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运动、饮食、药物、心理治疗和血糖监测)。运动疗法通过肌肉运动首先改善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促进机体对糖的利用。人在安静状态下,肌肉代谢的主要物质是游离脂肪酸,糖仅占极少量,肌肉运动时,能量的需要增加,通过血流量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的总表面积显著增加,肌肉对糖的利用也增多,这种作用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完成的。适当的身体运动能加强肌肉内参与代谢的酶的活性,促进糖的氧化,使血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和其它组织内,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尿糖减少。 体育运动可以加强胰岛素对运动中葡萄糖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运动有助于抑制非运动组织对糖的利用,另一方面肌肉运动促进局部血流增加,强化了胰岛素与肌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少量胰岛素就能使葡萄糖进入肌细胞。有规律的运动对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则可提高肌肉组织利用胰岛素的能力,减轻或消除“抗胰岛素”现象。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能力增强,使血胰岛素水平下降而葡萄糖耐量不变;运动时由于调节机制的改善,使血糖的波动较小。运动可使游离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有利于降低血脂,提高血液抗凝因子的活性并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血栓;促进脂肪代谢,减轻体重,有利于整个机体的代谢功能恢复。 糖尿病患者一般身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并发感染和其它疾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体质,增加全身抵抗力,防止或减少并发症。运动还可以促进生理与心理的调适能力。 运动养生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以有氧代谢运动的方式效果最好,选择有规律性又能长期坚持的项目。如、慢跑、跳舞、游泳、行走、骑车、扭秧歌、水中运动,以及各种球类运动;也可进行家务劳动、步行购物、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活动量较轻的运动。家务劳动由于是局部运动,达不到全身运动的目的,所以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运动强度 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而应进行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应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高强度的运动可以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升高;同时,过量的运动还可使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在胰岛素不足时,导致酮症酸中毒。康复运动原则上应该选择中、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和撞击性低的有氧运动项目,运动后稍微出汗,肌肉有略微酸胀的感觉。运动强度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60%~70%,即(220-年龄)×60~70%。例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220-60)×60~70%=96~112次∕分。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使心率变化适应运动强度的变化,避免运动后出现不适反应。 运动量 糖尿病患者最佳运动时间,应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开始运动可每次30~40分钟,以后增加至50~6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时间。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运动40分钟。长期运动锻炼后停止会使胰岛素的活性很快的降低,训练的效果只能维持2~10天。 一天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进行,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以免出现胃肠不适或低血糖反应。 运动频率 每周运动3~5次较为适宜,可根据每次运动量大小而定。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稍长。但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如果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1~2次。
|