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
这是一个关于孔子的弟子的故事。相传孔子的这位弟子,平日里最喜欢与人争论,一天他去拜访孔圣人的时候,在圣人家门口遇见一个穿着绿色衣裤的小童,小童拦住他问道:听说你的老师是孔圣人,那么你的学问应该挺好的,我现在想请教你一年有几个季节?回答出来了,我给你磕头,回答错了,你给我磕!
弟子想了一下说:四季,我爱手淫。
童子说:错了,三季!
弟子就奇怪了:明明是四季,怎么到你这就三季了?
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了,然后童子对圣人说:圣人,你来评评理!一年到底有几季!
圣人打量了一下童子:三季。
童子高兴的要弟子磕头,然后走了。
弟子不解,遂问师傅:师傅,您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四季,为何今日却说三季呢?
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那里知道冬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
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师傅的教诲。
看完这个故事很有感触,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一个三季人呢?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四季也许只看到三季,对的也许看到不对,错的也许看到对。错对 对错 其实没有绝对的界限,只要合理错的就是对的,不合理对的也变错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也许不对,但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看却认为这样做很合理。
同样的道理,若果你和井底之蛙争论天有多大,那绝对是没有结果的,它绝对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它看不见外面的天,但它说的没错,而且很合理,因为在它那种环境下所看到的天就是井口那般大小,与其没有结果的争论下去何不承认它呢?在它的角度看它是对的,在你的角度看,它也许是错的,但若果你明白这些道理,相信你不会与它争辩。
由此,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争辩太多太多,当你们看了这篇文章后,下次与人争辩之前可以想想,是否有必要去争辩?是否值得?两个本来就不同的人,拿两个不同的参照物来比较,得出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黄人和白人比,白人会说黄人黑;黄人和黑人比,黑人会说黄人很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