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语斜阑 发表于 2011-1-4 09:05:02

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第三方力量---海曙探索和谐社会构建新路径

http://daily.cnnb.com.cn/nbrb/res/1/20110104/14271294090213459.jpg
南门街道目前已建立10余支健身球队,受到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http://daily.cnnb.com.cn/nbrb/res/1/20110104/36011294090213474.jpg
望春街道徐家漕社区的救助小组访问员正在残疾老人张国宝住处走访慰问。

独语斜阑 发表于 2011-1-4 09:06:51

       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可以参加各种社区社会组织,也可以按需享受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在海曙,逾千支社区社会组织悄然遍布各大社区。社区组织活动,社区社会组织主动挑大梁;社区扶贫帮困,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社会组织主动承接。如今,从社区小舞台走向社会大舞台,它们已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左膀右臂”。相比于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它们成了和谐社会构建中温暖的第三方力量。

  一杯豆浆的温暖

       “五豆浆”服务队是海曙白云庄社区的一个社会组织。短短3年时间,这支队伍已经在辖区内家喻户晓。
  这支由几位老党员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队,每天5点钟准时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始为老年居民现磨豆浆,直至8点钟豆浆领完。对一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还按需提供上门服务。
  说起“五豆浆”服务队,社区老人直翘大拇指。事情还得从一次老年协会会议说起,有人提及社区有户居民在制作“五豆浆”,感觉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实际上这是用五种豆子合在一起制作的豆浆,居民口口相传后,不少老年人都非常渴望喝上新鲜健康的“五豆浆”。经过了解和调查,老年人的需求激发了社区几位老党员的热情,大家决定成立“五豆浆”制作服务队,自己动手为老年人制作豆浆。制作现场就放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老年协会成员陈宏、余善英、许宝玉、史芝佳等几个老党员忙碌开了。为了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采购豆子原料时,他们往往是货比三家,一次次在市场中来回比较。服务队的成员将老人喝豆浆情况编上号,以便更好地服务。对于老人们交来的喝豆浆的钱,服务队的队员每月底都要认真汇总,一旦有结余,大家就开始商量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添置点需要的东西或者活动器材。如今社区内喝上“五豆浆”的老人已经超过100人。
  一杯豆浆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一杯豆浆也开拓了社区工作者的思路。“一定要做好按需服务。”白云庄社区书记吴晓春说,“过去社区做什么事情,一边是组织活动的社工感到很累,一边是参与活动的居民很少,辛辛苦苦做的事情,居民不一定满意,自己也感到委屈。”
  社区社会组织就在普通居民中间,他们来自居民,又服务居民。在白云庄社区,类似这样的社会组织有20多个,主要涉及文体类、志愿服务类以及综合类等。从成立之初,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自我管理发挥很好。2008年初,白云庄社区根据街道安排,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站,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积极引导。如今,这些活跃在社区的社会组织已经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按需服务。
         千余社区社会组织
  情牵寻常百姓家庭
 
     民间社会组织的产生绝非偶然。
  单位制功能的逐渐萎缩,城市动迁力度的不断加大,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人们就业、生存状态日趋多样化,社区治理结构更加复杂,“户籍”与社会成员实际居住状况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也逐渐增多。
  不知从何时起,因为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一些积极的人聚拢到一起。他们主动承担起许多市场不愿意承担,而政府职能又不能很好解决的社会职能。他们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以及参加各类活动。如同一滴滴润滑剂,他们的融入让生活更美好,他们形成的合力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白云街道牡丹社区的晚霞艺术团是较早成立的一支社区社会组织。从自娱自乐开始,不断向互助、公益、服务转型,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有固定成员135人。晨练队、乒乓球队、歌咏队、曲艺队等文体类团队8支,服务类团队4支。
  快乐自己,快乐他人。在文体团队里,社区居民不仅找到了快乐,更锻炼了身体。居民们一个共同的感触是,在家有什么烦心事,唱起来,跳起来,锻炼锻炼,就什么都不想了。有居民反映,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也因此渐渐好了起来。艺术团成员更是带动了其他居民参与。节日里,总能看到这支队伍的身影。艺术团的广大文艺爱好者搭建自我展示平台,做到周有文体表演,季有文体互动,年有文体赛事,节有欢歌庆典。仅仅今年,艺术团在家门口开展的系列节庆活动就不下5起,演出的节目形式也丰富多彩,编排了60余个节目。他们已经成为家门口的大明星,在快乐自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融洽了社区邻里关系,陶冶了居民情操。
  牡丹社区办公室主任袁岚说,牡丹社区原本是典型的“新加破”社区,居民戏称为“新加坡”。区内9个自然小区,没有物业的小区就有5个。晚霞艺术团这支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就像一条纽带,无形中拉近了各个小区之间的距离,联系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在台上是好演员,在台下是好义工。社区创建、清洁卫生、治安巡逻、爱心帮困等活动,少不了他们的参与。队员们还自制道具,自编节目,购买爱心物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送上特别准备的文艺节目。闻裕顺福利院、西郊敬老院以及身边的老年居民,都是艺术团成员们献爱心的对象。
  以互助、公益、服务为特色,晚霞艺术团紧紧同社区创建、同传统节日以及日常需求相结合,从敬老院到军营,从社区居民到外来务工人员,活动足迹越来越多。艺术团下面12支各具特色的团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人被他们所感染,寻找快乐,享受快乐。
  在牡丹社区,据悉已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22支,有成员300多人。他们的出现,凝聚了社区的力量,已经成为极具向心力的民间组团。“有了他们,社区工作好做多了。”袁岚由衷地说道。
  在海曙,这样的社会组织已经遍布各大社区,并逐步形成了三大类。以娱乐健身为主旨的文艺团体;以老年人协会、残疾人协会等具有管理色彩的工作社团;各种义工队伍、社区爱心服务站等公益性和服务性社区组织。他们活跃在社区之间,参与公共服务、事务和各种活动。

       “草根领袖”们的精彩

     社区社会组织产自民间,有别于政府和市场,往往依靠组织者个人的魅力吸引身边的人参与其中。因为来自民间,所以他们被称为“草根领袖”。
  白云315老年志愿服务队,这是白云街道各个社区一群充满爱心的退休老年居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队员22人,平均年龄68岁。
  负责人陈雁,是一位已经71岁的老人。退休前并不是法律工作者的他,目睹老年人侵权事件渐多,以及不少老年人考虑面子,怕麻烦,往往吃明亏也不愿意为自己维权。陈雁通过自学法律知识,为身边的老年朋友维权。他的执着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老年人维权队伍中。不仅为辖区居民维权,也为周边的老年朋友维权。特别是为南门街道一位居民维权而处理的一例洗涤纠纷案件,更是让老年人感受到维权的重要性。“工商调解不成就法院,我们自己当辩护律师。”陈雁说,两次开庭审理,使得拖了一年多的维权案件,在白云315老年服务队的帮助下解决了。
  这一事件,使得在法院旁听的老年志愿者和其他老年居民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老年人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这支队伍不仅仅为老年人维权提供咨询,还主动出击,深入消费场所,到小区超市等多个经营场所进行维权宣传,向经营者提供意见和建议,在商家和顾客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获得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好评。
  71岁的陈雁还身兼数职,不仅为老年人维权,还同时是宁波“老网虫”组织的负责人。如今,“老网虫”组织已经在不少街道和社区开花。为老年人提供上网培训,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陈雁乐在其中。现在老网虫志愿服务队已经有200多名志愿者。
  2006年,热心的陈雁看到很多老人排队上老年大学,名额难求。想想自己已经有四年的网龄,他想何不教更多老人学会上网,可以在网上学习和娱乐,充实晚年生活。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所在街道支持。“谁能想到一个快70岁的人还会教人上网。”陈雁说,第一次开课,他几乎是求着找人来学习的。有位社工把自己妈妈也动员来支持他上课。打字、上网、发邮件,他的简易培训课得到了老年人的青睐。大家很快就传开了,如今“老网虫”队伍中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86岁。不仅仅在海曙,江东、江北也陆续成立了“老网虫”队伍。
  月湖“大道吧”队长周亚萍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草根领袖”,她同时也是月湖“老网虫”组织负责人。创办“大道吧”,是希望能够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精神养老服务。月湖街道的“老网虫”义工队从网络走向现实,通过组织老人“讲大道”聊天活动,搭建老人们相互交流的平台。教育引导老人自尊自爱、自娱自乐、解除老人孤独无聊、寂寞无助的精神困惑,造就老人们积极快乐的健康养老心态。从而推进社区和谐,为文明城市创建作出贡献。拉家常,开讲座,请中医讲养生,举办老歌大家唱活动,“大道吧”里的生活丰富多彩。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些“草根领袖”还经常学习交流,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日前,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民间团队的自治自主、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白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中心就组织了各社区社会组织34位优秀团队负责人赴镇海招宝山街道学习取经。交流会上,招宝山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介绍了他们中心工作开展的情况。后大街的“社区高血压俱乐部”、“单身俱乐部”、“城东社区绿色协会”、“爱心互助会”等六个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志愿者如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自觉地承担起义务,热心地为居民服务、解难;为增添居民生活乐趣美化社区;为社区建设创建品牌特色出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宝贵的经验、生动的事例使在座的“草根领袖”们深受启发。“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也讲质量。”白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任依珍自豪地说,这样的学习提高了大家对社区社会组织融入和谐社区建设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对做好社区社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方互动互促互利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向心力,成为越来越多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题的破解之道。2005年,海曙区开始在全区范围探索解决这种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降低备注门槛,提供经费和社会资源保障,着力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其中。目前,全区社区社会组织总数比2005年增长逾一倍,总参与人数超10万人(次),有效弥补了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
  白云街道探索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已经成为海曙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该街道已有登记在册社区社会组织207个,正式在册成员4000余人。参加社区社会组织的居民总数不断增加,以每年12.5%比例增加。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的领域向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拓展,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针对当前社区存在的各种政府干得吃力却可能不讨好的公共事务和各种纠纷调处,街道积极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善于用群众的面孔做群众的事情,增强社区群众的认同感,使其能够独立承担那些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社会事务。长期以来,“面广量大、事杂人少”现象一直困扰着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许多“脏、乱、差”现象在整治后没能长期保持下去,反弹明显,前功尽弃。2005年9月底,白云街道率先在安泰社区成立了宁波市首家社区城管理事会,加强社区环境秩序的自我管理,对不文明的人或事及时进行指正,减少社区内乱扔垃圾、在楼道内乱堆放、破坏绿化等现象,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于2006年10月在各社区全面推广成立城管理事会。目前各社区以城管理事会为平台,以居民为主体,以共同参与为重点,以各种活动为突破口,以环境整治为工作主线,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脏、乱、差”现象在整治后没有像过去一样回潮,走出了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
  白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推动了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减轻了政府负担,在促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街道10个社区已全部创建成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其中3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2个社区被授予省级文明示范社区,8个社区被授予市级文明社区。
  海曙区民政局局长吴汉元介绍说,整合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借鉴。海曙区将通过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支持,进一步探索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
  海曙区委书记陈奕君表示,海曙区作为全市社会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将把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政府服务的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互动互促互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参与格局。

独语斜阑 发表于 2011-1-4 09:08:48

    专家观点

      海曙区把社会建设与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并且致力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令人欣喜。改革开放以来,相比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特别是在社会管理方面,较多地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将社会管理片面地理解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甚至对社会的控制,采取行政控制式的管理手段,较少授权社会自我管理以及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自主组织、自我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利益多元空间的形成、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以及社会管理的复杂性日益扩大,这一社会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只是单一的政府,社会管理过程应该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社会管理的途径除了传统的行政手段,将越来越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各种社会化方式,从而形成多方合力。相比于传统的单向度控制式管理,通过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协同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推进自律自治、形成社会认同、促进多元融合等作用,更有利于提高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效果。同时,社会组织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政府也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并赋予社会组织充分的权能。
  海曙区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在社会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这一重要经验对于其他地区也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

   (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宁波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第三方力量---海曙探索和谐社会构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