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老居民:开游节带来的老城新生
当清晨的霞光漫过徐霞客大道,81岁的郑国金老人总会打开窗户,享受着城南清新的空气。这片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南片,如今正因为开游节带来的文旅蓬勃发展和“南文化”城市定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徐霞客大道以前叫滨溪路,是一条狭窄的砂石路。”郑国金回忆道,这条道路宽度不过3—9米,人多时,很拥挤。城南,历史上是宁海城关的商业重地和水路门户,改革开放后又成为工业中心,随着城市重心和工业带北移,逐渐走向没落。
转机出现在2000年,滨溪路拓宽改造工程列入我县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并随着宁海举办开游节以徐霞客之名予以命名。2004年,第二届徐霞客开游节在十里红妆广场举行,“吉祥如意民族风情大巡游”为城南带来了久违的热闹,也迎来了这里的第一座文旅地标——十里红妆博物馆。
“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真正进入全球视野是在2011年,这一年国务院正式确立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宁海成为首个全国主会场,从此身披斗篷、骑着白马的“徐霞客”按辔徐行出西门的身影成为开游节的标配。
城南作为全县文旅重地开始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西门城楼再现明代风貌,是举办重大活动的首选之地;兴宁廊桥建成,吸引了游客纷纷打卡;洋溪亲水平台,成为市民夏夜消暑胜地;南门大桥拆除重建,与兴宁廊桥相映生辉;霞客体育公园投用,宁海有了新的体育名片……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也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如今,漫步在徐霞客大道,郑国金老人深深感受到“南文化”给城南带来的变化,新建的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小区里的邻居们生活更加方便;城隍庙商业中心、“来in南”互联网文创园等相继开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这里汇聚。
尤其是举办开游节巡游活动之际,整个城南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前童行会、十里红妆婚俗、泥金彩漆等一项项珍贵非遗一一亮相,引得附近的居民纷纷涌出家门一睹为快。“以前开游节,就是凑个热闹。现在的开游节可大不一样,除了能欣赏到精彩表演,还能深入了解宁海的历史文化。每一次参与,让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又多了几分。”郑国金感慨地说。
来源:今日宁海
老城新生也只有这几天
实事求是地讲夏天倒是人气很旺,冬天就没人了。 夏天除了晚上,平时也有点热 “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真正进入全球视野是在2011年,这一年国务院正式确立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宁海成为首个全国主会场,从此身披斗篷、骑着白马的“徐霞客”按辔徐行出西门的身影成为开游节的标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