,今年14岁,家住江北的小周(化名)在家人陪同下报警,称自己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出售游戏账号,然后有人联系她并表示要购买。
对方要求她将游戏账号“挂”到某平台上,这样交易更具安全性。很快,对方便称已购买完毕,但小周这边并未看到交易成功的提示。这时,对方就表示钱目前进入第三方手里代为保存,需要小周完成这些步骤才能提取。
于是,小周在对方的指导下进入“支付宝小荷包”,然后多笔转账用于缴纳“保证金”。等小周完成相关“条件”并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这才意识到上当了,损失700多元。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蛋仔派对”这个游戏非常火。
今年12岁,家住鄞州的小新(化名)在刷小红书时,收到一陌生人发来的私信,称可以低价出售“蛋仔派对”账号。
小新是这个游戏的忠实粉丝,看“待售账号”很不错,于是就加了对方的微信。商量完价格后,小新就开始给对方转账。就这样,在对方诱导下,小新投入900多元。等她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骗。
还有发生在海曙的案例。
5月5日,小李在家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然后刷到了一个“明星”的QQ号。加好友后,对方就指责她是通过不正当渠道添加的,并要求其与“王律师”进行沟通处理。之后,“王律师”以不按照指示操作就移交警察处理为要挟,让其通过支付宝转账近1.3万元。
之后,骗子还不满足,继续威胁小李,要求其想办法将其他大人的手机拿来操作,所幸小李妈妈及时发现并报警……
骗子诈骗孩子第一步,就是“画饼”。
“近年来,针对孩子的诈骗不断,的确要引起重视了。”宁波公安相关负责人说,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尤其是节假日,孩子触网几率大增,又因相关防范意识较为淡薄,存在自身辨别能力不足等安全“漏洞”,被骗子盯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所用的手法很老套,无非就是诈骗噱头换了一个,但“受伤”的孩子还是络绎不绝。并且,有些案件案值还不小。
比如,1月25日晚,象山大目湾派出所接到一市民报警,称其女儿被骗近10万元。原来,孩子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有陌生人加她好友,并让她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开启视频通话。对方对小女孩进行威胁恐吓,然后要求她按照提示将妈妈的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统统告诉他……所幸民警处置得当,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并说明情况,成功追回9万余元。
NO.2:警惕家长网银密码“失守”
“从目前的发案情况来看,每年寒暑假,被骗的孩子比较多:有大一点的孩子,被骗去刷单;有刷抖音‘被中奖’的,要领奖先交钱;还有玩游戏的娃,一个‘免费送皮肤’,就上钩了……”民警说,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多了,另一个是家长忙于工作疏于监管。
骗子固然可恶,但透过案件看背后,会发现还有这件事——很多时候,家长的网银密码在不知不觉中“失守”了。
不得不说,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家长以为自己的网银密码保护得很好,殊不知孩子比你玩得还溜,早就知道了。“财政大权”在手,又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孩子被骗子一下就忽悠住了。还有层出不穷的孩子打赏事件,同样与家长网银密码“失守”有直接关系。
孩子一变“熊”,损失自然惨重。省公安厅曾公布过一个典型案例,事发温州。骗子也是以送游戏皮肤为由,诱骗知道密码的小学生转账。骗走微信账户中所有钱后,他又诱骗孩子主动注销其妈妈微信号,然后使用他妈妈手机重新注册微信。过了半个多月,孩子家长发现银行卡消费异常才知道被诈骗。
“家长一定要注意,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很有必要。另外,要定期更换,取消‘免密支付’,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这样才能更安全。”民警说。
NO.3:受害者呈低龄化,反诈防骗教育很重要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群体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值得引起重视。以鄞州为例,今年以来,14岁以下被骗的孩子共28人,其中因游戏交易被骗的有10人。而海曙,14岁以下被骗的,这样的案件有16起。
今年1—5月,关于游戏交易诈骗的数据图。
市反诈中心公布的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今年1—5月全市高发易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别主要是刷单诈骗、购物诈骗、冒充客服诈骗、游戏交易诈骗和投资诈骗。其中,游戏交易诈骗发案数占比为7.99%;男性受害者占比较高,达到了69.77%;年龄集中在18至44岁区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职工和学生是此类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而18岁以下的受害人有110人,占比超20%。
有鉴于此,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很有必要。“不少案件中,孩子被骗后怕被责骂,就瞒着不说,结果错失了黄金止损时间。”有民警说,反诈防骗教育,家长是第一关,平时一定要经常告诫孩子,上网时不要胡乱点击网站链接或下载APP,也不要随意使用电子支付功能,天上不会掉馅饼。
来源: 中国宁波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