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读起来相当有画面感,我仿佛看到男人走在大街上,去赶火车,然后跟着他哭,最后由衷地为他挣脱桎梏、脱胎换骨而热泪盈眶。 “他很久没有这样简单地呼吸过了”“他身上一个拳头般攥紧的地方打开了”,这些都是我个人体会过的。只有告别内在阴郁、冰冷、紧缩的冬天,你才能拥抱外在“这明亮的春天的日子”! 《醒来》与《旅程》都是讲述觉悟过程的作品,只不过《醒来》更似“渐悟”,而《旅程》更似“顿悟”。 “他没有做最初想象要做的激烈事情”,我们可以猜想:男人大既是前一夜决定第二天要做某件大事(譬如自杀或者复仇),但一觉醒来,他觉悟了。 从标题《旅程》,到结尾处“到达终点时他站起来”,整首诗大约描述了男人觉悟的心理变化过程。当火车可能晚点这种小事再度引起男人惯常的极度不安,显然“醒来”的他已经不是那个盲目跟随情绪互动的人了,他警觉地强迫眼睛细看椅套“有条理地”交织的斜纹。这是一个觉悟者的行动——随时觉知,然后将自己从内心制造的故事里拉回到当下。 “他哭了很久,但他当终于平静下来。他身上一个拳头般攥紧的地方打开了。”这几句人让我联想到张德芬的那本关注心灵探索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 的确,听《醒来》,我仿佛看到一个女人远远走来,她坚持不懈、上下求索,终于迎来莲花朵朵开。而《旅程》则是兵临城下的“当头一棒”,让男人“回头是岸”。 觉悟和顿悟是两种开悟的途径。觉悟类似“渐悟”,指在经历许多之后慢慢悟出人生的真谛;“顿悟”则是来源于直觉和灵感,突然之间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是循序渐进的还是突然发生的,是觉悟与顿悟的根本区别。 那么“醒来”或者说觉悟之人,会如何?依然过着平凡的日子,但是会时时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再随波逐流。这“波”可能是情绪,可能是你心里那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想法。 佛语言:“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而菩提即觉悟。 由此可见,你醒没醒、悟没悟,就看你的心“累不累”。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胡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