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吗?
最近,物价上涨成了全国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为了能从容应对,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随之发生变化。菜和油涨了,马大嫂们可能会多跑几个菜场,比比价格再买菜;衣服贵了,爱漂亮的女孩们减少了逛街的次数,转到上网去淘;汽油涨了,开车的人或许踩油门的时候也会轻一点。随之而来的,一些新的“族群”也在悄然形成,像“种菜族”、“淘宝族”、“海豚族”、“记账族”等。通过这次对三户家庭的采访,我们发现,不管周围环境怎么变化,老百姓总是有着他们巧妙应对的生活智慧。物价上涨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能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改变不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新婚夫妻
这样东西我是不是一定需要,是不是网上更便宜?
以前,小俞不知道什么是当家的滋味,在老婆眼中,他是个甩手掌柜,只是每个月交给她500元菜钱。老婆对他少交或不交菜钱往往也是抱着放任的态度:“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就是你的钱。”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最近老婆跟他抱怨物价飞涨,钱不经花,要小俞补交生活费。
小俞给记者算了下他家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夫妻俩都在单位上班,年收入加起来在16万元左右,两人各自有一套小房子,每月房贷支出加起来4500元,贷款总额在50万元左右;夫妻各自的老家都在农村,双方父母目前暂不需要二人赡养;在经历房子装修和婚礼后,二人的积蓄已所剩无几;婚宴收上来的红包有大部分是人家结婚时要还回去的;两人还没买汽车,骑电动车或坐公交上班。
小俞说,在外人看来,夫妻俩似乎能承受这样的家庭开支,但可以预料的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很快会迎来几笔大的开销——买车和孩子到来后的奶粉钱。
“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说,感觉自己婚后变得节省了许多,买一些东西之前会想:这样东西我是不是一定需要,网上是不是更便宜?
小俞给记者说了自己婚假后上班第一天的遭遇,许多都跟涨价有关。
8:00,他去包子铺买了两个青菜包和一杯甜豆浆,共花去3元钱,包子1元1个,而在以前这样的包子每个价钱也就8毛左右。
11:30,去单位食堂吃饭,明显感觉吃的人比以前多了许多,原本空着的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那里吃中饭只要5元钱,一荤二素还有一个水果,可是,这橘子怎么变得比以前小了。
14:00,拉小俞的出租车司机说,柴油价格又涨了,他前面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加到油。
14:30,去一家单位办事,那边的工作人员说,才半年时间,食堂饭菜的价格从6元涨到7元,然后是8元;他经常去的那间理发店,一直收他7元钱,前几天老板说了,即使是熟客,这次也要涨到10元钱,“我最近改骑电动车上班,接小孩放学,汽车放在家里是能不开则不开,除非天气实在太冷。”对方说。
17:00,老婆给小俞打来电话,让他菜少买点,一顿能吃完就够了。“发现她变了,要知道她以前是吃不完就扔的,从不吃隔夜菜,现在还会想着法子解决,比如把青菜和冷饭放一块做个炒饭。”
17:30,从菜场买菜回来,小区的扫地阿姨给小俞推荐了附近村子里的一个马路市场,那里菜新鲜又便宜,小俞在本子上记下地址,回去叮嘱岳母,下次就去那儿买。
19:00,淘宝网在打5折,小俞的老婆在网上挑衣服,准备今年不参加商场“血拼”。
21:00,小俞在电脑上给手机下载软件,发现家庭记账本的下载次数已名列前茅,这个软件有饼状图,最后能显示各项开支所占的比例,他下了一个,准备日后记账,到时回头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
22:00,小两口在商量:要不要开家淘宝店贴补家用;婚宴收来的红包钱要不要从银行取出来去买个车位保值。
新婚夫妻如何应对?
小俞说,对于年轻人来说,节俭是美德,这点永远不会变,但这不等于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有许多可以替代的方法。
比如一般的电影大片在上映后没多久就能在网上找到,除非是那种特技才有必要去电影院看;去外面餐馆吃饭又贵又要担心是不是地沟油做的,在家里学着自己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会做饭的男人现在是很受欢迎的;生活用品方面,对使用较多的东西可以考虑网购;
有闲有时间,不妨考虑下兼职的门路,“我老婆的观点,钱是赚出来的。”
三口之家
早起一个小时就能省点汽油钱
钱伟强的家庭是宁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三口之家,夫妻俩都是企业的中层,女儿刚刚读小学。夫妻俩一年有15万元的收入,除去日常开支,每年都还有五六万的积蓄。可是最近,当家的钱伟强却有些愁眉不展,近期日常开支越来越大,生活质量没怎么发生变化,可是积蓄却少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让女儿学钢琴或是明年换车的计划都很难实现。
物价上涨让钱伟强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汽油。钱伟强家里有两辆车,一辆是5年前买的小排量手动挡轿车。前年老婆工作单位搬到了北仑,又给她买了一辆自动挡的中级车。
“汽油涨价之后,现在我每个月的油钱增加了将近200元,老婆的车多了500多元。一个月光是油钱的增加就差不多占了我们工资的十分之一。”钱伟强无奈地笑了笑。以前,他每天早上都能睡得晚点,因为老婆自己开车上班。现在,为了省汽油,夫妻俩决定开一辆车去上班。这样钱伟强就不得不每天早上7点起床,比原先早了整整一个小时。“我们现在尽可能开手动挡的那辆车,老婆先把我送到单位,然后再自己开到北仑。”
原先开不惯手动挡车的妻子,如今也只好一板一眼地跟丈夫学开车的窍门。夫妻俩这样试了一个多星期,算下来每个月的油钱能够省下300多元,如果汽油以后还要再涨上去,钱伟强说他就把家里的两辆车都卖掉,再去买一辆好一点的手动挡车,这样既能省钱,又能开上新车。
对于妻子来说,物价上涨不仅意味着家里的负担重了些,在女儿身上的花销也要缩水很多。“我们夫妻俩其实开销也不是很大,家里最能花钱的还是女儿。”钱伟强妻子说。前不久天气转冷,她想给女儿去买件衣服,可是一到商场,却发现童装贵得令人咂舌。同一个牌子的棉袄,去年她买的时候才200多元,今年就变成了600多元,翻了三倍之多。在商场逛了一圈,她也没有买到既称心又价格便宜的衣服。
不光是商场,原本小区附近一家外贸童装店的价格也比以往贵了不少,童装店老板很无奈地对钱伟强妻子说:“没办法,现在服装的辅料涨了,人工也贵了,价格肯定不像以前那么便宜。”最后,在同事的指导下,钱伟强妻子注册了一个淘宝账号,总算在网上为女儿淘了一件既便宜又喜欢的衣服。“我以前根本不会上网买东西的,不过网上的东西价格的确便宜。看样子以后还要改变一下习惯,多尝试着在网上买东西。”
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一点小变化,不过钱伟强对于物价上涨也表现得比较乐观,他说生活总得继续下去,该买的东西还是要买,该花的钱照旧还是要花,只不过有时花钱要多提醒一下自己,能省则省,少花一些冤枉钱,这样日子照旧可以过得滋润和舒心。
三口之家如何应对?
物价上涨对大部分三口之家都影响颇大,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最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生活所带来的压力。钱伟强说,其实像他们这样的三口之家如果有时稍稍改变一下生活方式,要应对物价上涨也不完全是件难事。
例如像他一样,每个月为家庭生活开支记一本账,这样就能发现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以后就能提醒自己。还有把两个人的收入全都整合起来,不要分口袋放。然后根据自己每个月的大致花费,从中拿出必要的钱。“拿得多肯定花得多,有时少拿一点,这样也给自己一点压力。”钱伟强笑着说。 退休老人
腿脚勤快些,多跑几个菜场超市当是锻炼
刚刚退休的陈亚芬对物价上涨最为关注,因为这实实在在对她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阿姨和老伴都是刚刚退休不久的老工人,退休工资不高,两个人加起来还不到4000元。这笔钱不仅要负担两位老人每个月的开销,有时还要给孙子买些玩具或零食。一个月下来,老人手头的积蓄就只有几百元了。
物价上涨之后,原本就十分节俭的陈阿姨早上买菜要多花去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以前她都是到固定的摊贩那里买菜,摊贩给她的价格应该算是比较便宜了。可现在为了省点钱,陈阿姨还要多逛几个摊贩,互相比比价格,看哪家便宜到哪家买。
“我家住在高塘,以前都是到近一点的高塘菜场去买菜。不过那里海鲜比较贵,一般的鲳鱼每斤比白沙菜场贵3块多,所以有时想吃海鲜了,我就宁可走远一点,跑到白沙菜场去买。每次能省10多元呢。”
现在,陈阿姨不光是菜场跑多了,连超市也跑得比以前勤快了许多。因为超市里经常有搞特价的活动,有时去得巧了说不定就能碰上。前几天三江超市的东北大米搞特价,陈阿姨特意叫上老伴,骑着电动车去买特价米。两个老人买了50多斤米,把电动车挤得满满当当。她说如果自己会骑电动车,说不定就再多买一点,米放在家里时间长了也不怎么会坏。
这段时间,陈阿姨把家附近的几个超市全都逛遍了,进超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服务台拿促销广告,什么东西打折、什么时候打折,这些规律她摸得比谁都清楚。“你看看,这些牙膏是在欧尚买的。洗衣粉、卫生纸则是在联华买的,菜么一般都在三江买。”陈阿姨高兴地拉着记者,展示自己近来逛超市的“成绩单”。
陈阿姨对自己的这套“特价游击战术”十分得意,有时一知道哪个超市在搞活动,还会拉上邻居一起去采购。遇到特别便宜的,她就会多买一些,囤在家里。她说,以前她白天没事总是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和邻居们打麻将,现在腿脚勤快多了,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在菜场和超市逛上几个小时,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退休老人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多跑些菜场超市既能买到便宜的东西,又能活动活动身体,一举两得。”陈阿姨对记者说。
几个星期下来,陈阿姨自己悄悄地算了一下账,结果让她颇为惊喜,因为多走几个菜场和超市,比以前认准了买节省了100多元。
老人如何应对?
物价上涨让很多老人都很紧张,不过陈阿姨却认为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关键是老人们很难改变以往的既定思维,不希望打破原有的生活模式。对于物价上涨,反应不够年轻人灵活。
“其实只要对身边的一些信息多留一点心,就能很快找到省钱的途径。”陈阿姨说,老人可以多看看一些超市的海报,了解一下各个超市的信息。碰到便宜的,就多买一点,试着做一个“海豚族”。
物价上涨后,冒出许多族
蹭饭族
在蔬菜和副食品价格上涨,社会上餐饮机构纷纷涨价的情况下,不少高校附近的居民和务工人员涌入大学食堂。
在万里学院的食堂内,有部分不是学生的“蹭饭族”也混在打饭队伍中用餐。他们大多是附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学校食堂的饭菜比外面要便宜很多,分量也足,在学校食堂用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由于物价上涨,学校食堂的价格也出现了些许上浮。青菜从1元/份涨到了1.5元/份,鸡肉从2.5元/份涨到了3元/份,连菜包也从0.5元/个涨到了0.8元/个。“尽管如此,价格依然要比外面低。”在附近打工的小刘说。
在某公司做销售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在外边吃一顿,可以在学校里吃两顿了。据了解,购买饭票是不需要身份验证的,这让附近居民也可以到学校里来买饭。
种菜族
随着蔬菜价格上涨,在屋顶花园、露天阳台开辟菜园种菜,近来在宁波很多网民之间悄然兴起,出现了一批城市种菜族。
网友“二月梦魇”在自己家六七平方米的阳台上翻泥、除草、整地。他说种菜是前不久刚刚看到其他网友的建议,自己模仿着去做的。他的房子是五楼顶层,有阁楼,还有南北两个露天的阳台,他就一个阳台种菜,一个阳台养花。“二月梦魇”说,他种过丝瓜、黄瓜、番薯等,自己种菜不仅能省钱,还能体会到一种别样的乐趣。
团购族
谈及最近几个月的物价变化,钱东社区的王大妈就组织小区的主妇们一起去批发市场,团购日用品。这样既方便砍价,又可以控制好量。“这是最行之有效的省钱妙招,人多了,批发商也愿意降价给我们。以市场上常售的1元纸巾为例,其零售价一般为1元/包,而批发价可低至0.6元/包,集中团购100袋以上者,还可在0.6元/包基础上再享一至两成折扣。”王大妈说,一般情况下她们都是一周去购一次货,包括纸巾、洗发水、调味料这些能较长时间存放、用量高的日用品等。
特搜族
除了团购和囤货外,还有不少主妇联合起来“地毯式”搜索特价商品,然后互通情报或是互相帮忙购买。
家庭主妇李女士说,超市的东西一般比市场贵,但有时也有例外,特别是青菜、肉类和水果,往往比市场价便宜两三成。每次去逛超市时,她就会搜集一些特价产品宣传单,拿回家后仔细比较,看看哪种商品在哪个超市买最划算。
李女士还经常和邻居交流信息,哪里的青菜、海鲜便宜她都了如指掌。每逢周末,她便和邻居结伴组成“特价扫货军团”,去搜罗特价商品。
来源:宁波晚报 {:6_286:}
物价上涨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能影响他们的生活方式,但是改变不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每逢周末,她便和邻居结伴组成“特价扫货军团”,去搜罗特价商品。 {:6_28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