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正当时 中医教你巧调理
立冬刚过,清晨的县第二医院中医内科门诊,候诊区已坐了不少前来咨询和调理的市民。诊室内,科主任陈昕向荣正细致地为一位年轻患者把脉。这位患者自述入冬后时常感到精力不济,手脚冰凉,睡眠也较浅,特地前来咨询冬季调理之法。“天气一转凉,总觉得累,睡不醒,是不是该补一补?”“立冬之后,门诊中类似这位市民的情况有所增多。”陈昕向荣介绍,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阳气也随之潜藏。近期,不少市民出现乏力、畏寒、睡眠不佳等不适,或是慢性病患者希望寻求系统性的冬季调养。此外,也有部分市民因自行进补不当,反而出现腹胀、口干等“上火”症状前来求助。他指出,冬季虽是进补的好时节,但一定要讲究科学方法,顺应自然规律,切忌盲目跟风。
在饮食调理上,陈昕向荣建议遵循“秋冬养阴”、“温润平补”的原则,可适当增加一些温和滋润的食物,如鸡肉、牛肉、鱼肉、黑木耳、核桃、山药等。早餐喝一碗热乎的小米红枣粥或山药粥,有助于温养脾胃。他特别提醒,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群应减少辛辣燥热之品的摄入,而脾胃虚弱者进补更需循序渐进,防止“虚不受补”。
起居运动方面,陈昕向荣强调“养藏”之道。“起居应顺应自然,早睡晚起,以待日光,有利于阳气潜藏。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足部。”他建议,运动宜选择动作和缓、不易大汗淋漓的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等,最好在阳光充足的时段进行,避免在大风、阴冷天气外出锻炼,以防耗伤阳气。
针对近年来流行的膏方进补,陈昕向荣指出,膏方必须遵循“一人一方”的原则。开具膏方前,医生需详细辨证,依据个人体质、病史和当下状态量身定制。气虚者补气,血虚者养血,阴虚者滋阴,体质复杂者还需统筹调理。他提醒市民务必到正规医院,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开方。服用期间如遇感冒、发热、腹泻等急性病症,应暂停服用,并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来源:今日宁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