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的田埂 发表于 2011-3-28 22:56:19

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有两种不同的概念和含义,其一是古人根据太阳历制定出的气候节令,其二是一个缅怀故人的祭祀节令。   

       北京天文馆天文专家寇文介绍,历法上把黄道分为360等份,称为“黄经”360°,把“春分点”定为“黄经零度”,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春分那天太阳所处的黄道经度为0°,清明所处的“黄经”为15°。所以春分后15天就是清明节。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上海城隍庙的庙会,传说也与人们的生死有关。有一首南城隍庙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上述两个风俗,都有强烈的迷信色彩,所以,今天已经绝迹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清明还有放风筝,荡秋千、吃寒食的习俗。   

      没错,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潮汕人过清明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食薄饼: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薄饼分皮。馅两部份,皮是用面粉拌水搅成粘糊状,在热壤中烙成一张张圆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纸。馅分咸、甜两种,由蛋、肉、肝类、腊味。香菇以及豆芽、韭菜等熟料混合成馅的称咸馅;用糖和麦芽糖经过特殊加工成为“糖葱”的为甜馅。食时用薄饼皮卷成圆筒状就食。   

       蒸朴籽粿。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在闽南侨乡,每逢清明节必定做一些糕、粿和米棕,在清明节前后让家人食用,此外,中国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鸡蛋、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


寂寥的田埂 发表于 2011-3-28 23:01:31

清明节与三月三
http://bbs.nhzj.com/thread-695753-1-1.html

寂寥的田埂 发表于 2011-3-28 23:07:11

宁海习俗——清明“加坟”

   清明“加坟”,要用宁海话读。是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意思。
    清明是廿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一般为4月5日,也有4月4日的。清明开始,气温回升,草木繁茂,一扫冬季枯萎凋零景象,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故有清明之称。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也是农民播种早稻的季节。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又是一个节日,清明原来从一个农事活动的一个界限,渐渐演变为祭祖扫墓的节日。而且是最重要的节日,表示对已故人的怀念和尊敬,同时寻根问祖将追忆与纪念结合在一起。为此国务院在2008年开始,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可见这个节日的重要。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在外打工,连过年也不一定回家,但是在清明节那日,不论天南海北的子孙们都要回家“加坟”。很重视,一直以来,没有人轻视清明节,否则会被看作不孝。
    宁海的清明“加坟”不一定在清明日那天,可以“前七后八”祭祀祖先。村里也有专门择日子的人,择一个黄道吉日,择好日子跟大家说一下,那一天大家做清明“加坟”。切不要选在“杨公忌日”,一般会早于清明日。现在则还要根据休息天来定,因为大家都忙于上班。
    日子确定后,接下去就要准备“加坟”的东西。首先清明麻糍是必须的,在清明日之前,村民们就在田里“挑青”,这“青”有好几种,最好的是“地青”;其次是“子鱼甲青”;第三为“花青”。挑青比较费时,挑回来后,要择青、洗青、在锅里参青、还要用刀剁青切碎、备用。再准备糯米淘洗,在清明日早上由男人们负责捣清明麻糍。我县长街等地的清明麻糍是加糖甜的;而其他地方则稍加一点盐。俗话说“清明一刻,百草转青”,在清明到来之时,这“青”是大自然供给人们最好的礼物,在宁海数百年来就有“三月吃青草,四月吃柴脑”之说。因此,宁海人将这最好的大自然的东西敬献给祖宗,可见对祖先的崇敬!
    其次,妇女们就要准备祭祀的“福礼”。福礼主要有:肋条肉、鱼(要有鳞的鱼如:小黄鱼、河鲫鱼等)、笋、大葱、豆腐、香干、鸡蛋脯、豆芽、酒、粉丝等,事先烧好,放在各种盆里,备好筷子、碟子、小碗、酒杯、羹饭等。还要准备好蜡烛、纸币、千张、九龙会、香、鞭炮、白幡(如果坟墓是生圹的话,其中一人还健在,则还要准备红幡)还有锄头、柴刀等。
    大清早,全家人出动,扛着福礼上山祭祖。男人们先把坟头上的柴草砍拔干净,再往坟上新加土,这加土就是加坟的由来吧,说明后人已来过。再砍来细竹竿或硬柴棒,吊上白幡,插在祖先的坟上,再在坟前供上福礼,点上香、烛。全家人坟前跪拜,祭拜祖先,口中念:“请太公、太婆保佑下代子孙身体健康,财源滚滚。读书者吉星高照,金榜题名;经商者生意兴隆;当官者步步高升;种粮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请祖先保佑平安,然后上酒,烧经忏、纸钱,放鞭炮,撒掉羹饭,全家人回家。晚间又要在滴水下(屋檐下)请太公太婆,最后烧菜,大家吃一餐。
    做众家:在正清明那天,凡是同一祖宗的人都要到祖宗老太公的坟头去祭拜,并且大家都挨家挨户出钱出米,在本家祠堂里办祭礼,祭祀祖先,并邀请道士先生念经超度。完事后,大家在一起吃清明饭当地人认为子孙后代吃过清明饭会乖乖的。小孩还有钱、水果可分,说是祖宗老太公的赏赐。
    祭孤:对于那些无后列祖及他乡客死于此的游魂,宁海人也不会忘记。一般人家都另备“福礼”,专门用于祭孤。
    现在,我县有许多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长眠于此的英雄烈士,我县政府和各个学校在清明日组织人们去祭扫烈士墓,已缅怀那些先烈们。
    当然,现代的人清明“加”坟还是那么认真,但是有些观念已在改变。比如“加坟”的时间,是随人们休息天的时间决定。“加坟”的福礼,许多已被水果、花卉等代替,因为许多人也没有精力去捣麻糍等,只有在那乡下还能参与到原汁原味的清明节。
    清明节还是踏青的重要季节。大自然已经回青,我们许多在办公室坐惯了的人们,清明节不妨去山上走走,呼气新鲜空气,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古人对清明节留下了大量的绝句,同时也创造了许多农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清明“加坟”,尤其要注意火灾,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大意,留下后患。同时,清明“加坟”,大家都是在休息日,路上拥挤,千万要注意交通安全。   (来源:文峰论坛)

寂寥的田埂 发表于 2011-3-28 23:12:55

清明将至 艾青飘香

http://travel.hangzhou.com.cn/lyzx/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2/20110325/f04da220d6b70ef63bab03.jpg       我省很多地方有清明时节采艾青,做青麻糍、青团、青糕、青饺等的习俗。用艾青做成的食品,早时是用来祭祠祖先的,后来,慢慢地成了当地清明时节的传统食品。图为昨日,宁海县前童镇竹林村村民在院子内挑拣艾青。

   (来源:杭州日报)

寂寥的田埂 发表于 2011-3-28 23:19:49

台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是因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除了寒食这一习俗,在我们台州还有很多更好玩的习俗呢。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踏青了,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正是携亲带友畅游山美水景的大好时光?

       其次是吃清明团子。清明团子因其油绿如玉,又被台州人称为青团子,清明节咬一口糯韧绵软的青团子才有过节的气氛。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后制作的团子。甜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咸团子的馅通常用肉沫、豆腐干、胡萝卜、笋之类的。团子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清明吃清明螺,也是少不得的。清明螺就是平时台州人讲的田螺,约略因为在那一天吃,便得了这个别致的名。清明时节,正是采食田螺的最佳时令,这个时节田螺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老人家总是喜呵呵地讲,“清明螺,抵只鹅”。吃完肥螺子,过去螺壳也是别有妙用,用田螺壳“套”住毛毛虫。以前房屋比较低矮,一到春季,毛毛虫就会爬满整个屋子,因此人们都会在吃完田螺之后,把它的壳收集起来,然后全家人一起把田螺壳扔到屋顶上,这样毛毛虫就会钻进田螺壳里出不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们就不会看到毛毛虫肆无忌惮地爬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低矮的房子已鲜少见到,这“大用处”也被人们忘在了脑后。

       清明,最重要的想当然是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再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接着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不过,灵巧精明的台州人大部分会选一个杜鹃缤纷、合家皆有空的日子齐齐出动去祭拜祖先,并不是只局限在清明当日,踏青祭祖一样不落,先辈心中留,眼前春意闹。

       清明节在台州,家家作菁团、菁饼(团为咸,饼为甜)为寒食品,带去扫墓。菁是田野上蒿、艾一类的野生小草,有清香味.清明后开黄色小花。台州民间采之洗净后在开水中氽过捣成泥,拌上糯米粉及小麦粉,即做成团和饼,叫菁团、菁饼。菁团的馅用豆腐干、笋、猪肉、油泡、萝卜等切成小方粒,炒熟后再被包裹;菁饼的馅则是用红糖或用甜豆沙做成。

       扫墓又称“墓祭”或“上坟”。时间灵活,一般在清明前后举行,有“前三后四”的说法。据《浙江通志·风俗)和《台州府志》记载,这一天,台州各县民间不分贫富,都在各自的祖先墓前设馔致祭,并插香烧纸,封土于墓,俗称“加坟土”。旧俗民间在墓地插竹挂纸钱;也有压纸于墓场和墓背的,称为“压墓钱”,上过坟后,在坟头上挂彩色幡,表示该坟有下代人照管。
      
       温岭及玉环的闽南籍人在祭墓完毕以后.还将菁团和银钱分给在墓所的邻家儿童,或给以银钱,叫做“散墓资”。解放初还有这种俗例,近年已不作兴。
      
       新中国建立以后,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的活动,已成为民间一种新时尚。清明节那一天,各地机关、团体、学校和群众组织,带着花圈和鲜花,成群结队地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清明作为节气,只有一天;寒食节一般为三天。台州民间的清明活动,可以延迟到端午节或春花收割前举行。有“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清明长长节,做到割麦歇’的说法。其原因.一说是因为“清明”节时,正值青黄不接,旧时民间无力操办祭品,到春麦收成后才赶着“做清明”。另一说法,和戚继光在这一带抗倭有关。据说当年某村中的男子都随戚家军抗倭去了,到清明节时、有人提出要回家过节,戚家军将领为不放松节时防务,就让他们在节后轮流回家去和家人共扫祖坟,直到端午左右,全村人才都过完了清明.抗倭也取得重大胜利。从此相沿下来。
      
       我市各县民间在清明节有插柳簪的习俗,据说是为“驱香九娘”的。认为有保全家康健并使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天台县民谣说:“清明勿插柳,来世呒娘舅;清明勿戴花.来世呒娘家。”又说:“戴个麦,活一百;戴个花,活百八;戴花插柳活八百。”

       天台、临海民间在清明这天,家家户户还要买香蛳(即海蛳)吃。据说,清明日吃了海蛳能使人眼睛明亮。俗称这种小海蛳为“亮眼蛳”。所以邻县三门、宁海等地的贩子,往往在节刚期间长途贩海蛳到天台、临海出卖。

       来源:台州圈圈

乡村往事 发表于 2011-3-30 01:35:07

{:6_287:}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