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年货要注意啥 工商为您提个醒
http://daily.cnnb.com.cn/dnsb/res/1/20110104/99861294088054834.jpg元旦刚过,春节即将来临,不少市民开始备置年货。消费旺季也是纠纷多发时节,根据市12315中心的统计,近3年来年货采购消费投诉居高不下,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家电、促销纠纷等方面,为此工商部门结合以往发生的典型案例,发出消费警示,为广大市民采购年货提个醒。
采购食品切记三看
去年春节,叶先生于北仑某超市购买了8盒干货,食用后全家拉肚子,这时叶先生才发现买的商品没有产品合格证。叶先生与销售方交涉要求赔偿医药费并退货,对方称离柜商品不能退货只能帮助联系厂方。虽然最后经过调解,店方同意退货并予以赔偿,但叶先生一家只能在医院过年。
■工商提醒
食品安全是节日消费的重中之重。消费者在采购食品年货时应尽量到大中型超市、食品商店等食品销售点选购。购买时要注意三看:一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QS标志等外包装标识是否清楚、齐全;二看外包装是否整洁,有无破损,真空包装食品要注意是否出现漏气、胀袋等现象;三看包装内食品是否出现浑浊,有无来源不明的异物。购买饮料时特别注意瓶装饮料的瓶体是否异常,是否存在漏气可能。在选购散装食品时,由于散装食品接触的人群较多,还要特别注意食品的存储条件和卫生状况,购买时不要贪图“美色”,盲目追求“光鲜亮丽”的食品或原料。
添置新衣勿忘三问
海曙的张女士去年12月2日在某服装专卖店花几百元买了一件羊毛衫,仅穿了5天,羊毛衫不但起球十分厉害,洗涤后还出现了一点脱线现象。张女士找到专卖店要求退货或更换,却被告知该店销售的服装被穿过后就不予退货或更换,并始终强调当时张女士在购买该羊毛衫时,羊毛衫没有任何问题,店家只能予以修补。
■工商提醒
新年添置新衣,一直是国人的传统习惯,添置新衣过程中发生的消费纠纷同样不少。由于服装的质量鉴定费时费力,不少商家在出现纠纷时常以人为损坏或使用不当等非质量问题为由推脱,把服装质量问题的“皮球”踢还给消费者。为此,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应当多留个心眼,就试穿、洗涤、退换等事宜勿忘三问。在试穿时问清服装试穿的注意事项,不要盲目试穿,在试穿前一定要对服装进行检查,查看是否符合身材大小,是否存在瑕疵和质量问题。在购买时问清服装的型号、面料质地、质量等级、洗涤方法,特别注意询问衣服在洗涤时是否会出现缩水的情况,目前厂家在对服装产品进行标注时几乎都没有标明“缩水率”,但2004年纺织产品国家标准就明确规定:纺织类产品优等品的水洗尺寸变化率不能超过“2%~3%”,一等品不能超过“2%~4%”,合格品不能超过“2%~5%”,如果服装购买后出现缩水,消费者可以根据购买服装的质量等级查看其是否符合上述标准作为维权的依据。在付款时问清商家承诺的“三包”义务,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服装“三包”规定,商家对“三包”义务的承诺各不相同,消费者应向商家问清服装退、换的条件、期限、方式,同时保管好购物凭证,为可能发生的纠纷提供维权证据。
购置家电注意三点
消费者王女士半年前在网上购买了一台微波炉,使用2个月后,微波炉的按键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该微波炉的售后服务部门对其进行了维修。可是没用多久,微波炉又出现了停工现象,王女士对该微波炉的质量问题产生质疑,希望能退换货。然而,由于前两次维修王女士没有任何凭证,随机附带的“三包”卡上也没有填写维修记录,商家以各种理由百般推脱,拒绝处理。
■工商提醒
春节来临,购买家电的消费者也会随之增多。消费者在选购家电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店家选购,同时保留好发票,以便出现问题时可最快速度找到经销商和生产商。在选购时要明确一分质量一分货,要多作比较,并从商品的用材、能耗、功能、噪音等方面综合判断产品是否达到标准。选择网上购买家电,要注意选择信誉好、办理了工商电子营业执照的网店,面对网上的打折、优惠等促销活动,要按需购买,并注意保留好网上消费的相关证据。最后还要提醒消费者在接受家电维修时,应要求维修人员在承修单据上填写维修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故障现象和维修要求;维修材料的产地、规格和型号、销售价格、数量、维修费用、维修时限、保用期限和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也应尽量明确,避免家电维修出现纠纷时因提供不出维修记录,而被告知不符合退、换货等有关规定的情况。
面对促销货比三家
象山的张先生参加了某商场满398元减228元的活动,买了件标价2618元的衣服,折后价是1118元,省了1500元。张先生乐滋滋地拎着衣服回到家,发现衣服内有两个不同标价,一个是2618元,一个才1018元,张先生顿觉上当。按1018元的原价,张先生不仅没省钱,反而多付100元。
■工商提醒
岁末商场促销攻势一波接一波,工商提醒消费者:购物切忌冲动,应理性消费。购物之前应对各种优惠承诺作全面了解,货比三家,价比三家,这有助于消费者更准确地掌握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择优而购,花钱“有数”,避免陷入被动消费的局面。
(东南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