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拯救”娘娘腔男孩?
华阳杨
杭州采荷三小老师任智康,是一位男老师。与女老师喜欢乖巧听话的学生不同,他带了一届小学生后的感觉是: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不像男孩,做事不够男子汉,说话“娘娘腔”,行动“不敢说,不敢做,独立性差”。还经常找老师告状,说女生“虐待”他们。后来,任老师特意做了两年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州四所小学的中、高段具有性格弱化倾向和具有良好性格的男生各35名。(现代快报 8月26日) 为何男孩娘娘腔有“扩大化”的趋势?现在的男孩子和过去的男孩子相比,从小缺少滚铁环等男童特征明显的游戏;现在的男孩子,有的在被宠溺中“培养”了不少过分的依赖性;过分看重以分数作为男孩子的评价标准,使许多男孩缺失必要的户外活动,流失了不少的“野性”。 在家庭里,娘娘腔男孩往往表现得顺从、乖巧,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娘化”不以为意;在学校里,娘娘腔男孩也表现得“从不惹事”,学校也容易忽视对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男孩娘娘腔化,这种异性化的心理和行为若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融入社会都很不利。 所以,男孩娘娘腔化应当引起家庭教、学校的重视;家庭和学校,要以成长环境的潜移默化、教育之“爱”来“拯救”娘娘腔男孩。 家庭要关注、重视男孩的娘娘腔现象。从家庭因素来说,男孩娘娘腔化很多是父亲角色的缺位造成的——设想,男孩若从从小绝大部分时间由母亲带大,接触的大多是讨论化妆美容成年女性,陪同母亲看催泪言情剧,在这样的“熏陶”中长大的男孩怎么不娘娘腔?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绝对不能“偷懒”,或者带孩子参加打球等户外活动;或者看足球等比赛时,不妨叫上孩子一同观看,若孩子对其不感兴趣,就耐心的给孩子讲一讲比赛规则…..所有这些,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复苏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对娘娘腔男孩,切不可溺爱——溺爱、替孩子包办一切是家长以自己为中心的“爱”;教会、引导孩子尝试、面对,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培养孩子自信才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负责的爱;对娘娘腔男孩,家庭也切不可“家长专制型”的“严格要求”——家长专制型“严格要求”使孩子逆来顺受、唯唯诺诺、胆小怯懦,这恰恰是男孩“娘化”的表现之一。 学校也要关注娘娘腔男孩的成长和教育。学校开设的体育和课外活动课,不能被随便占用;对娘娘腔男孩女性化的举止,教师应该通过个人交流的方式善意提醒;娘娘腔男孩若受到同龄人的取笑或歧视,更容易加剧他们的自卑和怯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制止校园里的取笑或歧视娘娘腔男孩的行为;对娘娘腔男孩,用挫折教育结合赏识、激励教育培养他们担当和自信,这有助于克服他们心理的“娘化”。 此外,邻居、父母同事等男孩接触的成年人,也不要用猎奇心态看待娘娘腔男孩,以避免娘娘腔男孩形成“另类”的自我标签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