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社区50户家庭有了免费“健康管家”
“昨天三餐都挺规律的,用了你给我的控油杯和限盐勺,所以油、盐没超量,身体感觉还好,就是白天紧张了一下,有点心慌,晚饭后,照你说的,在楼下散步了半小时……”这段时间,江北区孔浦街道红梅社区73岁的王奶奶已经习惯了隔三差五上门的小傅医生为她检查身体并了解她的饮食起居情况。这位小傅医生不是别人,正是王奶奶全家的“家庭责任医生”。去年12月底,江北区“家庭责任医生契约式服务”在红梅社区试点开展,50户尝到“头口水”的试点家庭将免费享受责任医生从体检、看病、上门随访到疾病管理的一条龙服务。不用打电话,医生都会上门来
1月12日下午,红梅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傅海蛟挎着小药箱匆匆出门:3号楼葛大爷的血压还等着他去量,4号楼张阿姨听说感冒了,还有李阿婆的糖尿病也得去看看……傅医生是红梅社区20户居民签了约的“家庭责任医生”。按照契约,这20户居民今后无论是白天头疼脑热,还是半夜急症发作;无论是在家候诊,还是去卫生服务站看病;无论是疾病治疗,还是日常防护,都归傅医生管。而在红梅社区,这样的家庭责任医生已有4位。
这是怎样的一份契约呢?记者看到,多达8项的服务内容里,包括“家庭成员(特困家庭或家庭成员40岁及以上)在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一年一次免费体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3月、6月、9月免费测一次尿常规和空腹血糖,每年6月免费做一次生化全套”,“定期开展家庭健康评估,进行膳食、运动等健康行为指导”等。责任医生的电话、电子邮箱、QQ等都以卡片的形式发放到居民家中,居民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联系。
“事实上,不用打电话,医生都会上门来。”50岁的张翠飞阿姨告诉记者,“我有严重的糖尿病,傅医生有空就会上门来问诊,还规定我吃的油不超过25毫升、盐要少于6克,晚饭后要散步……管得可仔细了。私人医生也不过是有病了才上门看,他们做得比私人医生还要多,可以说是我们的‘健康管家’。”
而这个“健康管家”不久前还救了张阿姨一命。“有一次咳嗽得厉害,我还以为是感冒,就没在意,但是傅医生上门检查了后,说我肺部不太好,让我赶紧去大医院进一步检查,没想到一查,肺部果然长了个东西,立刻做了手术。要不是傅医生及早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全家人人都有健康档案
“血压值145/95,饮食口味重油、喜辣,情绪易紧张、易激动。颧红,红舌,舌苔薄黄,切脉属平脉,体质属阳虚(手足冷加便溏)……”这是家庭责任医生为居民葛柏森制作的健康档案。除了体检情况、住院和患病历史外,饮食习惯、性格特点、运动方式等一应俱全。而这样的健康档案这50户签约家庭里人人都有。
一名家庭责任医生告诉记者,他们除了要经常主动为居民“望闻问诊”,随时记录、随时更新档案外,还特别针对高血压与糖尿病这两种常见病的患者增加了随访次数。“比如对高血压患者,以前我们往往根据血压测量值将他们分为一、二、三级,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但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高血压病情,而及时了解他们的饮食、情绪等情况,就能使病情防治更具效果。”
根据档案,有疾病的居民可以享受责任医生“一对一”的治疗服务,健康居民也有专门的“菜单”可以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不定期举办各类健康讲座、健康咨询活动,主题十分丰富。“我们不仅要帮居民看病,更重要的是帮他们预防疾病,预防才是真正的省钱。”傅海蛟说。
血压控制率也是考核标准
健康档案有没有造假,会不会成为“死档案”?多少居民真正享受到了上门服务?红梅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使“家庭责任医生契约式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他们还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得好不好,居民说了算”。
据介绍,考核标准包括医生入户随访次数、患者服药率、血压控制率等。“如果患者这段时间高血压病情没控制好、变严重了,责任医生直接‘下岗’。”考核人员还会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居民,一个个进行访问,核对健康档案的记录情况,核对近期血压、血糖情况。社区的4名家庭责任医生之间也将开展服务质量竞赛。
“从坐诊到主动上门服务,从只针对病人到针对全体家庭成员,从治疗到防治,家庭责任医生契约式服务有效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的保健意识,延伸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触角,拓展了服务内容,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和谐工程。”红梅社区居委会书记张志勋告诉记者。而江北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服务是对社区医改的新探索,今后将在江北全区推广,实现家庭全覆盖。
(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