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草 发表于 2025-3-13 08:42:23

花50万为儿子“打点”,结果落入诈骗圈套,“花钱减刑”梦碎

      “不是说好的5年刑期吗?检察官为何拿钱不办事?!”看着儿子的判决结果,老林情绪失控,无法接受50多万元打了水漂,当庭的质问引起一片哗然。
  事实上,老林为了给儿子减刑,“病急乱投医”,落入了诈骗陷阱。
  近日,由平阳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程某、陆某和刘某诈骗一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陆某、刘某分别被判处拘役3个月至有期徒刑1年2个月不等刑罚,均适用缓刑;程某案件正在审理中。
  遇见“能人”
  2023年7月,老林的儿子小林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得知自己儿子可能面临十年以上刑期,老林瞬间慌了神,四处打听,想让儿子“破格”减刑。
  “我在司法系统人脉广,有办法把刑期降到5年,不过得花点钱运作。”2023年9月,老林一筹莫展之际,接到一通神秘电话。
  电话那头,自称是程某的男子信誓旦旦,称可以疏通关系,但后续需要50万元“打点”,并承诺事情办不成,可以全额退款。
  一番花言巧语,让老林深信不疑。在程某的引荐下,老林和另一个“能人”陆某见了面,并当场将3万元“打点费”交给陆某。
  此后,程某和陆某多次以“打点关系”为由,向老林索要钱款。老林有求必应,交给二人共计50多万元。
  后来,老林多次向程某打探事情进展,程某总是安抚老林,要耐心等待。为了打消老林的顾虑,程某按老林的要求,向其出具了欠条。
  拿钱不办事?
  2024年1月,小林被当庭宣判7年2个月的有期徒刑。
  “不是说好5年刑期吗?检察官为何拿钱不办事?!”老林在庭上情绪失控,当庭发出质问,引起一片哗然。
  平阳县检察院收到线索后,立即展开核实,发现检察人员不存在违规办案、滥用职权等行为。经进一步调查发现,程某、陆某二人存在冒充“司法掮客”实施诈骗的嫌疑,随即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原来,程某、陆某并不认识什么“能人”,他们得知老林在为小林的事情奔波,便在贪念的驱使下,多次对老林实施诈骗。直至开庭前几天,陆某才偶然找到自称有人脉的刘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转了1万元让他“疏通关系”。可没几天,刘某将1万元挥霍一空后才坦言,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特殊关系。
  “或许,小林的刑期不满5年呢?”与此同时,程某、陆某也不愿放弃已经到手的钱,抱着侥幸心理,以各种理由哄骗老林。直至法槌落下,老林还被蒙在鼓里,以为有人收钱不办事才导致小林无法减刑。
  借款还是诈骗?
  到案后,程某百般辩解,声称没有诈骗,是向老林借款后再将钱款借给陆某。由于客观性证据较少,双方又曾写下借条,难以判断程某供述的真伪,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经公安机关商请,平阳县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人员针对案件疑点确定侦查、讯问、抓捕方向,最终固定聊天截图、电话录音等相关证据,证明了诈骗事实。在证据面前,陆某心理防线被突破,并交代同案第三人刘某共同犯罪的事实。
  经查,两人骗取老林50多万元,后经老林多次催讨归还45万元,剩余款项拒不交还。通过检察官释法说理,程某、陆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退出剩余违法所得,自愿认罪认罚,取得了老林的谅解。后刘某投案自首,交代上述犯罪事实。最终,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谢谢检察官,我的钱被追回来了,儿子已安心接受改造。以后我一定遵纪守法。”老林向检察官打去电话时,检察官对老林开展教育谈话,老林作出郑重承诺。
  检察官提醒,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的行为都是行不通的,遇到问题,一定要通过正当法律途径寻求帮助,防止掉入“捞人”骗局。
      来源:浙江法治报 记者 马丽红 通讯员 钟园园 林珊珊 王嘉华

又欠木公 发表于 2025-3-13 14:30:0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50万为儿子“打点”,结果落入诈骗圈套,“花钱减刑”梦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