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纪念日,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人们可能更清楚“情人节”、“圣诞节”这类娱乐性更强的全球节日。有的中学生审题会出错,有的大学生连某些常见的汉字都不认识,有艺人不认识繁体的“國”字,更有甚者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不清楚。这些事例,与读书不无关系。
读书率下降,读网率上升
人们似乎正在远离书籍,或者确切地说是在远离传统的阅读方式。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国民阅读率”也证明了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时间?人们花在电视、网络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显然不是这个原因。是人们对读书没有兴趣?读书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在这个休闲方式日益多元化,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娱乐元素的时代,的确难以让人们产生兴趣了。毕竟,读书是需要独处的,需要心静下来,需要用心思考的。心难以从浮躁中平静下来,自然就只能把兴趣转向那些快餐式的、不需要思考的、纯感官的休闲方式上。
伴随读书率下降的是读网率的上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网络作为一个信息高度饱和的场所,人们于其中,很容易停留在表象,作跳跃式的阅读,人们获取的信息是不连贯的。再者,信息不等于知识。信息只是由文字、图像、声音等表现形式提供的一种素材,而知识则是信息经过汇总、思考、验证后的经验总结。读书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知识,读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信息,这也是二者本质上的区别。
良莠不齐的图书市场
有一个读书“八恨”的段子,可以说明图书市场的现状:“读正版书恨书价宰人,读盗版书恨错漏太多,读精装书恨不方面便卧读,读简装书恨插图尽除,读多卷书恨淋漓注水,读名家书恨一牌多洗,读纪实书恨小说笔法,读传记书恨为传主讳。”
虚高的书价、低劣的纸质、注水的内容,一些作者和出版商,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图书的内容上,而是放在图书的形式上、如何圈钱上。去书店逛逛,会发现成堆的教辅材料,满架子的励志、玄幻小说。人们要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确实不容易。
应该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
读书应该是从小就培养的习惯,然而,不读书的人群中有一半左右是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不读书了,他们如何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建立成熟的价值体系?又如何为国家的未来思考?
当学业的重担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甚至书包都需要用行李车去拖时,他们哪有时间读书?当父母不能跟他们进行精神交流,不能给予足够的心理关怀,兴趣得不到多元化开发时,他们的兴趣就只能投入到看电视、网聊、打游戏上面。当功利心理左右人的思维时,书必须是要有实用价值的,要能从中直接获得某种可见的收益。当读书已经不能为学习、为就业增加筹码,反而是一种“负担”时,他们也就远离了书籍,“读书无用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