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更替易发“缠腰龙”,最好在发病72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
近日,随着天气转凉、气温起伏,一种俗称“缠腰龙”的疾病——带状疱疹,在医院皮肤科的门诊中明显增多。“医生,我腰背这一片像针扎一样疼,还起了一片红疹。”40岁的王先生日前来到县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据他描述,四天前左侧腰背部开始出现阵发性刺痛,起初以为是腰肌劳损,以为休息几天就能好转。谁知几天过去,疼痛不仅没有缓解,痛处还逐渐冒出成片的红疹和水疱,疼痛加剧,甚至影响夜间睡眠。
接诊的夏宇医生检查后确认,王先生患的是典型的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沿着左侧胸背部呈带状分布,没有越过身体中线,这是该病的显著特征。”夏宇随即为他安排了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等综合治疗。他特别指出,王先生在发病初期、仅有疼痛症状时就来就医,为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争取了宝贵时间。
夏宇进一步解释,带状疱疹并不是新感染的疾病,而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激活引起。多数人在儿童时期感染该病毒后会出水痘,痊愈后病毒并未彻底清除,而是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休眠”。一旦人体因感冒、疲劳、压力增大,或受到季节更替、气温骤变等因素影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潜伏的病毒便可能被“激活”,沿神经纤维移行至皮肤,引发剧烈神经痛和成簇水疱,形成带状疱疹。该病典型表现为身体单侧、呈带状排列的疼痛和皮疹,早期可能仅有疼痛或灼热感,常被误认为是其他问题,几天后才出现皮疹。
“带状疱疹本身并不可怕,规范抗病毒治疗一到两周,皮肤症状大多可以痊愈。但它可能引起的后遗神经痛,才是患者长期痛苦的根源。”夏宇说,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皮疹消退后疼痛仍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因此,发病72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是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症风险的关键。
在预防方面,增强免疫力尤为重要。季节转换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并适度锻炼。此外,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式,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和减轻症状程度。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